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集体婚礼

更新时间:2024-06-29 16:57

2013年1月11日,郑州一家幼儿园为100多个孩子举办了一场“集体婚礼”,由老师和家长代表担任主婚人。“幼儿集体婚礼”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园方回应称此举获得家长支持,有利于孩子性心理健康;多次举办这种活动显示“婚礼”后的孩子责任感更强,关系更融洽,更加自信和阳光。

简介

2013年1月11日,郑州一家幼儿园为100多个孩子举办了一场“集体婚礼”。婚礼按照大人结婚的程序举行,老师和家长代表担任主婚人。园方称此举将有利于孩子性心理健康。家长也认为形式挺好,支持这种成长教育方式。一位家长说:“这种形式挺好的,让他们体验一下结婚的感觉,消除好奇心,也是一种良好的成长教育。”

婚礼现场

11日下午3点50分,幼儿园一楼大会议室里,一对对小“新郎”和小“新娘”排着队、手拉着手,等候入场。特别是小“新娘”,穿着洁白的婚纱,像小天使一样漂亮。

他们的爸爸妈妈早早在台下等候,对于这场婚礼,家长们也很期待。

4点整,婚礼正式开始,会议室里响彻着《婚礼进行曲》,小“新郎”牵着小“新娘”的手,依次走上台,顿时,礼花四溅,掌声雷动。

老师和家长代表担任主婚人,按照大人结婚的程序,新郎和新娘都要接受询问、宣誓。比如“妞妞,你嫁给了亮亮,他如果生病了,你会对他好吗?”“宝宝,你娶了丽丽,如果有别的小朋友欺负她,你会保护她吗?”

主婚人还会问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和你选择的另一半结婚呢?”所有“新人”更是异口同声:因为我爱他(她)。

小“新郎”们单膝跪地,给小“新娘”戴上结婚戒指。然后,在众人的祝福声中,或者紧紧拥抱,表达爱意;更亲密的,还当众吻了一个。

当日有100多个孩子“结婚”,全部是“自由恋爱”。

怪诞闹剧害幼童

11日,郑州一家幼儿园的100多名小朋友身着结婚礼服扮演“新郎新娘”,按照大人结婚的程序,在《婚礼进行曲》的伴奏下,手拉手排队走上礼台,举行了一场特殊的“集体婚礼”。

消息一出,立刻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围观和“吐槽”。不少网友认为在幼儿园阶段开展这种形式的教育为时过早,不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网友“可爱的恬甜”说:“请尊重孩子的单纯天真和幼稚,求求那些太有创意的人们,别这样折腾孩子了。”

但也有不少网友表示支持,认为这种类似于“过家家”的游戏,既能让孩子们满足好奇心,又使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成长的教育,不失为一种创新的做法。

“这可以是一种尝试,但不提倡。”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研室组长梅纳新表示,从认知上来看,孩子们懵懵懂懂,并不理解结婚、婚姻是什么,幼教专业人士应该去淡化,而不应去突出;从社会发展性和孩子情感上说,过早的接触这些东西,反而可能带来负面影响,不符合幼儿教育的要求,不宜提倡。

婚礼意义

这种“性游戏”,有利于日后性心理健康发展

幼儿园的李园长说,3至6岁的孩子中,不少进入“婚姻敏感期”,比如有的男孩会对女孩说“我喜欢你”,有的女孩也会给自己喜欢的男孩送糖果,有的甚至就说要和对方“结婚”。

恋爱、结婚、生子,对于大人来说,意味着很多东西:要开始对对方负责,对家庭负责,要学会成熟、忍耐,学会为人夫为人妻为人父母……这些和性离不开,而性,又是欲说还休的敏感话题。就有新来的家长,因为孩子说了“我要跟某某结婚”的话而有些紧张。

其实,这正是因势利导、给他们灌输健康婚姻观的好机会。家长可以告诉孩子们关于男人和女人的角色,比如男孩可以当爸爸,女孩可以当妈妈。女孩长大以后,可以生宝宝、当妈妈。男孩和女孩长大后,会跟相爱的人结婚。

他们举行“幼儿集体婚礼”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只不过这次规模最大。通过此前的实践证明,举行过“婚礼”的孩子,责任感更强,关系更融洽,更加自信和阳光了。

引发争议

郑州这家幼儿园的园长对“集体婚礼”的解释是“3至6岁的孩子会进入‘婚姻敏感期’,这正是因势利导、给他们灌输健康婚姻观的好机会。”有家长也对记者表示,“让孩子体验一下结婚的感觉,消除好奇心,也是一种良好的成长教育。”

一位家长说:“孩子本来无心(想两性的事),你非得点拨点拨,让他往这方面想,这不是揠苗助长吗?”

