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30 21:58
江苏常州钟楼经济开发区是于2002年9月2日经省政府批准成立的开发区,2002年9月18日正式挂牌。
作为全省最年轻的开发区,钟楼经济开发区围绕“一年拉开框架、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大见成效”的目标,按照“力争建成全市领先、全省一流、全国有一定影响的省级开发区”的要求,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攻坚克难整体推进。目前已成为了全区开发开放的主力军、经济增长的新动力、科技创新的领头羊,并相继获得“全省沿江开发先进单位”、“全省省级开发区发展速度前四强”、“全省生态工业园创建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2003年1月—8月,开发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8.8亿元,同比增长37.2%,财政收入6.5亿元,同比增长41.9%,规模工业销售收入125.9亿元,同比增长40.6%,协议利用外资21720万美元,同比增长70.7%。“先进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新材料”三大支柱产业日益强劲,以钟楼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为主体、壹地创意产业设计园、南大紫金科技园、新闸科技工业园为依托的“一中心三基地”科技创业服务体系初步建立。
与此同时,钟楼经济开发区始终高筑生态屏障,大力创建“省级生态园区”,实现了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5年来,开发区合理布局产业,构建生态产业链和产业群,循环经济试点建设初见成效,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任务得到有效落实,绿化建设、河道疏浚、生态防护林带建设等得到了大力推进。
在钟楼开发区这片科技创新热潮涌动的土地上,江苏常州钟楼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开工暨省高新技术企业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授牌仪式隆重举行。这是钟楼经济开发区贯彻落实常州市第十次党代会关于建设创新型城市精神和钟楼区委、区政府“科技创新项目推进月”活动的一次充分展示,也是钟楼经济开发区由经济园区向高新园区转变的一个重大举措。
园区企业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全面实施自主创新,科技步伐进一步加快,高新技术型企业表现尤为抢眼,常州裕华电子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与美国埃克斯、环球等企业合作成立本市首个中美合作防爆电气监控研发中心—— 常州艾克斯艾电气有限公司。常州钟恒新材料有限公司拥有着世界上智能化程度最高、配套设备最先进的BOPET薄膜生产线,9月份,钟恒将按照原定计划正式投产,预计到年底企业即可完成销售额1.5亿元。兆隆合成材料有限公司因为主攻纳米合成材料,尚在设备调试期便已客户盈门,正式投产后今年可实现销售2亿元。常州三维技术成套设备有限公司2006年1月在新加坡成功上市后,投入2000多万元加强科研攻关,突破了在国际上具有很高难度的燃机叶片、压汽机叶片加工等项目的核心技术,极大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整体实力。
目前,“三维”与韩国斗山、日本东芝、三菱、德国西门子、美国GE等国际知名企业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国际市场日益扩大。常松集团新投入生产的镀锌板、彩钢板技术含量和产品质量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产品出口西方十多个国家,1—7月份就完成销售收入3.7亿元。亚美柯公司与美国、意大利合资后,其生产的单缸柴油机和发电机组迅速抢占了欧美市场,1—7月份实现销售4.1亿元。
除了早已“落袋”的重点项目,今年钟楼开发区还“半路”收获了诸多新生重点项目,而这些新项目无一例外有着共同特点:全部有着较高的科技含量。如博朗森斯的医疗器械国内领先,雷鸣机械的小型挖掘机也属尖端产品。台夏光电公司的广电产品同样采取了世界先进技术……
这些技术含量高、创新步伐快的企业相继入驻,进一步提升了钟楼经济开发区三大主导产业的内涵,而钟楼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的成立,将对优化开发区整体投资环境,促进新型人才引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进技术创新等将发挥积极作用。
钟楼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是一个集产业发展、技术创新、开发建设为一体的综合性开发项目,整个创业中心由留学人员创业区、高新项目孵化区、创意设计研发区、风险投资中介机构工作区、科技成果展示区、共享设施配套区等六大区域组成。
定位为孵化企业产业化发展的平台、科技企业规模化生产的基地,主要作用是向打算创业的科技人员和处于创业初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服务,降低创业成本,提高创业成功率,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将对构建开发区区高新技术创业发展平台、吸引国内外各类英才来园区创业、延伸产学研合作链条、聚集创新资源、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起到积极的作用。
钟楼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重点支持新材料、电子信息和软件、光机电一体化、能源与环保、创意设计等领域的科技研发。工程项目将于2007年6月竣工。钟楼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同时也肩负着钟楼留学人员创业园的职责,是钟楼区和钟楼经济开发区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中的主要基地。
中心将以项目为载体,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科技创新系列活动,加快科技项目建设,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强科技人才引进,加速科研成果转化,把有效投入真正体现在企业技术装备的更新、研发能力的增强、产品档次的提升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壮大上,并积极围绕“机制创新、引导研发、孵化创业、转化辐射”的主体功能,建立可动态调控的高科技创业服务体系,营造良好的创业服务环境,培育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从要素驱动型加快向科技创新驱动和人才支撑型转变,真正实现建立在科技进步基础上的有限空间,无限发展,有限资源,可持续发展。
