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2-24 20:00
广东省绿色能源技术重点实验室依托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建设。 2008年获批立项。建设期为:2008年—2011年。
1. 电力系统的优化运行与节能降损关键技术
2.工业装备与民用电器的节能技术
3.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控制及其优化利用
4.可再生能源并网技术及基于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微电网技术
5.能源的洁净利用与固体废弃物的能源化利用技术
1.电力系统的优化运行与节能降损关键技术。以电力系统稳定、安全、经济运行为目标,将现代智能控制理论引入电力系统的运行分析与优化控制中,研究包括发电、输配电网络和电力用户的电力系统的动态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发电、变电、输配电、用电四大环节的优化运行和节能技术。
2.工业装备与民用电器的节能技术。探讨将现代控制理论和技术应用于工业装备与民用电器的节能装置中, 由节能装置的建模和节能装置控制与仿真研究两大相互联系的部分组成。
3.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控制及其优化利用。该研究方向以大规模高效低成本的利用可再生能源为目标,研究可再生能源的高效率发电控制方式和基于可再生能源的微电网的优化运行方式,探求多种可再生能源联合发电的控制及其优化利用方式。
4.可再生能源并网技术及基于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微电网技术。主要研究可再生能源的并网输配技术和监控管理技术。
5.能源的洁净利用与固体废弃物的能源化利用技术。主要研究传统能源在低污染排放前提下的高效率转换与优化利用方式,从而提出传统能源转换装置的优化运行改进方案,研究固体废弃物能源化利用的实用技术。
广东省绿色能源技术重点实验室的成立,不但可以配合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等产业的发展,还可以进行相关产品的质量检测、配合绿色能源技术的科学研究和产品开发, 促进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并能获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高新技术产品和产业, 并依靠自己的技术优势逐步发展成为高水平的系列产品, 从而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能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和产品, 使广东省的绿色能源行业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快速增长点。使实验室成为代表广东水平、体现广东优势和特色的高技术绿色能源省级科研开发基地,为广东经济特别是高技术绿色能源产品的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同时,实验室将在促进学科建设的基础上, 使所在学科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并不断缩小与国际一流学科的差距,为我省、我国科技教育发展创造显著社会、经济效益。
实验室建成运作后,将在产品研发、技术服务、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提供一流的软硬件资源平台,争取在5年后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将继续保持科技创新能力,争取在五年内成为一流的综合型绿色能源技术实验室,十年内在全国造成较大的影响。在进一步加快绿色能源技术成果的产业化进程的同时, 推动广东省绿色能源行业成为具有广东特色且具有国际影响的绿色能源行业。
杨苹,女,汉族,1967 年生,博士,教授,华南理工大学电力电子工程系副主任。1988 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无线电技术专业获得学士学位。1989年,完成了铁路通信电缆管理系统的设计,1990~1991年,作为主设计师,完成了广州铁路集团公司 6000 多户用户的闭路电视系统的设计、安装与调试。1991年~1994 年在华南理工大学机电学院攻读硕士,获得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硕士学位,期间,参与华南理工大学第一个 863项目 “吊扇电机机器人自动装配线的研制” ,负责上位计算机监控系统的设计与调试;1994~1998 年在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攻读博士,获得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博士学位,期间作为骨干参与“湛江电厂实时监控系统”的研制和“广东省电力负荷智能化预测技术”的研究。1998 年留校任教以来,一直专注于绿色能源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并在学科建设、科研基地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成绩显著。2000 年赴香港城市大学作访问学者,期间进行了智能控制理论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方面的合作研究。自从 2002年开始招收“电力电子电路的建模与控制”专业方向的研究生,特别注重于将现代控制技术应用于电力节能产品的设计与控制中, 承担了多项与研究方向紧密相关的纵向课题, 其中包括参与国家 973子课题1 项“电力系统分岔及结构稳定性研究” 、主持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团队项目 1 项“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中控制系统的研究” ,主持广东省工业攻关项目 3项“综合三相交流电源品质控制器的研制” 、 “风-光互补系统和电力调度的动态展示方案研究” 、 “用于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关键装置矩阵式变换器的研制” ,主持广东省社会发展计划项目 1 项,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分散式风力-太阳能发电系统的混合控制研究”子项目“矩阵式变频器的研制和控制策略”研究,参与广东省工业攻关项目 1项、主持了5 项横向课题,近五年来个人负责的科研经费超过300 万元。 以上科研项目都取得了良好效果,得到相关企业的好评,其中的“智能化预测系统”研制成功后,已在 3个企业获得成功的推广应用。在大量科研工作的基础上,近五年发表了一系列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教学与科研论文共计 33 篇,EI收录 8篇,以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中,SCI 收录 1 篇,EI 收录 7 篇,ISTP 收录 1 篇。今年出版专著一部,参与编写教材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