“不要以成人的思想来想他们(孩子)。”参与“集体婚礼”的一名孩子家长对于幼儿园的做法表示理解,“不要将成人的思想强加给孩子,这只是一场游戏而已。”

“集体婚礼”方式有些草率,做法有点偏激。“关注孩子心理健康是件很伟大的事,教育确实需要有魄力和敢于实践的精神,但并不代表冲动和噱头,尤其是关系到孩子一生健康成长的问题,如果能多一些耐心和润物无声的做法更好。”

网友“腮红”说:“婚姻是一个人成长中必经的一个过程,但婚姻却不是儿戏,不是‘走走过场’就能天长地久的。对幼儿性教育、婚姻教育,不能‘揠苗助长’,这既刺激了孩子的主观愿望,也等于是把成人化的思维‘嫁接’到孩子的头脑中,让他们过早地‘玩’婚姻游戏。”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十三条中写道:学校应当在学生中,以符合受教育者特征的适当方式,有计划地开展生理卫生教育、青春期教育或者性健康教育。那么,“集体婚礼”的方式是否是学校普及儿童性教育的最佳方式呢?

婚礼是一个严肃而正式的事情,不能游戏的,既然举行的严肃的仪式,就得要履行。显然,这种“婚礼”是不可能履行的,这对孩子的品格教育是非常有害的,因为这会给孩子一个印象:严肃的事情也是可以游戏和不作数的。

认知过程

2011年北京市推出中小学性教育教材《成长的脚步》,在试点学校试用。这部教材因涉及性交等内容和卡通图片,引起社会关注。有人称“尺度过大”。联系到郑州这家幼儿园“集体婚礼”的做法,对幼儿的性教育应当怎样界定和把握尺度?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孙云晓指出,3至6岁幼儿的确处于“婚姻敏感期”,对很多问题比较好奇。但这是儿童的一种自发行为,与成人的引导行为是不同的。在儿童的世界里,成人是权威性的,所以成人一旦给予儿童自发的行为这样的一种仪式,就会刺激、强化这种认识,反而会帮倒忙。

“对于儿童这种自发行为一方面应该尊重、理解,不要惊扰与呵斥,另一方面,也不要以成年人的方式取代儿童的方式,这样反而使其世俗化。”孙云晓说。

而英国一家育儿网站针对1377人所做的调查则发现,将近一半(49.2%)的家长认为,8至12岁是开始性教育的理想阶段。大多数的家长认为,孩子八岁大的时候就应该开始学习性教育和感情关系。

彭晓辉指出,儿童的性教育的主要内容应是:性别角色教育(其中要贯彻性别平等和性多数与性少数平等的思想)、性卫生保健教育和性安全教育,爱家人、爱邻居爱他人的教育,在性别教育中,当然是男孩当男孩教养,女孩当女孩去教养。但是,也要规避性多数和男权社会对于“性别模式(性别规范)”的带有僵化和歧视性的性别内容。此外,还要教导孩子尊重女性。

官媒猛批

礼服婚纱加身、牵手鱼贯入场、彼此交换戒指、亲吻倾诉爱意……如此场景,乍看恍若置身喜宴或教堂,细瞧竟然发生在河南郑州的一家幼儿园:证婚的是老师,观礼的是家长,主角是一群牙齿还没换完的半大孩童。据报道,参加这场“集体婚礼”的100多个孩子,全部是“自由恋爱”。用该幼儿园园长的话说,这是“给孩子灌输健康婚姻观的好机会”。

3到6岁的年纪,正是烂漫无邪时,却和婚姻、爱情扯上关系,倒真映衬了当下流行的一部电视剧的名字——天真遇到现实。在“幼儿婚礼”策划者看来,这堪称一种成长教育,用“性游戏”的形式,来化解欲说还休的敏感话题,有利于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长。听来似有道理,但引导儿童两性意识,非得用如此“催熟”的方式吗?男孩女孩之间,说句“喜欢”,只是童言无忌,何必透过婚礼的噱头人为放大呢?如此“成人化”的仪式,大家看不到孩子的天真与灵秀,而是同年龄不相称的违和与尴尬。

在什么年龄做什么事——这个最朴素的经验,应当是幼儿教育颠扑不破的真理。孩童的世界,白纸一张,你随意涂抹的一道色彩,对他而言却是生命的“第一次”痕迹。成熟的轨道,人人终究要走,但童真和稚嫩,却是不可逆转的时光。谁都有懵懂好奇的时候,欲告知孩子们两性的知识、爱情的内涵、婚姻的责任,有的是办法和途径,更要注重时机和方式。毕竟,幼儿教育不是“过家家”,须遵循天性、恪守规律,绝不可揠苗助长、肆意而为。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