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外国语学校污染事件

更新时间:2024-01-09 10:28

常州外国语学校污染事件是指常州外国语学校自2015年9月份学校搬到新校址后,很多学生因为环境污染,出现了各种不适症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事件概况

常州外国语学校以及马路对面的“化工污染地”。一边是7年前三座化工厂污染后的地块,面积有数个足球场大小;一边是刚入驻不久的学校,时时闻到刺鼻的气味,两者只有一路之隔。本该是安全的学习场所,学校选址却建在“有毒地块”旁;本应是健康的少男少女,却身体出现血液指标异常、白细胞减少等异常症状。

事件经过

2015年9月,常州外国语学校迁至位于新北区龙虎塘街道的新校区,新校区与常隆污染地块仅一路之隔。常州外国语学校现有初、高中部58个班级,约2800名师生员工。

2015年12月,有家长在接送孩子时闻到学校周边有刺激性气味,后得知是常隆污染场地在进行土壤修复施工。该污染场地原址是几十年的农药厂、化工厂,家长得知消息后一阵恐慌,纷纷质疑常州外国语学校选址不当。

2016年3月下旬,有学生反映,自从2015年9月份搬到这个新校址后,很多学生因为环境污染,出现了各种不适症状。

2016年4月17日,央视曝光常州外国语学校新址污染事件。

2016年4月18日凌晨,常州市政府新闻办回应称,常州市委、市政府成立联合调查工作组,调查结果将及时向社会公开。

事件原因

一切的根源,在于学校对面一路之隔的化工厂原址,因为在土地修复中带来的环境污染,致使学校“至少493名初中生群体性身体异样”,并且在学校的地下水和空气中检测出非城市空气质量标准中的污染物。

化工厂原址地块种植了很多花草树木,有一台挖土机在作业,门卫说市、区的领导来过很多次了,要求不封闭现场。

事件影响

2015年底以来,常州外国语学校很多在校学生不断出现不良反应和疾病,有493人出现皮炎、湿疹、支气管炎、血液指标异常、白细胞减少等异常症状。调查发现,污染地块部分污染物超标近10万倍,学校内污染物质与污染地块上的污染物质对应吻合。当地环保部门和学校官方都曾经发布正式声明表示学校附近环境无异味,土壤、地下水符合标准,但家长们并不认可。

2016年1月11日至2月29日上午9点,全市8家医院共接诊常外学生就诊及体检597人,检查结果正常的464人,部分检查指标异常133人。其中,甲状腺结节71人、颈部淋巴结肿大22人、甲状腺结节伴颈部淋巴结肿大17人、肝功能异常5人、肾功能异常8人、支气管炎3人、桥本2人、左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1人、WBC<4000的4人。

各方反应

教育部

2016年4月18日,教育部对常州外校污染事件表态,启动重大突发事件专项机制,由国家督学牵头赶赴常州进行专项督导,并及时对外公布情况。环保部和江苏省委托的调查组成员已陆续抵达常州,开始调查。

常州市政府

考虑到该事件可能带来的影响,常州市政府已对污染地块的用途做出更改,在未来作为公园环境生态的民生工程,政府将进行绿化和生态修复。

2016年4月18日凌晨,常州市政府新闻办回应称,常州市委、市政府连夜召开紧急会议,成立联合调查工作组,表示对环境污染“零容忍”,本着对师生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迅速认真调查核实并依法处置,对存在的问题绝不姑息,调查结果将及时向社会公开。

国家环境保护部、江苏省政府在获悉该事件后也立即成立联合调查组,将赶赴常州现场调查。

新闻媒体

2016年4月20日晚,网易新闻请来了绍尔环境评估咨询的土壤专家封卫青博士给大家解读事件各种被忽视的细节:

[主持人]日森21:03

欢迎封老师,关于常州毒地建校的问题引起了全国范围的讨论。首先第一个问题要问封老师,此前有长隆华工前员工向央视表示,公司曾将数量不明的生产废料填埋到地下8米至10米的坑内,生产废料包括蒸馏残渣和废有机溶剂。这种填埋方式合不合理?蒸馏残渣和废有机溶剂填埋有什么样的危害?

