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22 00:03
镇国寺,位于山西省平遥县城东北15千米的郝洞村,始建于五代北汉天会七年(963年)。初名“京城寺”,明嘉靖时改称“镇国寺”,延用至今。寺庙经金、元、明、清多次重修、重建,现存寺院共有两进院落,坐北朝南。
镇国寺始建于五代北汉天会七年(963年)。初名“京城寺”,明嘉靖时改称“镇国寺”,延用至今。寺庙经金、元、明、清多次重修、重建,现存寺院共有两进院落,坐北朝南。从前至后沿中轴线建有天王殿楼等主要建筑。其中,位于寺院中部的万佛大殿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之一,建于北汉天会七年(963年),被称为“千年瑰宝”,为唐代建筑风格。
五代时期初建时的殿宇布局已无从稽考,经宋、元、明、清历代多次修葺,均以原建时中殿(万佛殿)为中心,不断择隙而建,不断续修,逐渐形成了现存的明、清两代寺院格局。清代雍正、乾隆年间,又重新修葺东西两廊,嘉庆元年至二十年(1796年至1817年),又创建舞榭于山门外(已毁),并建经堂于佛阁两翼,添建厢房六间。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重修时,对万佛殿再度修葺。
寺的中轴线自南向北依次为清嘉庆年间修建的乐楼(“文化大革命”中被拆除)、元代的天王殿、五代时期的万佛殿、明代的三佛楼。寺的东西两侧有钟楼、鼓楼;一进院内有明代的二郎殿、土地殿;有建于清嘉庆年间的东西碑亭,有清光绪年间由寺外移入的三灵殿和财福神殿。二进院东廊有重修于乾隆十七年(1752年)的观音殿,西廊有重修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的地藏殿,有建于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的东西经堂。前后两院用东西两月亮门相通。现存于寺内清嘉庆十八年癸酉十月十六日的《郝洞村补修古寺记》碑文,对寺的历代续建有所叙述:“平遥郝洞村古寺,创始于北汉,重修于前明中,唯中殿为鲁灵光,而前之山门,后之佛阁,左右之东西廊,皆后人续而成之者。”
今镇国寺,几经修绥,使其古建、彩塑和壁画等文物进一步得到了保护,已成为中国重要名胜古迹游览点之一。
镇国寺的建构布局,有着与其他佛寺所不同的独特特点。其一,该寺虽年代久远,几经修葺,但创始于五代北汉天会七年(963年)的中殿万佛殿,“惟中殿为鲁灵光”,即唯有中殿幸存无损,万佛殿始终保持全寺初创时的建筑原貌,万佛殿始终是历代修葺工程的中心。其二,镇国寺历代择隙修建、合理利用空间而不失主次的建筑思想值得借鉴。该寺在明代修建类似于其他寺院“大雄宝殿”的三佛楼时,由于空间所限,能变通地修成偏重于高度的楼阁佛殿,省去了硕大的月台,从而合理地维护了全寺的规整格局。其三,镇国寺在建筑布局中,能巧妙地培植利用自然景观,为整个寺院增添了新的生机和奇观。如万佛殿初创时,在殿外同时培植了两株槐树,护殿育树并举,千百年来终成千年龙槐一大奇观“一枝百折,互相纠结,如循环之无端,与檐牙之斗角。”(《镇国寺龙槐记》碑文)。
镇国寺的建筑,以万佛殿为最早,虽经历代多次重修,但仍保持了五代时的风貌,是中国佛教寺院中现存的三处五代建筑之一,其中的彩塑,更是全国寺庙殿宇中保存至今的唯一五代作品。寺内现存五代、元、明、清各时期古建筑44间,彩绘泥塑62尊,壁画100余幅,碑碣20余通(方)。
万佛殿
万佛殿是镇国寺的主殿,万佛殿内的梁架上至今清晰地留有建殿时的题笔——“维大汉天会七年建造”。大汉是指五代十国时期的后汉广顺元年(951年)后汉被后周王朝取代后,后汉皇族刘崇以太原为都,继续称国号为“汉”,史称“北汉”。大汉天会七年即北汉王刘钧天会七年(963年),由此可见镇国寺万佛殿至今一千多年的历史。镇国寺虽经金、元、明、清历代屡次修葺,但万佛殿始终保持着初建时的唐、五代原貌风格,是中国寺庙木结构建筑中的珍品,是全国现存下来的三处唐、五代建筑之一。
万佛殿的建筑艺术,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科学的高超水平,是中国古代砖木结构的不朽之作。其古老奇特的建筑艺术令人叹服。该殿面阔进深各三间,单檐九级歇山顶。正立面左右开窗,前后明间开一门,可通后院。全殿砌以厚壁,檐高5.27米,檐出2.94米,举高3.6米,总高8.87米。殿宇用柱12根,高3.42米,直径0.46米,12根殿柱均包入墙内,柱础不可见,为防止包入墙内的殿柱因日久潮湿而腐朽,在每根柱底于外墙处开一气孔,匠心独具。
