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生薹草

更新时间:2023-05-27 17:37

干生薹草(Carex aridula V. I. Krecz.)是莎草科、薹草属植物,根状茎具细长的地下匍匐茎。秆丛生,高5-20厘米,纤细,扁三棱形,下部平滑,上部棱上粗糙,基部具少数红褐色无叶片的鞘和残存的老叶鞘。叶短于秆或有的稍长于秆,宽1-1.5毫米,上面和边缘均粗糙,有的边缘稍卷曲。苞片鳞片状,最下面的一枚苞片顶端具长芒,基部抱秆。小穗2-3个,最上面的雌小穗与雄小穗间距很短,最下面的小穗稍疏远,顶生小穗为雄小穗。果囊初期斜展,后期近水平叉开。小坚果倒卵形或宽倒卵形,三棱形,长约2毫米,暗棕色,基部楔形,顶端具小短尖;花柱基部增粗,柱头3个。花果期6-9月。

形态特征

根状茎具细长的地下匍匐茎。秆丛生,高5-20厘米,纤细,扁三棱形,下部平滑,上部棱上粗糙,基部具少数红褐色无叶片的鞘和残存的老叶鞘,老叶鞘常细裂成纤维状。叶短于秆或有的稍长于秆,宽1-1.5毫米,上面和边缘均粗糙,有的边缘稍卷曲。

苞片鳞片状,最下面的一枚苞片顶端具长芒,基部抱秆。小穗2-3个,最上面的雌小穗与雄小穗间距很短,最下面的小穗稍疏远,顶生小穗为雄小穗,棒形,长1-1.5厘米,近无柄;其余小穗为雌小穗,球形或长圆形,长5-8毫米,具密生的少数几朵或十余朵花,无柄。雄花鳞片长圆状倒卵形或狭长圆形,长4-4.5毫米,顶端近圆形,红褐色,边缘白色透明,具1-3条细脉;雌花鳞片卵形或宽卵形,长约3毫米,顶端急尖,膜质,红褐色,边缘白色透明,具1条中脉。果囊初期斜展,后期近水平叉开,球状倒卵形,钝三棱形,长约3毫米,淡黄绿色,成熟时稍带淡褐色,平滑,具光泽,无脉,基部宽楔形,顶端骤缩成很短的喙,喙口斜截形,具白色膜质边缘。小坚果倒卵形或宽倒卵形,三棱形,长约2毫米,暗棕色,基部楔形,顶端具小短尖;花柱基部增粗,柱头3个。花果期6-9月。

生长环境

干生薹草能适应青藏高原海拔2300-4200米的高寒气候。喜生长于海拔2700-3400米的向阳山坡、缓坡和平滩,在pH值为7.1- 8.6的土壤上都可生长,对水分要求不甚严格,对温度、湿度适应范围也较广。干生薹草具有广泛的抗逆性,抗寒能力强,青藏高原一般冬季最低气温在-30至-38℃,干生薹草仍能安全越冬,幼苗在春季低温下能正常生长;抗旱能力较强,能在贫瘠的土壤中生长。

干生薹草在青藏高原,海拔3200-3300米的滩地或阳坡的草原群落中,一般以优势种或亚优势种出现。与优势种西北针茅、短花针茅长芒草等组成针茅草场,一般盖度约为65-75%。在芨芨草草场中,以亚优势种或伴生种出现在由芨芨草、紫花芨芨草占优势的群落中,在草甸草原上,一般散生于各群落中,并以伴生种形式出现。

分布范围

干生薹草分布于中国内蒙古、甘肃、青海、西藏、四川。

生长习性

干生薹草为在青藏高原高寒地区生长的薹草,一般4月初返青,旱年4月中旬返青,5月至6月开花,7月结果,8月中、下旬种子成熟。干生薹草植株矮小,再生力强,耐家畜践踏、嘴食, 啃食后生长迅速,耐牧性极高,一般春季生长较慢,夏秋生长迅速。抗病虫害的能力也较强,很少有病虫害发生。

主要价值

干生薹草植株矮小,无异味,地上全株无刚毛、刺毛,叶片丰富且柔软,茎秆细、柔软,质地优良。干生薹草在整个生育期都含有较高的粗蛋白质、粗脂肪及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各个生育期各类家畜食后均能增瞟。营养价值高,是青藏高原上优等放牧牧草之一,是夏秋家畜抓膘的优质草。

干生薹草由于植株低矮,不能栽培驯化。但在青藏高原上是四季放牧利用的优等牧草。干生薹草质地柔软,从返青到枯黄各个生育期内,羊、牛最喜食,马亦喜食,夏秋季马、牛、羊最喜食。地上全株各类家畜都采食。以干生薹草为主的小片天然草场,一般产量不高,亩产青草40-50千克与针茅所组成的群落亩产青草60-100千克;与芨芨草为优势种组成的群落亩产青草150-200千克。干生薹草可作草坪草种。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