[土壤专家]封卫青21:04

谢谢主持人。首先蒸馏残渣和废有机溶剂是很明确的危险废物,按照我们国家的要求,必须送去有相关资质的机构来处理。

我必须明确的说,长隆化工厂深埋废水废物肯定是不合适的,很明显是违法。

[主持人]日森21:14

你刚刚提到的土壤污染和水污染,这两者之间在这片土地上有什么关系吗?

[土壤专家]封卫青21:15

就污染物来讲,虽然土壤已经外运出去了,但是从老的卫星图来看,当时整个地表水是深褐色的 ,已经遭到了非常非常严重的污染,修复又没有做,地块内部最毒的东西都还在。

[主持人]日森21:43

从专业的估算,把土壤修复到学校可以搬进去的标准,预计要多久?

[土壤专家]封卫青21:43

环境污染的修复,污染到一定程度是修复不下去的。就算是修复了,也会出现一定的反复。

因为污染物会吸附到土壤上面,随着风吹雨淋会慢慢释放出来。破镜很难重圆。

学校是最敏感的用地,孩子都比较小,耐毒性比较差,器官很容易受损。在国外,就算土地修复到标准以下,但也要进行一个长达十年、几十年的连续观测,而且定期检测的资料一定要公开。

[主持人]日森21:48

据媒体报道,2015年9月,大批学生入校时,污染土壤还在开挖修复中。土地修复是否会造成“二次污染”?

[土壤专家]封卫青21:50

这段时间我们能看到事件的三要素,一是污染源,一是暴露途径,一是受体,也就是学生本身。 这里面污染源和受体是很明确的。

就暴露途径来看,空气流通是非常重要的途径,但大家还忽略一个更重要的途径,就是地下水。

常州地区的地下水非常浅,也就一两米的样子。这么浅层的地下水,虽然学生不可能直接喝,但水里的污染物很容易挥发,透过地面污染到人。

[主持人]日森22:26

对于这次事件,从你的专业角度来看,还有什么补充的地方吗?

[土壤专家]封卫青22:27

相比起追责,作为专业人士来说我更关注土地能不能处理干净,避免问题再发生,用什么样的监管机制才能让内情更透明。我觉得这个才是专业人士应该关注的问题。

[主持人]日森22:34

的确,正如封老师所言,常州这起环境问题事件存在的疑点还有很多。媒体的追问、政府的查处、事件的追责还在紧张地进行当中。我们也只能期盼事件能够真的水落石出,但放眼全国,还会有多少个常州毒地,还会有多少间常州外语学校,相信很难得出最终答案。感谢封老师,也很感谢各位网友关注这次直播,我们后会有期。

事件调查

“退二进三”后遗症

从“十五”向“十一五”期间,苏南等地区迎来一轮经济转型,包括常州在内的城市陆续实行“退二进三”的政策制度安排,即对城市的二产进行搬迁或异地投资,以此推进服务业的发展,提升城市三产占比。

这一发展逻辑得到了常州市环境科学院院长徐圃青的证实。在此前的“退二进三”中,常州成为了全国污染土地修复试点城市。修复方法是由中科院南京土壤所、环保部南京所等研究机构和高校的国内知名专家咨询评估,运用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模型,确定该地块污染区域黏土的覆盖厚度,于2月15日通过专家验收。

为了进一步控制地块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的环境风险,编制了《地块环境监控方案设计工作大纲》,制订了5年实施方案,持续开展地块及周边敏感目标的空气、土壤和地下水监测工作,以及地下水控制性修复工程。

“从现在的监测数据看,该地块的生态隐患是可控的。”徐表示,也因此常州外校新校址因本次事件再次搬迁的可能性较小。

常州新北区政府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供的资料显示,已组织专家制定并实施原常隆地块应急处理方案和土壤修复调整方案,同时将该地块用途由商业开发调整为绿化和配套设施用地,并由环保部门加强施工监管,确保不再发生类似的污染情况。

新北区政府表示,对土地修复工程中发生的异味情况公开向家长和社会表示歉意,承诺改进措施,坚持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有问必答,有结果第一时间公布,努力为周边提供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和教学环境。

