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法粉碎

更新时间:2024-05-21 13:31

干法粉碎,指将药料经适当的干燥处理,使药料的水分含量降低至一定限度再行粉碎的方法。其中包括单独粉碎、混合粉碎和另加处理后粉碎等。

基本简介

中药制药学学科的组成

中药制药学学科是由中药方剂学、中药资源学、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中药分析学、中药炮制学、制药工程学和中药制剂学等多学科交叉渗透而组成的学科群。

中药制药学学科的领头人物

学术带头人—杨世林教授现担任中药固体制剂制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现代中药制剂重点实验室主任,江西本草天工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江西中医学院首席教授。兼任《亚太传统医药杂志》主编、《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副主编、《中草药》副主任编委、《PhytotherapyResearch》编委、《中药研究与信息》编委、《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编委、《中药材》编委、《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编委、《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编委、中国新医药博士论坛副理事长、中国GAP学会副会长、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副会长、亚太传统医药网执委会主席、中国中医药学会理事、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常务理事、

研究历史

中药资源评价与开发利用研究

“九五”期间,我院“中药学”被列为江西省省级重点建设学科。2001年,在中药学学科基础上我院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申报“中药制药学”局级重点建设学科获得批准。学科带头人罗永明教授。几年的建设,目前该学科凝炼并形成了4个明确而稳定的学科研究方向(1.中药资源评价与开发利用研究;2.中药有效物质及其作用机理研究;3.中药制剂及中药制造工程技术研究;4.中药质量评价与控制研究);形成了鲜明的产学研结合特色,与省内外一大批中药企业建立了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关系,研制开发了一批市场名牌产品;构建了中药固体制剂制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4个高层次的科研工作平台;引进和培养了一批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形成了结构合理,富有创新能力和竞争意识的学科团队。建设期内,承担了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254项,其中国家级课题35项;获纵向科研经费4003万元,横向科研经费2241万元;发表论文316篇,其中SCI收录30篇;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24项,开发并转让中药新药或临床批件7个,获得发明专利13项。

中药制药重点学科带头人

中药制药重点学科带头人:罗永明教授罗永明,男,1959年9月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获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任江西中医学院药学院院长、全国政协委员、江西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委员、南昌大学兼职教授,全国高等中药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化学分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微量元素分会理事、江西省化学化工学会常委理事、江西省药学会理事、江西省中药学会副主任委员、江西省林产化工学会副主任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药制药学”的学科带头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编委会副主任、《中国中药杂志》和《江西中医学院学报》编委,江西省新药评审委员、江西省科技项目评估咨询专家,江西中医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江西中医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主持或参加了30项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其中国家级课题12项、省部级课题9项、厅级课题3项;致力于中药和天然药物的化学成分和开发研究,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从草珊瑚、茶芎、四块瓦、栝楼、油茶、茶色素、彭泽贝母等二十多种具江西地方特色中草药中分离鉴定了近三百种化合物,其中发现新化合物五十余种。其中参加的栝楼属(TrichosanthesL.)植物的系统演化及其药材的分子鉴定研究课题,2004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主持的中药茶芎化学成分及拮抗谷氨酸神经毒性的研究课题,1998年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参加的中药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研究与实践课题,2005年获江西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另有多项科技成果通过鉴定并技术转让,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出版专著6部,其中主编1部、副主编3部和参编2部。发表学术论文一百余篇。先后指导博士研究生4名,硕士研究生26名。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