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第十中学

更新时间:2024-05-22 15:52

办学历史

广州市第十中学是一所百年老校,前身是私立兴华小学及中学、私立继昌中学。原址是盐务缉私统领旧衙门署、原日酒楼茶室总工会会所。

1906年,由中国人自办的基督教兴华教会自立浸信会教友们在兴华自立浸信会内创立兴华小学(今十中继兴楼)。

1916年,因经费不足而停办,至次年再复办。

1919年,又因经费不足停办。

1921年,因东山培正中学(后改名私立培正中学)入学人数过多,而且培正校长和董事大多数都是兴华浸信会教友,所以就开办一所分校,称“私立东山培正分校”,校长由培正中学学监麦弁华兼。

1922年,私立东山培正分校迁校于木排头(今泰康路木排头街一带)。在一些基督教徒和热心办学人士的捐资基础上,再变卖部分旧校房地产,并以兴华教会的名义向银行贷款筹得办学款,校董叶芳圃等人购入位于素波巷东面的前清盐务缉私统领部衙门旧署(即今十中的学校篮球场、兴华楼所在地),改建为永久校址。

1923年秋,迁入素波巷新校舍。

1925年,学校增设初中一年级。

1929年,“私立东山培正分校”改名为“私立东山培正兴华分校”,翻新了校舍、调整了教学用地,添置了教学仪器设备等,由牧师周伯琴任校长。此时,全校共有15个班,学生已达520多人。后来,由于学校具有一定名气和规模,入学人数连年增多,素波巷校舍场地不足,于是周伯琴校长和校董会计划建造新校舍。

1931年9月,庆祝学校成立10周年的纪念堂落成(即今兴华楼所在地),当时许多社会各界名流及军政要员为兴华题字,例如孙科为兴华题“明德新民”、陈济棠题“华实竝茂”。私立东山培正兴华分校向国民政府广东省教育厅呈交立案,教育厅以该校与培正中学有别不能称“分校”,所以改名为“私立兴华中学”。

是年秋天,学校购得素波巷西面的原日酒楼茶室总工会会所(今十中继兴楼体育馆),改建为小学部校舍。随着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学校先后增设了高中年级,重新制定了校歌、校徽、校旗等,设置了26个班,学生人数逐渐增至1000多人。

1933年,兴华中学在东山梅花村背后的犀牛尾(区庄一带)购得民地九十余亩,准备新校舍用地,计划把中学部前往东山,素波巷校舍只办小学部。东山培正本校亦资助兴华建设新校,后来兴华继续在犀牛尾购地,共购得数百亩。

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开始,兴华中学迁至广东省开平赤坎,迁校东山的计划也因此中止。

1938年,开平赤坎沦陷后迁校于香港九龙青山道以及深水埗

1940年,汪兆铭伪国民政府成立,次年伪广东省教育厅在兴华中学校址成立“广东省省立第二中学”,校长是李国梁。抗战期间,省二中学生继承了积极参与反日宣传活动,爱国热情高涨,为十中校史留下光辉一笔。

1941年,香港沦陷,兴华中学被迫停办。

1945年日本投降后,省立二中解散,校址归还予兴华中学,校董会立即筹备复校。兴华中学在广州素波巷原址复办,由陈洛传主持校务,由于复校较早,招生人数较多。翌年再由曾经是培正中学创办元老的杨元勋任校长。

兴华中学在广州原址复校后,在校内加设英文研经班,聘美国人许馥兰为宗教主任,违反早已明令禁止不得在学校内宣传宗教的规定。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政,由校董夏楚章(曾任培正同学会会长)担任校长一职。土改时期,兴华在东山犀牛尾购得的土地陆续归还农民。

1913年,由番禺县美洲华侨团体——继善堂、昌后堂,在水母湾(今十中的继昌楼、求真楼)开办“继昌学堂”,首任校长是陈钜同。

1918年,改名为“继昌中学”,设有高、初中班,再分设师资班、中医班等具有职业意义的班级,当时十分受人尊敬,而且学生们后来还做了抗日骨干。

1938年,广州沦陷停办。

1946年春,美洲、香港、广州等各地的继善堂、昌后堂理事联席会议,选出曾达观、苏择三、陈仲衡、陈湛銮、黎吉逵、黎本朴、黄迪、钟道炯等重组继昌学堂董事会。苏择三为主席,负责重建校舍复校事宜。由继善堂、昌后堂两团体拨款在水母湾原址重建校舍。