“学校没有发现外界消息中的白血病案例,而患淋巴疾病的一位学生,从我们刚得到的医院病例报告看,病发在入学前。”常州外校校长曹慧受访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时表示,新校址于2015年9月份正式投入使用,在距离污染地块最近的一个班级中,学生身体状况未见异常,只有“个别感冒”。

一名8年级的男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在刺鼻味道散发期,自己的淋巴也有所肿大,但经过治疗后已基本康复。

当地回应生态修复异议

此次事件涉及的地块属于江苏常隆化工有限公司常州农药厂、常州市华达化工厂、常州市常宇化工有限公司等企业原厂址,总面积约26.2公顷。

为改善周边的空气质量,新北区于2009年5月启动了该地块化工企业的搬迁工作,2011年6月前完成原常隆化工等企业搬迁,2013年立项、2014年3月份正式实施该地块修复工程。到2015年12月份,由于防护不当,修复过程中散发异味引发环境投诉。

这一时间节点,与常州外校学生群体性皮肤异样时间点吻合。常州外校校长曹慧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12月份是刺鼻性味道最浓的时刻,这也与受访的2名8年级学生的直接感触相印证。

既然有着一系列的施工环保措施指导以及现场监测,为何异味仍扩散并影响到数百初中在校生?4月18日,常州市和新北区就诸多“未解问题”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供了说明。

就“大规模填埋危废”以及“探测点位置错配”问题,在环保部华东督查中心的全程监督下进行挖孔探测,总进尺154米,并对重点疑似区域逐一挖掘,挖掘面积345平方米,挖掘深度达到6米,现场共挖掘出30公斤填埋物,包括残破铁桶两个(其中一只内有少量黑褐色粘稠物)、小包除草剂(包装袋注明为“高渗异丙隆”)三包,未发现大量具有化学品特征物质的填埋痕迹。

“钻孔的位置,是依据举报人现场指认地点进行施工的。”徐圃青对此强调。

曹慧强调,学校用水来源于市政供水系统,未开采过地下水。江苏省人大常委会于2001年通过《关于在苏锡常地区限期禁止开采地下水的决定》,苏南地区仍在沿用。

有家长通过自己渠道的检测发现了学校室内空气中“其他污染物”。曹慧解释,这一调查是学校、家长分别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的,家长们委托检出的其他污染物即丙酮、二氯甲烷等,浓度很低,并不是常隆地块污染带来的特征因子。

2016年2月初,常隆(华达、常宇)公司原厂址地块污染场地土壤修复调整工程完成后,常州环科院在常隆地块内部、常外北校门和新北区政府北侧(比对点)进行环境空气比对采样监测,而监测结果表明:三个地点检出的有机物无明显差异。

在常州外校的会议室,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看到,由公证机构贴封条的容器里面仍保留了当初的三份取样中的一样。

对于“常隆地下水和土壤中的氯苯浓度分别超标的问题”,当地的解释是,2011年搬迁后,当地环保部门及时组织对该地块场地环境调查,参照《荷兰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DIV,2009)》(目前国内无相关标准),该地块局部区域土壤和地下水中氯苯等特征污染物浓度超标,且经过多次监测结果表明,常州外校区的土壤和地下水没有受到常隆地块污染的影响。

争议中的一大问题是“是否考虑过农药成分”。对此,徐圃青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2015年一季度,新北区环保局对常隆地块周边环境空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半挥发性有机物、臭气浓度进行了监测,其中挥发性有机物(VOC)包括氯苯、苯、甲苯等61种参数以及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包括萘、苯并蒽等128种参数。最终,只检出苯、甲苯两种物质,臭气浓度为12,其余物质均未检测(低于检出值),所有监测指标均达标。

为何现场的巡查、检测却有刺鼻性味道扩散?土地修复工程施工单位常州黑牡丹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负责人李飞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释,对挖出来的污染物,按照处置流程是向水泥厂提供并进行烧炼,但因水泥厂处于“去产能期”导致开工不足,没有及时将污染物运送到水泥厂,而是开挖后现场堆积,但在处理方法上“现场覆盖与完全密封不同”,考虑到水泥厂可能随时需要,因此没有“完全密封处理”。

