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福观

更新时间:2024-04-29 13:40

广福观,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烟袋斜街37号、(51号)、大石碑胡同6号、8号,始建于明天顺三年(1459年),是什刹海“十刹”之一。

历史沿革

明天顺三年(1459年),一位彭姓太监将自己的私宅改建成道观,明英宗朱祁镇赐名广福观。

清雍正年间,广福观重修,改称孚佑宫。

清光绪九年(1883年),孚佑宫改建山门。

民国时期,孚佑宫复称广福观。

1949年后,广福观被改为民居。

2007年,广福观进行文物腾退。

2008年8月13日,广福观修复完毕,并正式对外开放。

2017年,广福观计划改为什刹海文化展示中心,并开始改建。

2019年7月11日,广福观什刹海文化展示中心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

建筑格局

广福观坐北朝南,分为东、西两路,西路建筑为白云仙院,经修复后较为完整,有山门、前殿、后殿及配殿,东路有部分建筑遗存,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天王殿、三清殿及东西配殿、三官殿。

主要建筑

历史文化

艺文

飞楼凌倒景,下照清澈底。时有步虚声,随风渡湖水。——明·李东阳《咏广福观》

安庆水会

民国时期,广福观曾设有“安庆水会”。 水会是北京早期民间自发组织的消防机构,一般设于商业密集区域。因为当时房屋多以木料构筑而成,防火功能极差,稍有不慎,容易“火烧连营”,损失惨重,于是各类水会应运而生。水会由当地的一些大商户带头发起,串联附近商铺共同协商成立,选出会首主持会务。随后要制定防火公约,再按铺户大小分等级出钱,以便购置防火器材,雇佣消防人员。水会成立后,会首只是一个名义职务,实际工作都转交当地的商团兼管,并在所辖地段内设一个水会驻地,驻扎值班消防人员和存放灭火工具。烟袋斜街一片,则由“安庆水会”负责消防。

文物价值

广福观是北京什刹海地区保存较完整的道教建筑,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文物保护

2011年8月8日,广福观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北京市第八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广福观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烟袋斜街37号、(51号)、大石碑胡同6号、8号。

交通路线

北京市内乘坐5、60、82、107、124、135、观光3线路公交车,在鼓楼站下车前往。

北京市内乘坐地铁8号线,在什刹海站下车前往。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距离广福观约5.8千米,驾车约24分钟。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