天王殿
天王殿配有钟、鼓楼及腋门。一进院东西有碑亭、三灵侯、二郎殿、财神殿和土地各殿,进院东西有观音殿、地藏殿,以友厢房各3间。现存五代、元、明、清各时期建筑44间,彩塑51尊,壁画100余幅。
地藏殿
清代乾隆年间所修的地藏殿,殿内地藏王菩萨结踟跌坐,神态静虑深密。两厢的十殿阎王塑像,或文质彬彬,或怒不可遏,表情不同,性格迥异。此外该寺还有自在观音、土地神、福神、财神、二郎神、三灵侯等彩塑神像,形神兼备。
镇国寺万佛殿内的11尊彩色塑像,均为五代时期的原作,目前国内除敦煌莫高窟尚保存有少量五代彩塑外,镇国寺的五代彩塑已是全国仅有的绝版作品,在中国美术雕塑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价值珍贵。万佛殿里的11尊五代塑像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胁侍、二金刚和二供养人。每尊都形象逼真、栩栩如生。主像为佛祖释迦牟尼,全身金妆,神态自如,尽显威严神圣气势。右前臂和手呈伸出状,为免其下垂力因年久有断裂之虞,雕塑艺术匠师巧妙在前臂之下添塑一组镂空莲花,既解决了脱落掉落的后顾之忧,又显得别有风韵情趣,独具匠心,令人叫绝。佛祖的座台为须弥座,但没有八大力士及莲花雕饰,有别于后来明清佛寺须弥莲花座台的惯例。佛祖的背光花饰雕琢细腻考究,外框带以金粉相间的火焰为主调底色,间有雕塑精美的金龙鸣舞、彩凤展翅、孔雀开屏,融容着大量民族趋吉文化。基底部左右所塑青狮、白象,造型逼真、形象生动。
镇国寺的创建,无疑对研究五代史提供了宝贵的史料。这个时期,北汉仅仅拥有山西中南部的一小片领土,无力同后周王朝政权抗衡,便大力提倡崇信佛教,为求得佛祖庇佑,在所辖境内大修佛寺。当时修建佛寺,崇奉佛教文化,成为北汉文化的一大特色。同时,把建寺地址选定平遥郝洞村,并定名为“京城寺”的缘由,一是郝洞村战国秦汉时期就是平遥古陶的辖地,农耕发达;二是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周勃平代地(太原、平遥也属代地),立子恒为王,在离平遥城东北方向七里的京陵城建都,郝洞村与京陵城相距不远,尤其是汉文帝登皇位前是在京陵城发迹,于是建寺选在郝洞村,并把京陵城的中间一字去掉,定名为“京城寺”有寄望于北汉小朝廷如大汉朝那样再现文景之治、再振汉武帝雄风之意。
镇国寺内有不少文物提供了宝贵的研究史料。如东西碑亭五代时期的半截碑,残缺不全的文字中,记载了北汉小朝廷的宫廷斗争,对研究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有着重大的参考价值,也提示当地有北汉王公大臣的坟茔,为考古发掘、填补五代考古空白提供了重要线索。
镇国寺钟楼悬挂着的金代皇统五年(1145年)的千年铸铁古钟,击之数十里可闻。不仅为平遥各寺院古钟之最,在全国也罕见。对研究古代冶铁技艺大有裨益。
1988年1月13日,镇国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2年5月13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镇国寺等二十六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
在数字化保护与利用方面,平遥县以国保单位镇国寺古建筑及彩塑壁画数字化为突破口,开展了数字化信息采集、绘制和录入工作,获取了完善的数字化档案资料,为保护修缮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撑。
镇国寺位于山西省平遥县郝洞村。
1、大运高速平遥出口下,按照路标指示通往景区。
2、游览平遥古城后,沿108国道东北行11公里,见路标即右转东行1公里过铁路、高速公路涵洞即到镇国寺,行驶15分。
3、从平遥县城乘9路车前往。
2022年12月8日消息,平遥古城景区,含镇国寺,于12月9日起恢复运营,12月31日前门票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