钟楼开发区早在成立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前,就成立了科技创业中心,于2005年9月底入驻开展业务,为入孵企业提供工商注册、税务登记、财务管理、法律咨询、企业诊断、知识产权保护、技术产权交易、风险投资、人才引进、培训交流等全过程全方位的专业服务。到目前为止,已有入驻企业29家,入驻企业中博士22人,硕士63人。入驻企业拥有授权专利55项,其中发明专利18项,软件企业获软件著作权2项。2005年,入驻企业年技工贸收入1.7亿元,11家在孵企业获“国家重点新产品”、国家、省“火炬计划”、国家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及常州市市级科技计划项目支持,同时有2家企业成为“江苏省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推进计划实施单位”。
2005年科技创业中心共为钟楼经济开发区企业申报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16项为15家企业进行了企业诊断、制造业信息化绩效评估、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咨询等企业管理咨询活动。目前,科技创业中心已与60余家科技型企业达成了入驻意向,与二十批次的留学人员进行了洽谈,有十余名留学人员已表示了进驻钟楼留学人员创业园的意向。
下一步,钟楼开发区还要在建设硬件载体的基础上,开展招才引智,进行企业外孵化工作。重点抓好“三大建设”:一是“项目源”建设,努力选好选准有培养前途的孵化项目和创业团队。二是“软服务”建设,积极做好企业注册运营、项目开发、政策支持、科技指导、中介集成等工作。三是“平台”建设,有计划、分阶段地推进创业信息服务平台、知识产权专题数据库平台、科技项目申报平台、智能化管理服务平台、共性实验研发平台的建设。
争取通过几年不懈的努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不仅要为入驻科技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而且通过专业资源的共享,产生产业集聚效应,吸引更多的优秀创业企业入驻,逐步形成研发群体。把钟楼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打造成高新技术产业的孵化基地和开展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转化、技术产权交易的服务平台。
在不久的将来,常州钟楼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将成为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体制机制创新基地,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政府职能转变的示范基地和自主创新基地。将与壹地科技、新闸科技工业园一起,形成“一中心、两基地”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新高地。
为积极响应常州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号召,进一步提高全区各级领导干部的科教优先发展意识,不断推进自主创新和科技创业,努力实现科教强区,近日,钟楼区委特邀上海市干部和人口理论组成员、上海市委党校教授陈勇鸣为各级领导干部作关于科教优先发展战略的专题报告。报告会由区委常委、区政府副区长胡克辛主持,全区副科以上领导干部及后备干部等200多人听取了报告。
陈勇鸣教授围绕科学发展观和科教优先发展战略的主题,从实施科教优先发展战略的紧迫性,科教优先发展战略的内涵以及如何实施科教优先发展战略等三个方面,运用大量的数据,翔实的史料,典型的事例,作了精辟阐述,进一步增强了钟楼各级干部建设创新型钟楼的信心。
目前,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新产品联合研发试验基地在钟楼经济开发区三维成套技术设备厂挂牌成立研发试验基地将成为国内开展叶轮机械叶片设计、制造、试验人才培养以及产学研结合的研究和产业化中心,主要承担飞机发动机启动装置研制开发。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所长黄伟光,市政府副市长居丽琴、副秘书长李信,市科技局局长张跃,区委书记徐缨,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胡克辛,区委常委张磊明等领导出席挂牌仪式。本次活动同时也揭开了钟楼区“科技创新项目推进月”活动的帷幕。
为积极响应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号召,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关于加强科技创新工作的部署,钟楼区委、区政府决定将今年9月确定为“科技创新项目推进月”。“科技创新项目推进月”以“科技创新、合作共赢”为主题,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大力宣传“科教兴区”战略,营造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加快各类科技项目建设,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展示全区科技综合实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意识,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在加快推进基本实现现代化、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引领作用。
