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0-08 13:13
常仙甫(1888-1946年),名玉堂,字仙甫,号老仙,浚县屯子乡裴庄村人,他幼读诗书,追求真理;他一生关心贫苦百姓,仗义疏财,为乡里称道;他仇恨土豪劣绅、国民党反动派及日本侵略者,同他们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虽历经艰险,毫不畏惧。
1920年,大旱成灾,民不聊生,土匪蜂起,全家避乱于县城。仅仙甫一人在家,他不忍睹贫苦农民饥饿之状,乃不顾父兄反对,先出赁土地,向富户出息借款,继而出卖土地300余亩,以赈济饥民。逢年过节,对贫苦者多有资助。平时村民纷争诉诸公庭,他代为垫款,息事宁人。
1927年,军阀混战,捐税繁重。国民党浚县县长周栋伙同地方劣绅郜振方为取媚军阀,图谋官职,向地方强硬派捐,每两丁地银加派两元(银元)。群众怨声载道,苦不堪言。仙甫目睹此景,亲赴县政府吁减免。周栋等反诬仙甫煽动民众抗捐。他听了火冒三丈。抓起水壶照周栋摔去。周以“有意抗捐,大闹县府”罪将常投入监狱。消息传出,裴庄一带村民不约而聚千余人,拥进县府,迫使周栋停止派捐,撤销郜振方公款局长职务,释放常仙甫斗争获得全胜。
仙甫与贪官污吏势不两立,屡遭诬陷,曾两次入狱。1931年,被同族诉之公庭,县长李长庚与郜秀生从中作梗,仙甫冤狱两年。1934年,仙甫将分家所得的土地,一部分无偿让给常连有、常德新、常瑞等几户贫雇农耕种,一部分变卖,资助党的地下工作者,仅留六亩维持一家生计,直到1945年浚县解放。10年间,仙甫长期受封建家庭排挤、亲友歧视,过着清苦生活。而他为民众排难解纷,为革命事业奔走则毫不畏缩懈怠。
1938年2月,日军进逼县境,县长余芸澍借口赴省述职,携巨资南逃。代理县长谢锡崇召集城乡绅士开会,商议对策。会上以常仙甫为首的主战派与郭栋臣(县西郭庄人)为首的投降派进行了激烈争论。当听到郭栋臣侈谈卖国论调后,仙甫怒火中烧,一跃而起,将会议桌掀翻,大骂汉奸,顿足而走。铮铮铁骨,令人肃然起敬。当日回村后随即组织民众抗日。3月15日,日本侵略军侵犯县境,裴庄首当其冲。仙甫率本村青壮年数百人,凭借土寨,用土枪土炮、大刀长矛,英勇抗击日军,打退敌人多次进攻。后因武器不支,敌众我寡,土寨被炮弹摧毁,仙甫指挥村民撤退。这次战斗,打死日本侵略军数十名,给犯境日军当头一棒,显示了浚县人民抵御外侮、保家卫国的民族气概和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3月24日上午,常仙甫协同汤阴司马一带民众,伏击南犯日军,打死70人,活捉1人,炸毁军车4辆。
1938年7月,仙甫到太行山革命根据地找到陈赓将军,请求派人到浚县领导抗日斗争。陈赓将军热情接待了他,赞扬他的抗日行动。
1938年冬,在冀鲁豫边区抗日武装支持下,与王韵声在屯子镇组织浚、淇、滑、汤民众自卫筹备理事会,仙甫任副会长。次年春,理事会建立武装常备队,截军粮、锄汉奸,有力的配合了抗日战争。1940年冬,仙甫担任浚滑汤天门会总办事处副会长。他利用在当地民众中的威望及广泛的社会联系,协助地下党组织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在团结、争取、改造天门会过程中,仙甫起了重要作用。经他介绍,胡紫青(常的门婿)、傅凌云、李子明等一批党员进入天门会,为团结争取天门会创造了条件;他在自己家里办起了木匠铺,用以掩护、隐蔽过境军政人员及地下工作者;他不断向革命根据地提供军需物资,还向抗大选送了常现、刘家玺、常兆民、王兴周、王德辅等一批革命青年;在1945年天门会起义关键时刻,他做了不少说服工作,保障了起义的顺利进行。
1945年9月初,浚县民主政府成立,仙甫被冀鲁豫边区四专署委任为参议员。他在开展减租减息和赎回土地运动中,积极协助政府做工作,因而为反动势力所切齿。1946年3月,他出席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召开参议员会议。归来后,适值地方顽杂加紧征派枪款,仙甫奔走各村,号召群众抵制。不久,国民党县长盛绍汉伙同贾东园、李子斌指使李书章等人将常仙甫暗杀于裴庄,终年58岁。常仙甫被暗杀后,《冀鲁豫边区报》载文揭露敌人的罪行。常仙甫被追认为革命烈士。浚县军民隆重集会,悼念常仙甫烈士。
常仙甫烈士的事迹先后被载入《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大辞典》一书中的历史文化名人词条、《中华著名烈士》、《河南省志》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编写的《天门会》等二十余部文献名著和报刊杂志。在山东省菏泽市内的冀鲁豫革命纪念馆内和浚县烈士陵园展馆内,陈列着常仙甫烈士光辉事迹的版面。在中国军事博物馆里,陈列的陈赓将军的日记中,记载着常仙甫到太行山找他时两个人的谈话记录。以这段历史为素材,还拍摄了《天门精英》、《特殊战场》两部电视连续剧。常仙甫故居先后被公布为:浚县文物保护单位,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河南省国防教育基地。2005年,国家政协又将常仙甫故居列入《名人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