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30 15:30
平面非均质性是指一个储集层砂体的几何形态、规模、连续性,以及砂体内孔隙度、渗透率的平面变化所引起的非均质性。
砂体几何形态是砂体各向大小的相对反映。砂体几何形态的地质描述一般以长宽比进行分类。一般情况下,砂体越不规则,其非均质性越强。
(1)席状砂体:长宽比近似于1:1,平面上呈等轴状。
(2)土豆状砂体:长宽比小于3:1。
(3)带状砂体:长宽比为3:1—20:1。
(4)鞋带状砂体:长宽比大于20:1。
(5)不规则砂体:形态不规则,一般有一个主要延伸方向。
重点研究砂体的侧向连续性。一般砂体的规模大、连续性强,则均质性较弱。
按延伸长度可将砂体分为以下五级:
一级:砂体延伸大于2000m,连续性极好。
二级:砂体延伸1600—2000m,连续性好。
三级:砂体延伸600—1600m,连续性中等。
四级:砂体延伸300—600m,连续性差。
五级:砂体延伸小于300m,连续性极差。
实际研究中往往用钻遇率来表示。钻遇率反映在一定井网密度下对砂体的控制程度。钻遇率越高,砂体的延伸性越好。
钻遇率=(钻遇砂层井数/总井数)×100%
指砂体在垂向上和平面上的相互接触连通,可用砂体配位数、连通程度和连通系数表示。
(1)砂体配位数:与某一个砂体连通接触的砂体数。
(2)连通程度:指连通的砂体面积占砂体接触总面积的百分数。
(3)连通系数:连通的砂体层数占砂体总层数的百分比。连通系数也可以用厚度来表示,称为厚度连通系数。
(4)砂体孔隙度、渗透率的平面变化及方向性
通过编制孔限度、渗透率的平面等值线图来反映其平面变化,重点是研究渗透率的方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