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23 16:25
镇海楼与广州明城墙,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越秀山上,是明至民国时期的古建筑遗存。
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镇海楼始建。
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永嘉侯朱亮祖把宋代广州东、西、中三城合为一,并向北扩展,跨越到越秀山,史称旧城。
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广东提督蔡经和总督张岳相继将毁于火劫的望海楼进行原址重建,题名为“镇海楼”。这是镇海楼正式更名,俗称“五层楼”。
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十一月,立《镇海楼记》碑。
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尚可喜长子尚之信勾结云南吴三桂发动叛乱,出兵围攻越秀山,镇海楼被毁。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五月,英国侵略军由广州城外四方炮台向城内发炮,镇海楼顶部被炸损。清咸丰四年(1854年),广东“洪兵”起义军围攻广州,两广总督叶名琛及幕僚登楼观审形势,调兵解围。清咸丰六年(1856年),英法联军兵临广州城下,清廷官员在镇海楼筹议战事。清咸丰七年(1857年),英法联军占据镇海楼。清光绪十年(1884年),中法战争时,兵部尚书彭玉麟赴广东督办防务,驻兵镇海楼。
民国七年(1918年),广州城内大多数城墙和城门楼被拆,明城墙仅存越秀公园内的一段。
民国十三年(1924年)4月,桂军将领沈鸿英发动叛乱,企图攻占广州。孙中山赴观音山(越秀山)于镇海楼上瞭察敌情,指挥作战,击溃沈鸿英部。
民国十七年(1928年),广州市工务局重修镇海楼,把原来楼内的木结构改为砖、石、混凝土结构,保留砖石砌筑外墙的明代幸存物。
民国十八年(1929年),镇海楼被开辟为博物院。
1987年7月至12月,重修镇海楼范围内180米古城墙,恢复明式雉堞。
2012年起,广州明城墙(越秀山段)实现边修复边开放。
镇海楼与广州明城墙,位于广州市越秀山上。镇海楼,又名望海楼、五层楼,历史上曾五毁五建,是广州现存最早的城防建筑。广州明城墙位于镇海楼北部,是广州市仅存一段较为完整的明城墙。
镇海楼
镇海楼坐北朝南, 呈长方形,占地面积约489平方米。侧看似塔正面为楼,高约28米,首层面阔约31米,深15.77米,山墙厚3.9米,后墙厚3.4米;每层向上有收分,面阔及墙厚尺寸均有递减,第五层面阔26.4米、深13.67米,山墙厚1.65米,后墙厚1.3米。正立面为敞开式,有八角石柱层层承托。基础出围墙以红石围筑,楼墙下两层用红砂岩条石砌造,上三层为砖砌,楼顶为单檐歇山顶,各层挑檐均为琉璃瓦盖,两侧饰以石湾烧制的琉璃鳌鱼。镇海楼曾多次以“镇海层楼”“越秀远眺”等美名入选羊城八景,享“岭南第一胜概”之赞誉。
广州明城墙
广州明城墙,高约6~10米,长约1137米,城墙下部为红砂岩砖砌筑、上部为青砖砌筑。东起小北(今小北花圈),西迄大北(过去大北门,今日盘福路)。
《镇海楼记》碑
《镇海楼记》碑文为通议大夫、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奉敕提督两广军务兼理巡抚泉南张岳所书,碑额为篆书,碑文为正书。碑乃黑色端石,高2.43米,宽1.34米,石质坚硬细腻,通篇字体端正。因风化侵蚀严重,碑文已不易辨认,在清同治《番禺县志·金石略四》与清宣统《续修南海县志·金石略一》均载有碑文。全文叙述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提督蔡经倡议重建镇海楼,蔡经离任后由总督张岳继续主持完成重建工程的经过。
石狮
镇海楼前东西有一对红砂岩石雕雌雄石狮,为现存明代最大的红色砂岩石雕狮子。民国元年(1912年),拆城筑马路时从双门底(今北京路北段)迁移过来的。雌狮在西,左前足踏球,右前足微提起抚着小狮。雄狮在东,右前足提起踩一绣球,左前足直支于地。
楹联
清代光绪年间兵部尚书彭玉麟撰联: 万千劫危楼尚存,问谁摘斗摩霄,目空今古; 五百年故侯安在,使我倚栏看剑,泪洒英雄! 这副楹联由当代书法家吴子复重写刊刻,悬于顶层正面,分挂于红底黑字的“镇海楼”木匾两旁,黑底金字。
镇海楼选址
镇海楼修建在越秀山上有三种说法。其一,作军事瞭望之用,加强城防守备,应对倭寇侵扰,取“雄镇海疆”之意。其二,为观景之用,修建镇海楼,坐北朝南,居高临下,近望城区,远眺珠江。其三,“以压紫云黄气之异者也。”(屈大均《广东新语》)因“广州背山面海,形势雄大,有偏霸之象。”为镇压广州“王气”,故“以越山气王,建楼镇之。”(清《楚庭稗珠录》)。明代王临亨《粤剑篇》也有云:“会城五层楼在城之北山,高耸杰壮,无与为此。登其杪可以全收一郡之胜,有言会城地脉自西北诸山来凝结于此,盖王气所聚也,故作高楼镇压之。”
义文
明末清初陈恭尹赋《九日登镇海楼》:清樽须醉曲栏前,高阁临秋一浩然。 五岭北来峰在地,九州南尽水浮天。 将开菊蕊黄如酒,欲到松风响似泉。 白首重阳惟有笑,未堪怀古问山川。
清代诗人李调元的《登镇海楼》:直上天南海上楼,海天一色望天收。 不知沧海连天阔,只觉青山与海浮。 蜃吐黄云三岛外,鸡鸣红日五更头。 昔年曾记登黄鹤,冠绝平生此两游。
镇海楼与广州明城墙在冷兵器时代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为研究明朝时期的军事防御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镇海楼与广州明城墙还是广州建城史的重要见证、文化象征、物理标志;它是一个雅俗共赏的文化集合体:不仅是官方崇尚地方文化、读书人雅集之处,是文人士大夫逢登必写的诗文题材,也是老百姓、市民生活中的好去处。
2013年3月5日,镇海楼与广州明城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镇海楼与广州明城墙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越秀山上。
自驾:自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政府开车前往镇海楼与广州明城墙,路程约3.7千米,用时约24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