师慧

更新时间:2022-04-22 16:17

师慧(生卒时间不详),我国春秋时期郑国的盲人乐师。他机警过人,曾被国君作为郑国向宋国索回政治流亡者的交换品。出自《左传●襄公十五年●师慧过宋朝》。

人物生平

他时时怀念故土,被引入宋国朝堂后,公然欲在朝廷之上小便,趁机讥讽宋国无人,不知道衡量政治决策的轻重。因此,被宋平公送回郑国。这种逆反型的思维与超越常规的举动,是师慧深思熟虑后的行为。

相关记载

原文

《左传●襄公十五年●师慧过宋朝》记载:郑人以之纳贿于宋。师慧过宋朝,将私焉。其相曰:“朝也”。慧曰:“无人焉。”相曰:“朝也,何故无人?”慧曰:“必无人焉。若犹有人,岂其以千乘之相易淫乐之蒙?必无人焉故也。”子罕闻之,固请而归诸之。

译文

郑国乐师师慧,作为郑国向宋国索回政治流亡者的交换品,和四十乘马一起被送到宋国。

一天,师慧过于宋国朝堂之上,旁若无人,公然掀开下裳,做欲小便状。扶着他的相(师慧为乐师,是瞽者,即瞎眼之人。古代有瞎眼者为乐师的传统,中西都是。像古希腊的大诗人荷马,就是一位瞽者。所以师慧需人引导而过宋朝,引导者一般称为“相”)大惊,劝阻说:“这是朝堂!”师慧大大咧咧地说:“反正这里又没人。”引导的相说:“这是朝堂啊,怎么会没人?”师慧说:“一定没有人。如果朝中还有人的话,怎么会拿可以做千乘之国国相的人来换供淫乐之用的瞎眼乐师呢?这一定是朝中没人的缘故!”宋国的子罕听说了这件事,坚决地向宋平公进言,请他将师慧送回了郑国。

解析

这是一出充满谐趣的小品。师慧公然欲在宋国朝廷之上小便,当人问起,就趁机讥讽宋国无人,不知道衡量政治决策的轻重。宋国大臣子罕听到后,立刻请求宋平公将师慧送回郑国。这种逆反型的思维与超越常规的举动,是师慧深思熟虑后的行为。他终于得以回归郑国,而宋人也得到了教训。

春秋时代,“郑昭宋聋”一直是人们对郑宋两国的标准评价。郑国处在晋楚两大国之间,朝晋暮楚,却始终能保持中等强国的地位而不坠,与他们政治的开明和有序是有关系的,春秋时代最好的政治家之一就出自郑国;而宋国恰好是郑国的反面,他们秉承商朝遗民的遗风,各项政策但凭喜好与冲动,不计较长远的利益,只看重眼前,怒而兴师,见赂眼开,这些事例也非止一桩了。郑宋两国从春秋初年就结下了梁子,郑国的反叛者逃亡到宋国,宋国给予安置,并藉此与郑国对抗,实在是削弱敌国的有效手段。郑国用四十乘马和盲乐师就把流亡者换回来,实质上是削除了心腹之患,而宋国却失去了反制郑国的一个重要手段。这笔交易,谁得利,谁失算,放眼即知。这不是宋朝无人是什么?师慧的举动,虽然近于谑戏,但其所言,无一不重击在宋国有识之士的心坎上,这个道理连那位盲乐师都明白,宋国的衮衮诸公又是干什么的?所以子罕算是宋臣中比较明白的人,“固请而归之”,不能让宋国在失算之后再加深一重耻辱。

“无人”的意思,并不是指没有生理意义上的人存在,否则,宋国朝堂,警卫森严,怎么能说没有人?但如果朝堂之上没有能做出正确决策的人,充斥朝堂的尽是庸庸碌碌之辈,唯以领导者的意志为自己的意志,不敢私毫逾矩,但求无过,不求有功,无所建言,那不就和“无人”一模一样吗?当我们回望历史,不禁感慨系之:古今中外,又有多少个朝堂之上“无人”呢?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