1947年春,复校上课,共有高初中六个班。

1948年,钟道炯为校长,莫激奋为总务主任兼教师。

1949年春,陈湛銮为校长,莫激奋为教导主任兼代校长。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政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广州,市文教局接管学校。

1949年11月,整顿学校后,陈湛銮因出身成份问题,文教局不同意他再任校长,校董会遵照市文教局批示改聘莫激奋为校长,谭瑞廉为副校长。

1953年10月由原来的私立兴华中学与私立继昌中学合并,改名为“广州市第十中学”,是建国以来第一批私立中学改制为公立中学的学校。

2003年,广州市第十中学与广州市第四十六中学合并,沿用“广州市第十中学”校名办学,原四十六中学校区为南校区。

2008年,广州市第十中学与美国东洛杉矶学院签约缔结为姊妹学校,从而启动了优秀学生访问美国东洛杉矶学院计划,开启了百年老校办学迈向国际的序幕。

2009年11月,学校顺利通过了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评估并获得优秀等级。

2010年4月,越秀区中小学调整,原泰康路小学(泰康校区)用地划拨给十中使用。

2011年9月,停招高中,2013年,最后一届高三毕业,成为初级中学。

办学条件

硬件设施

学校校园规划布局合理,有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室宽敞明亮,配备学生储物柜、多媒体授课平台,前有走廊,每个教室都安装了空调、配有独立阳台。各个实验室、功能室设有高标准电教平台,校园教学网、视频网的网点进入各课室、功能室、办公室及教学场室,达到先进的水平。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10个,高标准电脑室4个,多媒体语言实验教室2个,综合电教室2个,外文打字室1个,劳技教室一个,图书馆一栋,所有课室都可使用手提电脑进入校园网络和因特网。有教师电子阅览室、课件制作室。学生食堂是广东省食品安全A级单位。

学校运动场地充足,拥有两个室外塑胶篮球场、环形跑道、100米直跑道、跆拳道馆。学校已建成一栋体育馆——继兴楼。

学校各种教育教学设备设施超过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标准。

学校共占地10545平方米,分为校本部和南校区两个校区,所有年级的教学都安排在校本部。南校区作社团活动、交流、会议等用途。

办学规模

学校现有24个教学班,学生865人。

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98人,专任教师86人。高级教师35人,中级职称50人,教师学历达标100%,2013年学校转型为初级中学以来,一批经过高中新课程改革洗礼的优秀高中教师回归义务教育改革实践,投身初中教学。

办学成果

学生成绩

学校在体育工作方面也屡获佳绩,一直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素质,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多项体育活动。2015年10月,越秀区体育盛事——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在广东省体育场隆重举行,学校田径队运动员顽强拼搏,表现出色,获得丙组团体总分第二名和精神文明奖。接下来的两个月里,学校先后获得2015年“力尚杯”越秀区中学生篮球联赛中我校的女篮队员获得初中女子三人组第五名;在第二届中小学校园足球联赛初中男子U13组第六名;跳绳队更是力压群芳,获得2015年“力尚杯”越秀区中小学生跳绳比赛初中组团体总分第二名;在刚结束不久的越秀区中学生体育大课间评比,学校连续第五年获得特等奖和最佳设计奖。学校接受了广州市教育局中小学体育工作评估组专家的评估,专家们对于学校开展的体育活动和获得的成绩作出肯定,高度评价学校开展各项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体育活动,并取得可喜的成绩。

十中在科技教育也是勇创佳绩在2003年法国举行的“世界青少年航海模型锦标赛”上获得铜牌,在2004年第五届中国国际发明展览会上分别获得金奖、银奖、铜奖,为祖国赢得荣誉,2016年“共筑家园”全国青少年建筑模型教育竞赛广州预选赛一等奖(分别是第一名和第三名)两项、三等奖二项;第二十一届“驾驭未来”全国青少年车辆模型教育竞赛活动三等奖三项;广州市第四届校园无线电阳光测向比赛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一项;2016年广州市“放飞梦想”青少年纸飞机科技教育竞赛活动二等奖两项;2016年广州市第十一届青少年科技汇演获奖(物理)一等奖一项;第32届广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二等奖二项。十中通过大力开展科技活动,使学生的科技意识、科学素养、综合素质不断提高,科技素质和创造性能力得到培养。

