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0-25 19:45
中国共产党创建领导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一部分。1938年5月,八路军第四纵队成立,6月挺进冀东途中留下一游击大队在平(北平)北坚持斗争。1939年初,冀热察挺进军相继派出部队和工作队,加强平北地区的抗日武装斗争。是年冬,挺进军所属部队在白河两岸、黑河以西、延庆以北建立了6个小块游击根据地。1940年4月,挺进军第十团进入平北,与地方武装一起创建了昌(平)延(庆)怀(柔)、龙(关)崇(礼)赤(城)、龙(关)延(庆)怀(柔)、昌(平)怀(柔)密(云)4个县的抗日民主政权。是年9月起,平北区部队粉碎日伪军4000余人对平北区连续80天的“扫荡”。12月,成立了中共平北地委,段苏权任书记。同时成立晋察冀军区北平军分区,司令员程世才(后为覃国翰),政治委员段苏权。1941年起,平北区军民多次粉碎日伪军较大规模的“扫荡”,坚持了龙(关)延(庆)赤(城)中心区的抗日斗争。1943年后,平北军分区改称第十二军分区,司令员覃国翰,政治委员段苏权;刘道生任中共平北区委书记。平北军民积极开展武装斗争,根据地得到全面恢复和发展。平北抗日根据地同冀东抗日根据地互为犄角,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北岳区、冀中区和平西区的巩固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平北是指北平市(今北京市)以北,平(北平)承(德)铁路以西,平(北平)绥(远)铁路以北的长城内外广大地区,面积2.5万平方公里,人口约60万。日军侵华时期,此地区为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伪满洲国政府、伪蒙疆自治政府3个伪政权结合部,是日伪和国民党军政的敏感地区,同时也是八路军平西、冀东抗日根据地的交通要道,为战略必争之地。1939年11月,中共冀热察区委员会和挺进军军政委员会提出了“巩同地向前发展”的方针,做出了“巩固平西,坚持冀东,开辟平北”三位一体的战略部署。
1938年八路军第四纵队挺进冀东时,所部第三十六大队和骑兵大队留在昌平、延庆、怀柔、密云等地活动,建立了昌滦密联合县抗日政府和一些抗日武装,粉碎过敌人的多次围攻,打了10余次胜仗,坚持了3个月的游击战争。第四纵队西撤,随后在平北活动的部队也相继西撤。
1939年春,冀热察挺进军三十四大队奉命挺进平北,进入十三陵地区开辟根据地,但未站住脚,只坚持了1个月又返回平西。是年底,中共冀热察区委和冀热察挺进军根据中共北方分局指示,先后派部队挺进平北,创建了平北抗日根据地。1940年1月,由20多名党政军干部组成的平北工作委员会进至昌平、延庆之间的后七村(沙塘沟、霹破石、景儿沟、里长沟、董家沟、铁炉、慈母川)一带,开辟了昌延抗日根据地,在昌平、延庆、怀柔等地,先后建立了十几人、几十人的游击队。4月下旬。八路军十团三营由平两进入平北,直插密云、滦平之间,进至石塘路至白马关一线,在长城内外、白河两岸开展游击活动。4月末,挺进军军部特务连进入平北,先在延庆大庄科一带活动,后转至千家店、东卯开辟根据地。5月28日,十团一营及团直属部队进至延庆南山沙塘沟,歼灭了来自昌平、黄花城、大庄科和永宁的200余名日伪军,后又全歼南天门琉璃庙之敌。十团一营与三营会合后,活动于丰宁、滦平、密云地区。6月,冀热察挺进军再派七团进入平北,和八路军十团在平北与日本关东军第九独立守备队及伪满军进行了多次战斗,重创日伪军。到1940年7月,平北地区先后建立了6块根据地,成立了4个联合县抗日民主政府,在延庆县大海坨深山区的南碾沟村成立了平北军分区,程世才任司令员,段苏权任政治部主任,创建平北抗日根据地的工作局面基本打开。
平北抗日根据地纪念馆
平北抗日根据地纪念馆位于赤城县大海陀乡官庄子村,此地地处原平北抗日根据地中心区域,且地域开阔、交通便捷、风光秀丽,教育基地于2011年4月动工兴建,2012年9月告竣,历时1年零五个月。基地占地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包括纪念馆、纪念广场、纪念碑、军民抗战群雕等工程设施。“平北抗日根据地纪念馆”馆名由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题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