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6-28 02:31
帕里·奥布莱恩是美国著名铅球运动员,背向滑步投掷技术的创造者。1952年首次参加奥运会,奥布莱恩就以17.41米的成绩夺得金牌。1953年奥布莱恩以18米的成绩第一次打破了世界纪录,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突破“18米大关”的运动员。
帕里·奥布莱恩
帕里·奥布莱恩(PARRY OBRIEN)
帕里·奥布莱恩是美国著名铅球运动员,背向滑步投掷技术的创造者。 1952年首次参加奥运会,帕里·奥布莱恩就以17.41米的成绩夺得金牌。1953年奥布莱恩以18米的成绩第一次打破了世界纪录,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突破“18米大关”的运动员。1956年9月3日,奥布莱恩以19.06米的成绩再创世界纪录,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突破“19米大关”的运动员。同年他以18.57米的成绩打破了奥运会纪录,并蝉联冠军。奥布莱恩是第一个采用背向滑步投铅球技术并获得重大成功的运动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铅球史上的一次技术革命,新的技术不仅确保他获得两次奥运会金牌,而且使他连闯18米,19米两个大关,10次改写世界纪录,这一技术一直流传至今。1959年他获得美国“沙利文奖”。1984年在洛杉矶奥运会,他是手持奥林匹克五环旗入场的8名美国奥运明星之一。
铅球运动
奥布莱恩1932年1月28日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圣托摩尼克。受父亲的影响,他从小就非常喜爱体育运动。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体育教师发现了他的投掷才华,从此他与铅球结
下了不解之缘。17岁时,他的铅球成绩达到了16.42米,排在当时世界第12名。为了能进入国家奥林匹克代表队,奥布莱恩开始了艰苦系统的专项训练,然而他的成绩却提高很慢。爱动脑子的奥布莱恩并没有灰心,在训练中针对自己的弱点,加强了力量和速度的训练,并开始摸索一种新的推铅球技术。 为了加长推铅球时的工作距离,增大人体对铅球的作用力,他采用了背对投掷方向,滑步推球的新技术进行练习,运动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在美国田径冠军赛上,他以17.04米的成绩第一次战胜了4破世界纪录的富克斯,随后又以17.38米的成绩获得了参加奥运和资格。1952年首次参加奥运会
蝉联冠军。1960年他获得奥运会银牌。1964年他第四次参加奥运会,以19.20米的成绩获得第四名。1966年已34岁的奥布莱恩以19
帕里·奥布莱恩
美国铅球运动员帕里·奥布莱恩曾4次参加奥运会。他的功绩不仅在于夺得过2枚奥运金牌,还在于他对铅球技术动作的改进——将侧向滑步发展为背向滑步,创造了背向滑步技术。
奥布莱恩从小在父亲的影响下与体育结下不解之缘,并显露出杰出的运动天赋。
1949年,他进入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担任校橄榄球队的前卫。他身材高大,速度快,动作敏捷,爆发力强,因而得到学校田径队教练的青睐,经多次劝说后,终于来到田径场,开始了铅球运动训练。奥布莱恩身高1.90米,直径2.135米的铅球圈对他来讲太小了,无法施展全身的力量。善于思考的奥布莱恩经过一番苦思,将传统的侧向滑步改为背向滑步,这不仅可以充分利用铅球圈的空间,加大铅球在运动员手中的运行距离,而且可以充分利用身体整体动作产生的力,提高出手速度。背向滑步技术使铅球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刷新奥运会纪录
这位铅球投掷技术的变革者在1952年第15届奥运会上,首次采用背向滑步新技术,第一次试掷就以17.41米的成绩刷新了奥运会纪录,最后夺得金牌。1956年,他在第16届奥运会上再次夺冠。从1953年至1959年,他10次破世界纪录,是突破铅球投掷18米和19米大关的首位运动员,从1952年至1956年连续参赛116次保持不败。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开幕式上,奥布莱恩与另外7名美国奥运明星共执奥林匹克五环旗率先入场。
运动姿势的改变带来的突破
铅球运动姿势
人类对运动极限的突破有时仅仅是改变了一下运动姿势的结果,但运动姿势的改变显然也是一种科学原理应用于体育的成果,比如其中就涉及人体工程学、人体力学、人类行为学、仿生学等。
背越式跳高
背越式跳高是一个最为典型的创造新纪录的经典,因为这一姿势自然地利用了人体高度与弹跳之间的关系,只要脚有足够的力量和借助跑步的飞跃,人头能先越过去的地方,全身也能飞跃过去。从跨越式到俯卧式是人类跳高的飞跃,而在俯卧式还占统治地位的时代,在1968年的墨西哥奥运会上,美国运动员理查德·福斯伯凭借自己创立的背越式跳出了2.24米的高度,距2.25米的世界纪录只差1厘米。这个姿势创新尽管是符合人体工程学和人体力学的,但在当时还受到不少人的责难,认为是一种噱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1968年到1993年的二十多年间,福斯伯创造的背越式就使人类跳高的极限上升了17厘米,达2.41米。
侧向滑步
美国铅球运动员帕里·奥布莱恩凭借自己创造的背向滑步助跑发力而连续获得1952年和1956年两届奥运会铅球冠军。在他之前,掷铅球用的是侧向滑步。但是,奥布莱恩身高
1.90米,直径只有2.135米的铅球圈对于他太狭小了,即使他有千钧之力也无法施展。奥布莱恩经过一番苦思和实践,将传统的侧向滑步改为背向滑步,这种姿势不仅可以充分利用铅球圈的空间,加大铅球在运动员手中的运行距离,而且可以充分利用身体整体动作产生的力,提高出手速度,即加速度,从而把掷铅球的成绩大大提高了。最为明显的是,奥布莱恩从1953~1959年10次打破纪录,而且突破铅球投掷的两个在当时看来是极限的成绩,一个是18米大关,另一个是19米大关。同时奥布莱恩从1952~1956年连续参赛116次都保持不败纪录。
人体工程学的原理
同样,游泳姿势的改变由于结合了运动体力学和人体工程学的原理而使人类游得更快。早期的游泳是以侧泳为主。而在1912年的斯德歌尔摩的奥运会上,来自美国夏威夷的选手杜克·卡哈纳莫库首次采用了自由泳,结果将100米泳的世界纪录整整提高了5秒。这个成绩令人难以置信,赛后裁判将其游泳的距离反复测算了4遍才承认成绩有效。自此,自游泳也在全球普及开来。
谁能担保未来一个又一个结合了科技原理的姿势改进不会再一次,或一次又一次地让人类的运动成绩更高、更远和更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