从记者的采访看,无论是常州市和新北区的表态或常州外校校长的答复,均将此事的导火索解释为“由土地开挖引发,散发异味导致”。

四大疑问

一问,谁在捂盖子?其实,学生家长早就怀疑常州外国语学校处于“毒地”附近,并自带孩子体检。2016年寒假前一周,每天都有学生家长在校门口抗议。1月份就有媒体进行了跟进报道。然而,“毒地”的盖子却被狠狠地捂住,数百名学生在明知身体受到毒害的情况下仍不得不坚持上学。到底是哪个部门、谁在阻止解决这一问题?背后有没有利益纠葛?是否涉及失职、渎职?

二问,该事件会如何处理?这一事件将会往何种方向发展?是否会走向高层重视、部门彻查、当事方整改、责任人受处分、舆论胜利?事后的处理经验能否变成事前的指导?

三问,全国还有多少“常外”?常州外国语学校“毒地”并非个案,近年来恶性环境污染不断曝光,有些污染十分明显,而有些污染却悄无声音。公众对大气、地下水、土壤重金属等污染的感知度不同,能引起媒体关注的事件是少数。全国还有多少个“常外”?

四问,“毒地”能否禁绝?屡次曝光的环境染污不断挑战社会的底线,在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共识的当下,怎样破除政绩冲动,将生态建设置于更加重要的地位,禁绝“毒地”是一道大考题。

事件处理

常州市政府8月26日晚通报“常州外国语学校污染事件”(下称“常外校事件”)调查结果,并表示,常外校的环境是安全的。

通报称,常外2016届初三毕业生中考体检显示,健康状况与其他学校学生没有明显差异,且周边居民健康状况与常州市其他地区同期水平没有明显差异。

4月18日前后,常州外国语学校被曝出毗邻一块化工厂旧址地块,而该土地在土壤修复中带来了环境污染,致使学校“至少493名初中生群体性身体异样”,并且在学校的地下水和空气中检测出非城市空气质量标准中的污染物。

事发后,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派出督导组,并与环保部、江苏省政府联合对“常外校事件”进行了调查。

通报显示,针对“常外校事件”的调查工作是从2016年4月19日开始,持续1个月。

27日上午,有常州市政府官员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释,技术性的调查是由环保部从外地抽调的专家组成的多个专家组独立进行的。从5月20日到8月26日期间,则是进行了系统性的数据对比分析。

“多个专家组都是独立工作,根据每个组的不同任务,给出调查结论,然后统一上报调查组。”上述官员称,常州当地是无条件配合。

通报还显示,调查组对常外校园空气、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现状开展了监测评估。其中,对挥发性有机物等4类90项指标监测结果表明,校园与清洁区对照点青枫公园空气状况无明显差异;对245项土壤和283项地下水指标监测结果表明,均未检出氯苯类、四氯化碳、农药类等“常隆地块”的主要特征污染物,表明未受到“常隆地块”的污染影响。

但调查组也指出了其中的问题,如:未建设密闭大棚及配套废气收集设备,日常监管不到位,学校未经竣工环保验收违规投入使用等。

调查组中的医疗卫生专家组给出的结论是,学校卫生、饮用水符合国家标准,食品卫生也符合要求。

对于学生因病缺课监测系统的数据显示,未发生传染病等疾病的流行和暴发,而常外部分学生出现甲状腺结节的“成因不明”,但甲状腺结节近年来在一般人群中检出率有大幅增高趋势。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专项督导组提出,要求常州市要密切关注学生健康,定期开展健康体检,准确掌握学生健康信息;完善校园环境定期监测机制,高度重视“常隆地块”修复工程;完善家校合作良性机制,保持与家长持续沟通,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等。

通报指出,常州市已对新北区(与常州高新区合署办公)原副区长陆平、常州市教育局局长丁伟明等10名干部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对事发地新北区政府给予通报批评,责成其作出深刻检查,并加强对污染地块修复过程的环境监管,尽快将其建成生态公园,确保达到治理要求。

常州市政府表态,下一步将重点做好五个方面工作:深刻吸取事件教训,强化校园环境安全,加快污染地块修复,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切实加强作风建设。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