钟楼区在9月份还将连续实施江苏省常州钟楼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开工建设、常州市新闸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开园、组建红梅乳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常州电动工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一批高水平的产学研合作项目,举办“科教优先”战略讲座、科技企业创新管理现场推进会、知识产权实施单位座谈会、科技人才沙龙等系列科技创新人才培训,并认真抓好一批科技项目的签约、落户和开工,推动科技创新在载体建设、人才培育、项目引导等方面实现新的跨越。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形成政府科技经费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十一五”期间,全社会R&D经费投入占GDP的比例年平均增长0.2%,2010年达到2.1%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技术研发经费占企业年销售收入的比例年均增长0.5%,2010年达到6.5%以上;装备投入总量在工业投入中的比重达到60%;各类企业的研究与开发投入在全社会研发投入中的比重超过90%。
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创建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市场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成为钟楼区乃至常州市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高素质人才集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早日建成经济繁荣、科技进步、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百姓富裕、社会和谐的创新型开发区。
企业是研发投入、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产学研结合的主体。要引导企业引资和引智并举,自觉加大创新研发、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投入,培育创新人才,开发更多新品。开发区要集中力量,政策倾斜,重点支持上规模、成长型、有爆发力的高新技术企业,整个开发区推进建设100家“创新型试点企业”。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技术创新引导工程,创建区级、市级、省级、国家级创新型企业。到2010年,开发区南区要分别新增市、区级科技创新型试点企业3家和20家。
要引导、支持、建设一批具有高科技含量的标志性工程,带动产业发展和升级。要广泛运用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与自动控制、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提高企业先进装备和现代化管理水平。继续做大做优做强电子信息、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力争到“十一五”期末,整个开发区三大主导产业销售收入达到400亿元,先进制造装备、新材料、电子信息三大产业的产值分别占开发区总量的45%、30%、10%。重点发展计算机网络设备、动态监控设备、信息家电、装备关键部件、工程机械、高分子材料、传感器材、车辆配件、医疗器械、新能源与节能等十大产品群,加快关键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加强产业链的集成创新,占领产业制高点,形成钟楼开发区鲜明的高科技产业特色和优势。
要把科技招商放到招商工作的重要位置。用地指标和项目立项要优先向高科技项目倾斜。所有进区项目必须符合国家支持和鼓励的产业目录,必须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投入密度、产出强度、环保水平和税收贡献。要把握好项目引进标准,坚持投资密度35万美元/亩以上、产出密度350万元/亩以上的进区门槛。对没有科技含量和不符合国家支持鼓励产业的项目实行一票否决制。
要加强对开发区内企业闲置厂房出租的管理工作。区内企业出租厂房要纳入开发区的统一管理,企业自有厂房必须出租给符合国家支持和鼓励的产业目录并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的项目。对厂房出租给不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的行为,开发区要采取果断措施予以制止。
科技创新创业平台是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创新创业平台的有与无,直接关系到开发区的发展速度和质量。要集中财力,加快建设钟楼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争创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加快江苏常州钟楼国际服务外包集聚区的建设,做好整合原壹地创意设计产业园的工作,完善园区后续硬件建设,吸引企业入驻。探索多元化投入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路子,立项建设江苏正本净化节水专业科技企业孵化器和江苏朗生科技企业孵化器。要引导、鼓励、支持企业建设博士工作站、企业技术中心、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学研合作基地、研发中心等创新平台。
到2010年,开发区南区要新建企业研发平台10个以上,新增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新增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个。要使钟楼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成为大院大所大学在常州设立研发基地或研发中心的集聚地、成为企业总部技术中心的集聚地、成为创业风险投资和科技中介机构的集聚地。到2010年,创业中心要引进100家科技企业。
引导和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联合研发和成果转化合作。积极引进大院大所大学来开发区设立研发分支机构,与区内企业合作共建培训基地、成果转化基地。要组织各类科技经济对接活动,不断创新合作机制、扩大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内涵,以更大的力度吸引各类科技成果来开发区转化。每年要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20项以上。“十一五”期间要重点推进100家产学研成果转化项目。
对已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的产学研合作项目要予以奖励。要实行“引进来、走出去”双向开放,支持开发区的企业实施国际科技合作项目,鼓励企业境外设立研发机构。鼓励境外知名企业与我区企业合作设立科技研发型企业或机构,促进外资企业研发活动的本土化。