初中方面:在越秀区的毕业班工作综合评估中,我校屡获一等奖和进步奖,其中,2014年我校同时荣获越秀区初中毕业班工作一等奖和进步奖。(区属23所学校中同时获得一等奖和进步奖的四所学校之一)。这些成绩均显示了我校“低进高出”、“高进优出”的超强培养能力。。

高中方面:高中毕业班,7次获得广州市高中毕业班工作一等奖。在参加各级各类科技、科普活动以及学科比赛中,多次获得市、省、国家和国际的金牌和大奖

所获荣誉

十中一所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优良传统的百年老校,学校从百年的校史中不断发掘长期积淀形成的校园文化及人文精神作为教育资源,以“明德树人 拓能兴华”为办学理念,积极推动新课程和教育改革。自2003年以来,学校获得省、市、区集体荣誉称号、先进单位称号共61项,教师获个人获荣誉称号125项(其中全国奖6项,省级奖18项,市级奖101项),学生获个人荣誉称号475项(其中全国奖39项,省级奖41项,市级奖395项)。初中毕业班的升学率连年提升,初中、高中毕业班工作屡获市、区一等奖。

学校以“礼仪教育”为突破口,将中华传统美德渗透到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当中并开展系列教育,培养学生崇礼尚礼的文明风范,形成德育教育特色。学校坚持科研科教兴教兴校,努力打造“以科技教育为特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办学特色,稳定逐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国际、全国科技竞赛中屡获大奖,如:在2003年法国举行的“世界青少年航海模型锦标赛”上获得铜牌,在2004年第五届中国国际发明展览会上分别获得金奖、银奖、铜奖,为祖国赢得荣誉,2016年“共筑家园”全国青少年建筑模型教育竞赛广州预选赛一等奖(分别是第一名和第三名)两项、三等奖二项;第二十一届“驾驭未来”全国青少年车辆模型教育竞赛活动三等奖三项;广州市第四届校园无线电阳光测向比赛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一项;2016年广州市“放飞梦想”青少年纸飞机科技教育竞赛活动二等奖两项;2016年广州市第十一届青少年科技汇演获奖(物理)一等奖一项;第32届广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二等奖二项。十中通过大力开展科技活动,使学生的科技意识、科学素养、综合素质不断提高,科技素质和创造性能力得到培养。

学校先后被评为:

广东省特级档案综合管理单位

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优秀等级学校

教育部“十五”教育科研规划重点课题实验学校

广东省少年儿童科学教育体验活动示范学校

全国东西部学校结对帮扶工作中被评为先进单位

广州市和越秀区教育系统先进党委

广州市安全文明校园

广州市科技特色——航海模型项目学校

越秀区先进集体称号

广东省绿色学校

广州市科技特色(航海模型项目)学校

越秀区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

越秀区依法治校示范学校

广州市越秀区义务教育阶段特色学校

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特色学校

学校注重科研促教,校内设有:

广东省首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基地

广州市特级教师协会教育基地

学校素质教育实验点示范基地

全国创新教育研究会教育基地

文化传统

校徽

校徽设计整体上体现出东方传统审美风格,以厚重、曲雅、简洁取胜。数字“10”居于校徽中心,寓意广州十中,其中数字“1”如笔如楔如剑,蕴含广州十中师生书写历史的壮志豪情、探赜索隐的科学精神、允文允武文韬武略的育才理念、开拓进取勇于挑战的奋斗精神。数字“0”如日如虹如浪如龙,象征广州十中事业的圆满辉煌、领潮时代的雄心,亦寓意校友四海龙腾。凝重的深红色块,象征着十中红色的革命传统、师生爱国爱校的丹心热血、飘扬百年的校旗、传承百年的教育薪火、收获百年的辉煌成果···

1906的诞生年份,不仅意味着百岁校龄,更意味着十中前程无限,教育事业万古长青!百年历史、百年文化、百年情感,浓缩于校徽之中。

校训

校训:爱·敬·诚·勤

“爱敬诚勤”四字校徽由十中前身——“私立东山培正兴华分校”校长周伯琴提出并题词,由于兴华是教会性质的学校,所以该校训在当时包含基督教思想。新世纪以来,十中根据现代价值观和传统儒家思想对“爱敬诚勤”四字作出了新的诠释,使之仍然成为鼓舞十中师生进取奋发的精神指导

