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1-24 17:07
带纹须海龙(学名:Urocampus nanus),是海龙科、须海龙属的一种鱼类。该物种因其父系育仔的行为而闻名,雌性将卵产在雄性的育雏袋中,发挥保护,充气,营养和渗透调节的作用,直至幼鱼孵化。
带纹须海龙最大长度为16厘米,鱼体细长无鳞,呈浅黄色,身体被间距均等的红棕色的斑纹所环绕,这些斑纹起自吻部终至尾柄。吻长明显长于后头部,呈圆筒形,眼睛隐藏于斑块中。吻部背中棱完全,两侧各一棘列。主鳃盖具一完全的中纵棱。体环无弱纵棘,无皮瓣。背鳍鳍条20至26枚,胸鳍鳍条18至22枚,尾鳍鳍条10枚。头部及体侧具黑白相间横带,主鳃盖仅一黑带。
野生于珊瑚礁或沙地,栖息在河口区的水藻丛,非常适合在植物中生活。性情胆小,游泳能力弱,尾部不能卷曲,尾巴上的尾鳍失去了功能性尾鳍,能够抓住鳗草的叶片。以管状吻部吸食浮游生物。尽管尚未对该物种进行捕食研究,但它们很可能以小型浮游和/或底栖甲壳类为食。
分布于日本(四国、九州、本州)和韩国南部沿海、中国沿海的西北太平洋。
卵生,繁殖期,雌雄相互缠绕交配,交配行为由六个运动模式组成:“侧向显示”,“上升”,“保持”,“平行游泳”,“交配”和“摇摆”。(横向展示:一条或两条鱼弯曲他们的身体,使他们的身体一侧平行或保持固定。上升:两条鱼在水柱中保持垂直姿势。保持:一条或两条鱼的尾巴缠绕在对方的尾巴上。平行游泳:两条鱼向前游泳,保持紧密平行的方向。产卵:两条“平行游泳”的鱼停止运动,将其生殖器放在一起。随后,两条鱼向前游泳,然后顺时针旋转,同时雌鱼将卵团挤出到雄鱼的育雏袋中。摇摆:收到卵团后,雄性扭动身体,在水柱中保持垂直姿势。)雌鱼将卵产至公鱼的孵囊内(雄鱼的孵囊系腹面两侧皮褶与骨板所形成),卵授精后由雄鱼负责孵育,直至幼鱼孵化,届时大约有78只平均11.7毫米的幼鱼出生。该物种可能是一夫多妻制,求偶争斗主要发生在雌性之间。
带纹须海龙相关的贸易情况是未知的,但是,由于在水族馆,观赏植物和传统医药行业中使用了其他同科的鱼类(Vincent等人,2011),因此带纹须海龙也可能被用于同种用途。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8年 ver 3.1)——无危(LC)。
迄今为止,还没有专门的调查与种群估计。由于其栖息地海草的丧失,该物种可能正在减少(Short等人,2011)。为了确定该物种的种群数量和丰度趋势,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量化这一物种的的总量变化,及影响带纹须海龙(Urocampus nanus)原因的严重程度,但人们怀疑该物种在过去十年中正在以接近30%的速度下降(2015)。
带纹须海龙面临着栖息地丧失与人类捕捉的威胁。人类捕捉带纹须海龙作为观赏鱼以及用于传统医药行业。河口区的水藻丛是带纹须海龙栖息地,随着人类活动等因素,海草数量不断减少,其栖息地受到严重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