要更新人才观念,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资本是第一资本”等以人为本的科学人才观,进一步改善政策环境、工作环境、生活环境等人才环境,引导企业大力引进人才,着力培养人才,正确使用人才,搭建人才施展才华的舞台。大力引进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和外国专家,不断加大对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创业的资助和支持力度,努力培育开发区吸引海外人才、国外智力的政策优势和服务优势。钟楼留学人员创业园要成为吸引海归留学人员和高层次人才来开发区创新创业的主阵地。到“十一五”期末,引进培育20个领军型创业创新人才和团队,形成以海归人才为龙头,100名领军型人才为支撑的创业创新团队。
建立以专利、商标、版权、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为主要内容的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工作机制。开发区南区每年的专利申报数要在150件以上,其中发明专利占20%以上,当年授权专利占50%以上。加强重大专利开发,鼓励企业争创名牌,支持企业在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组织标准的同时,着力推进企业核心技术和专利技术向标准转化。积极参与常州市知识产权试点乡镇(街道、区)的工作,争创江苏省知识产权示范区。成立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开发区知识产权的组织、领导、协调、宣传、开发、运用、保护、管理工作,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工作网络。
加大开发区对科技创新活动的投入,每年新增财政支出中科技创新支出的比例不低于3%。科技投入全部用于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公共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知识产权开发保护,优先解决市场资源配置机制不能有效解决的早期投入等问题。建立不低于300万元的高新技术创业基金,逐年增加,专门支持初创的科技型企业。支持企业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科技创业企业。在用足用好国家、省、市、钟楼区推进自主创新的各项政策的基础上,出台开发区科技创新的奖励政策。继续深化以产权、劳动、人事和分配制度的改革,鼓励科技成果作为无形资产参与入股投资和增资扩股。支持企业对科技创新的单位和个人实行重奖。
为使开发区的科技创新工作制度化、刚性化、连续化、考核化,有效化,各级、各企业必须做到“第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开发区成立科技创新领导小组,明确专门领导分管科技创新工作;在开发区经济发展局的基础上增挂开发区科技局的牌子,整合各种力量加强对科技园区和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管理;建立每半年一次的开发区科技工作专题会议,及时研究解决科技创新工作中的问题。各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建立相适应的科技创新领导机构和研发机构,推进科技工作的开展。
大力弘扬以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引导开发区全体民众增强勇于攀登的信心和勇气,倡导崇尚创新、追求科学的社会风尚,完善创新激励机制,强化市民科学普及活动,在全社会培育创新意识,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升公众科学素养,增强创新能力,营造创新氛围,建成有实绩、有后劲、持续发展、名符其实的创新型开发区。
可乘坐常州公交52路、常州公交225路、常州公交226路,至钟楼开发区公交站下车。
钟楼经济开发区所位于的常州市不仅是沪宁诸城市中的中心城市,更是京杭空间直线距离最短的直线枢纽城市。常州在苏南地区、江苏省乃至长江三角洲是无可非议,其他城市不可比拟,有着绝对的区位优势的城市。不可多得的地理位置,有着能方能圆、能多能少、相对富裕的土地资源。存在着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巨大空间和构建城际经济、打造超大城市的天赐良机。
钟楼经济开发区所位于的古城常州,文化昌盛,教育发达。历代人文荟萃,英才辈出,是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江南文化古城。作为江苏省省辖市,在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及苏、锡、常经济圈内、沪宁两大城市的中心位置。铁路京沪线和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沪宁高速公路、长江分别位于新北区(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南北端。
钟楼经济开发区凭借优越的地理区位,多次抓住历史上经济文化中心南移的机遇,以自己特有的文化底蕴,在不断得发展和升华中,创造了自成序列的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常州区域文化内涵丰富、个性鲜明、充满生机。南宋大诗人陆游曾盛赞常州“儒风蔚然,为东南冠”。
港口:钟楼经济开发区距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大丰港31公里。大丰港已开通至韩国仁川港、釜山港,日本门司港、博多港和经上海港至欧美等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至日本、俄罗斯等杂货航线,以及至大连、天津、秦皇岛、青岛等10多条国内航线,货物可直达或者中转世界各地。通关快捷便利,运输成本优势明显。
高速:钟楼经济开发区沿海高速紧邻工业园区。南经苏通大桥至上海仅2小时车程,距江海高速70公里;北接同三高速,至盐徐高速仅11公里。高速路网四通八达。
航空:钟楼经济开发区距常州奔牛机场20分钟车程,已开通至北京、广州、温州等国内航线和至韩国首尔等国际航线。距上海虹桥机场2小时车程;距上海浦东和南京禄口国际机场2.5小时车程。
铁路:国家级干线—新长铁路距离钟楼经济开发区仅15分钟车程,南与沪宁、宣杭线相通,北与陇海线、胶新线相通。至上海的高速铁路正在规划设计,开通后至上海只需1小时车程。
河运:通榆运河傍区而过,西接京杭大运河,南连长江黄金水道。疏港四级航道贯通港口,水路运输非常便捷,成本低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