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12 09:03
广州航海学院(Guangzhou Maritime University)位于广东省广州市,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公办普通本科院校,是华南地区独立建制的海事本科院校,广东省“冲补强”计划“强特色”建设高校、广东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1964年10月,由于海上运输及抗美援越的需要,根据国务院李先念副总理的指示精神,交通部广州海运管理局批准开办船员训练班。同年12月,在训练班的基础上,交通部广州海运管理局创办广州海运学校。
1965年,经国家交通部、广东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广州海运学校开始招生。“文革”动乱期间一度停办。
1974年,广州水运工业学校组建,其前身是1965年交通部管辖的文冲船厂船舶修理技术学校,属技工学校性质,当年开始招生。
1975年,广州航务工程学校经国家交通部批准由交通部第四航务工程局开办。
1981年9月12日,经国家交通部发文,广州海运学校与广州水运工业学校合并组建为直属交通部的广州海运学校。
1990年,经国家交通部批准,武汉水运工程学院广州航海分部在广州设置,该分部与广州海运学校一个机构两块牌子。
1992年7月,经国家教委同意,国家交通部发文,广州海运学校与武汉水运工程学院广州航海分部合并组建直属交通部的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
1998年4月,经国家教育部同意,国家交通部和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发文,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行政隶属关系由交通部划转广东省人民政府。
1975年,经国家交通部批准,由交通部第四航务工程局开办,属技工学校性质,当年开始招生。
1978年12月,经国家交通部发文,广州航务工程学校由技工学校改办为中专学校,校名和隶属关系都不变。
2000年,经国务院同意,国家教育部发文,广州航务工程学校由交通部划转广东省人民政府管理。
2002年8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文,广州航务工程学校并入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
2013年4月,经国家教育部发文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更名为广州航海学院,隶属广东省人民政府管理。
2017年,广州航海学院正式获批学士学位授予单位。
2019年,广州航海学院成建制移交广州市人民政府管理。9月,广东省教育厅发布的《关于对广州交通大学等4所学校进行实地考察的公示》显示,广州市政府申请设立广州交通大学,以广州航海学院为建校基础。
2021年5月,广东省学位委员会确定学校为广东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截至2023年7月,学校设有17个教学单位,开设本科招生专业35个。
截至2023年7月,学校有教职工956人,其中,专任教师707人,包括副教授(含副高 )以上职称332人,占专任教师46.96%,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613,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6.7%,双师型教师263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7.2%,其中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人,广东省“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3人,广州市高层次人才(含广州市杰出专家、优秀专家、青年后备人才)7人,广州市教学名师1人,无限航区船长7人(高级船长2人),无限航区轮机长5人(高级轮机长3人);多名教师获得南粤优秀教师、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省级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有2位高级船长受中央军委和交通部委派先后3次担任中国海军护航编队赴亚丁湾的“护航船长”。
截至2023年7月,学校有5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7个省级特色专业,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3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6个,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协同育人平台2个,建成国际海事组织(IMO)示范课1门,省级一流、精品课程等28门;建有校内实验室123个,含校内实习工厂和设备完善的水上训练中心各1个,校外实践基地88个,拥有“广航1号”教学游艇1艘,与中远海运散货运输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实习船4艘。
截至2023年7月,学校近年来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9项(其中包含2个一等奖),承担省级教改项目48项。
2019 年教师公开出版教材5本。学校共立项建设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9个(其中创新9个),省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31个(其中创新28个,创业3个)。
截至2023年7月,学校有广东省重点建设学科3个,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1个,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1个。
截至2023年7月,学校有省级工程技术开发中心4个,广东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广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
截至2023年7月,学校近年来获中国航海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冶金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多次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奖、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广东发展研究奖等荣誉;学校教授领衔团队获国际焊接学会(IIW)2022年度Ugo Guerrera奖;多篇专项咨询报告、提案、政策建议得到国务院、广东省领导的高度肯定;近年来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青年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广东省科技计划重大项目、省部级和市厅级等课题近200项。
《广州航海学院学报》被列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的收录期刊;2004年被评为全国高职高专优秀学报;2006年被评为首届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2006年被评为全国高职高专优秀学报。
截至2021年1月,广州航海学院图书馆有各类印刷型馆藏文献109万册,电子图书50万种;各类全文、文摘及学习类数据库13个;图书馆依据学校重点学科发展,建设有航海技术、航海历史文化、广航文库、广航学者风采、全球海事文摘、航海法律法规、行业研究报告7个专题数据库和1个特色馆藏实体展厅,截至2020年12月,累计建设特色实体纸本资源5102种,数字化资源数据24157条(种)。
截至2023年7月,学院与英国普利茅斯大学共建“中英联合海事研究中心”,与外交学院共建“中国—东盟思想库网络海上合作基地”,与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共建“泛珠国际航运创新研究院”;与广东工业大学、广州大学、辽宁科技大学合作培养研究生;与芬兰中央应用科技大学、英国普利茅斯大学、悉尼科技大学、意大利帕多瓦大学、美国费尔菲尔德大学、瑞典世界海事大学、德国德累斯顿国际大学等23所中国国外院校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
校徽中的“H”形帆意为广州航海学院,其外围圆形则象征“地球”和“世界”, 校徽文字部分“广州航海学院”是叶选平同志的题字,“1964”是建校时间。
“H”字母形似帆,寓示一帆风顺,既是对航海学子遨游知识海洋的要求,也是对航海人航行大海时的大无畏勇敢精神的赞誉。
图形象征航海人“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气魄,一定能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勤学善思,厚德求新
释义:“勤学善思”,强调勤学善学、勤思善思、学以致用;“勤学”代表人的精神状态和毅力恒心,“善思”代表人的思维能力和良好习惯,二者为互补关系,“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勤学善思者,方成大器。
“厚德求新”,强调立德树人和培养创新能力;“厚德”代表人的道德品质和价值取向,“求新”代表人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二者为递进关系,在培养学生追求崇高的道德品质的基础上,培养开拓创新的精神和能力,德才兼备者,堪当时代大任。
勤学善思者,方成大器;厚德求新者,堪当大任。校训根植传统文化,契合时代精神;代表着广州航海学院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教育引导学生坚持学习,善于思考,踏踏实实修好品德,坚持开拓创新,敢闯新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校训是学校治学治校的宝贵经验和集体智慧,激励着每个广航人不忘初心,锐意进取,为国家航运事业和区域经济发展扬帆掌舵、劈波斩浪、奋楫远航。
广州航海学院校歌初创于2004年,姚立宁作词,戴定澄作曲,旋律铿锵,歌词奋进,成为广航人薪火相传的精神纽带。2024年广州航海学院甲子校庆之际,为进一步厚植爱校荣校情怀,赓续砥砺奋进精神,经词曲作者同意,学校党委会对校歌进行审议修订、录制定稿。
广州航海学院有两个校区,分别是黄埔校区和琶洲校区。
黄埔校区位于广州市黄埔区红山三路101号,建有篮球场、航海楼、船舶楼、轮机楼、足球场、游泳场、跳水台等建筑。
琶洲校区位于广州市海珠区夏阳大街1号,建有礼堂、教学楼、图书馆、羽毛球馆、篮球场等建筑。
黄埔校区的螺旋桨是通往轮机楼的必经之处,象征着轮机学院对学子勇争上游的期望。
天线锅雕塑位于北区体育场对面,用于收发信号的天线锅,犹如海上的明灯,穿透浩渺波涛,为漂泊的异乡客,传递归家的温暖希望。
2023年9月,荣获2020—2021年度广州市无偿献血和临床用血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