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2-09 16:55
年龄中位数是将全体人口按照年龄大小顺序排列,居于中间位置的那个年龄。人口年龄按自然顺序排列是一个连续的变量数列,年龄中位数就是这个连续变量数列中的中间值。年龄中位数将总人口分成两半,一半在年龄中位数以上,一半在年龄中位数以下。年龄中位数可以反映人口年龄的集中趋势和分布特征,是考察人口年龄构成类型的重要指标之一。年龄中位数可用于不同人口的对比分析,也可以用于同一人口在不同时期的对比分析。由于计算年龄中位数只需掌握各组下限值,而人口年龄最高组多的开口组。所以,在分析时通常多用年龄中位数,而不用平均年龄。
年龄中位数指将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的自然顺序排列时居于中间位置的人的年龄数值。也称中位年龄或中数年龄。年龄中位数是一种位置的平均数,它将总人口分成两半,一半在中位数以上,一半在中位数以下,反映了人口年龄的分布状况和集中趋势。
当把一个人口中的所有成员按年龄由小到大排序时,位于中间的年龄即为年龄中位数。它把人口分为两个数目相等的部分,一部分在年龄中位数以下,另一部分在年龄中位数以上。年龄中位数的大小可以反映人口的年老或年轻的程度。计算年龄中位数同样既可根据年龄组人数,也可根据年龄组比重。
年龄中位数可按各年龄组的人数计算,其公式为
年龄中位数
年龄中位数也可按各年龄组人数的比重计算,公式为
年龄中位数
=中位数组的年龄下限值 +[(0.5-中位数组之前各组人口比重累计) ÷中位数所在组的人口比重]×组距
年龄中位数比较容易理解,计算简便,在人口统计中用得也很广泛。这是因为只需要掌握较低各年龄组的人数即可计算,而且在不等距年龄分组和有开口年龄组的情况下,仍能照常计算。
年龄中位数可用于同一时期不同人口的对比分析,也可用于同一人口不同时期的对比分析。国际上通常用年龄中位数指标作为划分人口年龄构成类型的标准。①年龄中位数在20岁以下为年轻型人口;②年龄中位数在20~30岁之间为成年型人口;③年龄中位数在30岁以上为老年型人口。年龄中位数向上移动的轨迹,反映了人口总体逐渐老化的过程。在人口统计中,除常计算总人口的年龄中位数外,还常分别计算男、女性人口的年龄中位数以及其他各种年龄中位数。例如,结婚人口的年龄中位数,育龄妇女的年龄中位数,死亡人口的年龄中位数,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