爱:孔子释仁之义曰“爱人”。爱为人之本质,乃天地祥和之象征。爱人类、爱自然、爱国家、爱民族,是为博爱。博爱者,善之至上也。怀爱心者为仁,仁者无敌。故教师传授业。

敬:“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先哲之言也,君子以为做人标准。敬天礼法,尊师重道,睦邻孝亲,皆“敬”字之内涵,乃我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凡我学子,自当身体力行。

诚:诚能感人,诚能动物,诚能格天。诚者真也,纯也,为学子立身之本,立业之基。以诚待人,无人不感:以诚接物,无物不兴。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即此理也。诚之延伸曰信,守信重诺,是为君子。人无信不立,“诚”、“信”二字,为行世之法。

勤:积土成山,积流成海,勤之使然也。智识于人,有先天得之,更有后天积之,不管先天后天,欲成大器,必赖于勤。天道酬勤,勤能补拙,千古不易之理,我学子当永远铭记。

校歌

曲名:《广州市第十中学校歌》

作词:黄江泉

珠江河畔 广场之旁

十中校园 桃李芬芳

党的阳光雨露 哺育我们茁壮

成长可爱的学校温暖的集体温暖的集体

尊师爱生 勤学苦练

朴实健康 奋勇向前 我们的校风要发扬

满怀共产主义理想

为祖国四化为振兴中华

为祖国四化为振兴中华

挺胸阔步 挺胸阔步向前方

为祖国四化为振兴中华

为祖国四化为振兴中华

挺胸阔步 挺胸阔步向前方

特色课程

1931年,孙中山先生之子、时任广州市市长的孙科先生为我校写下题词:“明德新民”,寄望学校能培养“明德新民”的新时期公民。2014年,广州市第十中学被评为越秀区义务教育阶段特色学校,学校随后提出了“明德树人,拓能兴华”的办学理念,建立了“兴华文化”之“明德新民”校本课程,拓展了“兴华文化”特色项目。在我校着力推进“明德新民”特色课程之后,通过对特色课程的主题进行提炼,衍生出多个特色项目活动,经常开展特色鲜明的特色项目教育活动,从老师的教育观念转变到学生学习方式、生活方式的转变,影响深远,成效显著,既有助于学校的发展,又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明德新民”特色课程使学生明德、自我革新求进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学会如何敬仰先哲,如何实验探究,如何承担责任,如何规划人生,肩负起民族的使命,目光追逐远方,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民族精神、国家意识、国际视野的有为青年,从而实现自我价值、幸福人生。2016年,广州市第十中学被授予“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特色学校”称号。

教学模式

学校于2013年完成了初级中学的转型,积极探索小班化教学改革,取得良好效果。我校课题“小班化课堂差异教学策略研究”顺利结题,“小班化课堂差异教学策略”实施与推广,以生为本,因材施教,为十中全力打造精品学校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校一向高度重视德育工作,使学生得以全面发展。学校每月定期检查学生仪容仪表,要求学生仪容仪表大方整洁。男生刘海不得超过眉毛,女生头发超过肩膀的必须束起,指甲长度也纳入检查范围,检查不过关的学生会被通知整改。

校园环境

小红楼

进入十中校园,可以看见操场旁一幢红砖结构的两层楼房静静矗立,这里就是广东省立宣讲员养成所遗址,可以称为广东地区第一个宣讲员养成所,名为“小红楼”,广州共产党小组和广东省第一个党支部就是在这里诞生的。1921年3月,由党的创始人陈独秀亲自创立并担任首任书记的广州共产党小组在“小红楼”原址上成立。中共一大精神的传达、中国共青团一大的讨论会,也是在“小红楼”进行,1922年的香港海员大罢工,“小红楼”就是联络站。

校友活动

我校拥有校友会,每年定期举行校庆活动。

110周年校庆

兹定于2016年12月4日(周日)上午九点三十分广州市第十中学(起义路维新横素波巷30号)操场举行庆祝建校一百一十周年庆典大会,邀请海内外校友(含私立兴华中学、私立继昌中学、省二中、市四十六中)和各界嘉宾莅临共庆!恐有不周谨以文代柬,望互相转告。

广州市第十中学

广州市第十中学校友会

学校地址

校本部:越秀区起义路维新横街素波巷30号

南校区:越秀区回龙路4号

继兴楼(体育馆):越秀区校本部对面

交通:

校本部:地铁二号线、六号线海珠广场站

南校区:地铁六号线北京路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