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1-28 21:55
常熟石刻天文图又称常熟县学天文图碑,是明正德元年(1506年)根据苏州石刻天文图重新翻镌的图碑,原与地理图并列于常熟邑学礼门东西两边。1973年7月,常熟县文管会在原旧常熟邑学原址大门左侧清理出土。该石碑在我国古代天文史上也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常熟石刻天文图又称常熟县学天文图碑,是继南宋的苏州石刻天文图之后的又一幅重要石刻星图,它在我国天文学史上也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碑石与苏州图都很相似。上半部星图周围有云霓四布。由于年久风化和在发现前得不到保护,碑石表面已有部分损坏,但是线条、星点、十二辰次以及部分星名还是历历在目。常熟石刻天文图成于明正德元年(1506年),原与地理图并列于常熟邑学礼门东西两边,地理图已佚。
天文图高200.1厘米、宽100厘米、厚24.5厘米。外形、大小、上半部以北极为中心的星图和下半部的图跋,碑额仿苏州府学南宋刻天文图题“天文图”三字,上部为一幅盖天图,四周布有线刻云纹。天文图的内规直径约18.4厘米,赤道直径约45厘米,外规直径约70.8厘米,与赤道大圆斜交的黄道圈直径约45厘米。重规外圆星图本身直径约79厘米,星图下有计宗道书写的杨子器跋文,并附自己的题识。末题“大明正德元年孟春赐进士文林郎常熟县知县柳州计宗道手书”,并“解元擢第”篆印一方。由于碑石风化,部分字迹模糊,所幸已有录文见于《海虞文征》。
1973年7月,常熟县文管会协同江苏省文管会复查虞山周围的省文物保护单位,在学前街文革小学(旧常熟邑学原址)大门左侧清理出这一天文图碑石。第二年,碑石移置县文管会内,由江苏省拨款修建碑房两间妥加保护。
苏州石刻天文图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根据实测绘制的全天石刻星图之一。它的观测年代在北宋元丰年间(1078年至1085年),刻制年代在南宋1247年。这份星图是由南宋的黄裳绘制的。黄裳曾经被选为南宋皇太子赵扩的老师,为了向这位皇太子教授天文、地理知识,他绘制了八幅天文、地理图,这份星图就是其中的一幅。后来,浙江永嘉人王致远把这份星图刻在了石碑上,保存在苏州文庙中。苏州石刻天文图石碑高2米多,上部刻着圆形的星图,共有1464颗恒星,下部是两千多字的说明文字。图的中央是北天极,以它为圆心的共有三个同心圆,第一个代表北纬约35度地方的恒显圈,这个纬度就是北宋首都开封府的纬度,圈内的星是永远不会落下的,第二个圆代表天赤道,最外一个圆是该地的恒隐圈,圈外的星是永远不会看到的。图中与赤道相交的圆代表太阳视运动的轨道。内圈和外圈画的间隔不等的放射状经线划开的区域就是二十八宿的各自范围。这种画法沿袭了中国盖图的传统。
二百多年后,人们担心该星图会年久磨灭,就又重新刻制了一块,这就是常熟石刻天文图,保存在江苏常熟县。碑的原刻者为知县杨子器。杨于弘治九年(1496年)至十二年(1499年)任常熟知县,刻制《天文图》《地理图》二碑,树于文庙戟门。计宗道继任之后,因为拓碑的人太多,日久磨灭,于是在正德元年(1506年)命石工重新翻镌了这两块图碑。
有关这幅天文图的科学研究价值,天文史学家作了高度的评价。大致认为:常熟石刻天文图,虽不少地方科学性较差,但星名星数齐全而正确,不失为一幅星象完整的优良古星图。不失为《敦煌星图》、《新仪象法要星图》和《苏州石刻天文图》之后的一幅重要星图,在我国古代天文史上也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