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南沙戏

更新时间:2022-08-01 15:31

壮族沙戏主要产生和流行在广南县北部和东部的一部分壮族村寨中,分为弱路沙戏和东路沙戏。至清光绪年间,沙戏在广南已很普遍。同治庚午举人、广南才子陆贷秋暮年观沙戏即作《竹枝词》一首:“老人厅畔筑高台,勒少勒帽得得来,笙箫鼓乐相杂奏,咙哑一声戏场开。

简介

沙戏的特点是舞蹈性强,以扇子为主要道具,生用团扇,旦用折扇。主要曲调,女唱“乖哥来”,男唱“依阿里”。布摩也把设坛打醮的锣鼓法令,祈神驱邪的咒语、鬼符搬上舞台,作为开台、收台程式。伴奏乐器主要有缧马腿骨制作的胡琴和鼓、芒等。清咸丰至光绪年间建立了北路的底圩、坡佣、弄追、西松和东路的里叩、乐贡6个沙戏班。民国以后,又建立了北路普卡、者卡,东咱板蚌、老寨4个戏班。

表演程式

主要剧目

沙戏剧目多取材于历史演义,如《薛仁贵征东》、《东虎平南》等。根据明清话本传奇故事改编的《三堂官》是云南省内较为完整的戏曲剧本之一。清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0刻本)由原者卡班主翻志学珍藏。用本地区民间故事编写的剧目的《侬智高》、《万年树》、《唤春鸟》《娜阿妮》、《白云村姑》等。沙戏剧目多由口授心传,有剧本者少,有的随艺人的过世而绝传,现能整理演出的有六十余个。

沙戏音乐

沙戏脸谱

沙戏服饰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