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12 02:51
这一倡导在1999年6月国际建协签订的《北京宪章》中得到深刻而明晰地表达。在建筑规划界,《北京宪章》的未来影响,将可以和1933年的《雅典宪章》、1977年的《马丘比丘宪章》相媲美。
《北京宪章》指出,新世纪的特点和我们的行动纲领是:变化的时代、纷繁的世界、共同的议题、协调的行动。
20世纪以其独特的方式丰富了建筑史,但许多建筑环境却难尽如人意,始料未及的建设性破坏延也屡见不鲜,建筑文化和城市文化的趋同现象和特色危机更是日趋严重。而建筑形式的精神意义在于根植文化传统的内在理路,建筑学的发展作为综合利用多种要素以满足人类住区需要的完整现象,需要对未来的建筑学体系重新加以系统地整合,这就是广义建筑学提出的背景意义。
《北京宪章》指出,对建筑学进行一个广义的、整合的定义是新世纪建筑学发展的关键所在。
纵观古今
历史上,建筑学所包括的内容、建筑业的任务以及建筑师的职责总是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拓展的,不断变化的。
现代社会,强调综合,并在综合的前提下予以新的创造,是建筑学的核心观念。然而,20世纪的建筑技术、知识日益专业化,使得建筑学的前景趋向狭窄和破碎。
为今之际,有必要回归基本原理,作本质上的概括,并随机应变,在新的条件下创造性地加以发展。回归基本原理宜从关系建筑发展的若干基本问题、不同侧面,例如聚居、地区、文化、科技、经济、艺术、政策法规、业务、教育、方法论等,分别探讨;以此为出发点,着眼于“时间-空间-人间”为一体,有意识地探讨建筑若干方面的科学时空观。例如,建筑的人文时空观、建筑的地理时空观、建筑的技术经济时空观、建筑的文化时空观、建筑的艺术时空观等。可以说,建筑学与更广阔的世界的辩证关系最终集中在建筑的空间组合与形式的创造上。
广义建筑学的宏观意义
在此意义上,广义建筑学,就是通过城市设计的核心作用,从观念和理论基础上把建筑学、地景学、城市规划学的要点整合为一,对建筑的本真进行综合性地追寻。
并且,在现代社会发展中,随着规模和视野的日益加大,随着建设周期的不断缩短,对建筑师视建筑、地景和城市规划为一体提出更加切实的要求,也带来更大的机遇。对城镇住区来说,将规划建设、新建筑设计、历史环境保护、一般建筑维修与改建、古旧建筑合理地重新使用等,纳入一个动态的、生生不息的循环体系之中,是广义建筑学的重要使命。同时,多层次的技术构建以及技术与人文的结合是21世纪新建筑学的必然趋势,也是广义建筑学的题中之义。
另外,广义建筑学还是一种“全球-地区建筑学”。
在广义建筑学看来,建筑学的问题和发展应根植于本国、本区域土壤,在此基础上吸取外来文化精华并加以整合,最终建立一个“和而不同”的人类社会。可以说,建筑学是地区的产物,建筑形式的意义来源于地方文脉,并解释着地方文脉。但这并不意味着地区建筑学只是地区历史的产物。恰恰相反,地区建筑更与地区的未来相连,成为全球化和多元化一体两面式融通的真实写照。总之,在广义建筑学看来,现代建筑的地区化,乡土建筑的现代化,殊途同归,共同推动着世界和地区的进步与丰富多彩。
作 者:吴良镛著出 版 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4-1
版 次:1
页 数:203
字 数:250000
印刷时间:2011-4-1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印 次:1
I S B N:9787302249535
包 装:平装
定 价:¥49.80
《广义建筑学》第一版问世于1989年,本版既是修订版也可以看作“20年纪念版”广义建筑学是吴良镛先生基于对建筑学科如何发展、如何适应时代、如何为人类服务的深刻思考和不懈探索,于20世纪吕年代形成的完整理论体系,本书从聚居论、地区论、文化论、科技论、政法论,业务论、教育论、艺术论、方法论和广义建筑学的构想等10个方面,完整而系统地论述了广义建筑学的体系和围绕其展开的思考。书中所提出并倡导的新建筑观——广义建筑学,为当代乃至今后建筑学术理论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20年纪念版”,本书补充了《广义建筑学》20年——代序、《广义建筑学》台北繁体字版序、《广义建筑学》英、意译文本序和探索面向地区实际的建筑理论——广义建筑学(附录)等珍贵文献,使本书称为建筑学领域30年来最重要的典籍之一。
前言
第1章聚居论
1.1 聚居
1.2 聚居—城市—城市化
1.3 居住与环境建设
第2章地区论
2.1 建筑与地区
2.2 城市与地区
2.3 建筑、城镇与地区资源
第3章 文化论
3.1 世界文化源远流长
3.2 当代建筑文化的横断观
3.3 文化趋同与特色增辉
第4章 科技论
4.1 技术的可能性与经济发展的现实性
4.2 对中国城市建设技术科学水平的分析
4.3 发展技术政策问题
4.4 技术主义与生态主义
第5章 政法论
5.1 技术政策要有科学的基础
5.2 法律与条例是科学研究的结晶
5.3 规划设计、管理工作的法规问题
5.4 政策、法治工作是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5.5 建筑管理的“自上而下”与建筑事业发展的“自下而上”的结合
第6章 业务论
6.1 建筑师业务的发展
6.2 中国建筑师的职业发展
6.3 建筑业务与群众参与
第7章 教育论
第8章 艺术论
第9章 方法论
第10章 构想
结束语
后 记
致 谢
探索面向地区实际的建筑理论——“广义建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