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更新时间:2024-10-28 14:36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Changzhou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是一所由江苏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为国家建设类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试点高校、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国家优质高职院校、全国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试点院校、教育部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江苏省示范性高职院校、江苏省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

历史沿革

办学源头

1958年,常州化工学校创建。

1959年,更名为常州化工研究所化工学校。

1962年,更名为常州轻化工职业学校。

1964年,更名为常州轻化工中等技术学校。

1966年,常州轻化工中等技术学校化工部分改建为常州化工中等技术学校,轻工机械部分改建为常州轻工机械中等技术学校。

1968年,受文化大革命影响,常州化工中等技术学校撤销。

1978年,常州化工中等技术学校复校并更名为常州化工学校。

1994年1月,常州化工学校与常州市化工技工学校(1982年创建)合并,组建为新的江苏省常州化工学校。

1975年,常州建材253厂721工人大学创建。

1990年12月,更名为江苏建筑材料工业学校。

合并之后

2002年6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江苏省常州化工学校与江苏建筑材料工业学校合并组建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2010年,学校被确认为江苏省示范性高职院校。

2018年,学校被确认为江苏省江苏省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

2019年7月,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12月,被教育部、财政部列入第三类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B档)。

2020年,被评为江苏省智慧校园示范校。

2021年,成为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

2023年10月,学校入选2023年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一校一品”学校。

2024年10月,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海工装备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成立。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4年3月,学校设立7个二级学院,开办43个高职专业。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3月,学校有教职工710人,其中专任教师599人,副高及以上286人,博士111人(含在读25人)。拥有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支,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0支,省职业教育“双师型”名师工作室1个,新时代职业学校名师(名匠)名校长培养对象、全国技术能手、省级教学名师、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333”及“青蓝工程”、江苏工匠、江苏省技术能手等各类人才104人。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3月,学校建有国家级重点专业2个、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6个、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1个,省级以上高水平专业群4个、省级品牌专业2个、省级高水平骨干专业5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接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89门,建设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3个;中央财政支持高职实训基地1个、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生产型实训基地3个。

截至2024年3月,学校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7项,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获首届全国教材成果一等奖1项,获批十四五规划教材16部。

截至2024年3月,学校学生获省级以上竞赛一等奖145余项,其中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化工生产技术赛项14连冠;获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金奖、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TRIZ杯全国大学生创新方法大赛一等奖5项。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3月,学校有省级科技创新团队3支,省职业教育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1个,建有各类科技创新与服务平台25个,其中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工程中心4个,省级服务平台2个,市级重点实验室3个。

科研成果

2022年,学校科研项目经费到帐2375.6万元(不含科技产业中符合“四技”服务范畴的经费)。横向科技项目合同214项,市厅级以上纵向项目共167项,其中省部级24项。2022年,新增实用新型26件,发明专利36件。“四技服务”到款额达6137.6万元。

截至2024年3月,学校年度“四技”服务到款额超5000万元,科研到账经费超2000万元。拥有高职唯一具有合同认定资质的省级技术转移中心,年度成果转化到账1200万元。

学术资源

截至2023年底,学院图书馆馆舍面积近3万平方米,总阅览座位近2400席;馆藏纸质文献100余万册,订购中外文期刊540余种、报纸60余种,中外文电子图书资源近50T,拥有中外文数据库和多媒体书库20多个。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高职研究》前身为《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是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主办的连续性内部出版物,现辟有高职教育研究、工程技术与应用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学生工作研究、课程与教学研究、人文社会科学和综合研究等专栏,重点发表教科研领域的创新观点和学术成果。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3月,学校建立中德职业教育与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等国际交流平台,入选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2020年智能制造领域中外人文交流人才培养基地”首批承建单位。成立缅甸曼德勒分校、中德设计与数字媒体学院、柬埔寨亚龙丝路学院、中德国际焊接技术培训与考试中心等中外合作育人平台。与中缅镍业(缅甸)有限公司合作实施的订单教育项目入选“留学江苏”优秀人才遴选计划(TSP),巴基斯坦“郑和中心”项目入选江苏省外办“1113”工程。引进ISO9606国际焊工考核标准、澳大利亚TAFE建筑工程技术课程等10个国际职业资格证书及标准,应用化工技术等三个专业开展UK NARIC国际化专业认证,获批国家汉办HSK等级考试直属考点。面向坦桑尼亚、冈比亚等4个非洲国家开发并输出12个职业和专业标准,在巴基斯坦、缅甸、越南、孟加拉等国建成一批海外教师工作站、海外人才培养基地。与俄罗斯、韩国、英国、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以及港澳台地区40余所学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诠释:学院校徽包括校标和徽章。校标图案由“C”、“Z”构成“常州”,点明学院的办学地点;同时图案中蓝色中文字“工”与红色字母“C”,与校名中“工程”二字相合。校标如破壳而出的小鸟,寓意理想在这里插上翅膀;像一团火焰,寓意智慧在这里闪光,创新与突破在这里实现;像一个磁场,寓意海纳百川、包容并蓄、汇聚天下英才;像飞速前进的风火轮,寓意与时俱进、争创一流。

学院校旗为白底长方形旗帜,中央印有校标,下方配以学院校名。

精神文化

励志、践行

诠释:

励志——同砺志。《说文》解释勉力也。勉励心志、磨练意志品质,集中心思于某种事业。

践行——韩愈《独孤府君墓志铭》:“宪公躬孝、践行、笃实,而辩于文”。有履行诺言、诚实守信、勇于实践、敏行讷言、探求真理之意。

现任领导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