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11 21:32
广西科技大学(Gu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缩写为GXUST)简称“广西科大”,坐落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是直属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管理的普通高等学校,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学士、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入选高校。
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1951年7月11日创办时,称“广西省第四医士学校”。1952年更名为“广西柳州医士学校”。
1953—1955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期间,广西省第五医士学校(梧州)、第九医士学校(玉林)、第十医士学校(宜山)和桂林医士学校先后并入学校,期间学校校址从马鞍山西簏迁至柳州市东台路。1958年,学校升格为专科学校,名为“柳州医学专科学校”。1962年,学校更名为“广西柳州卫生学校”。1970年,学校与柳州地区农校、柳州地区师范学校各抽取部分人员和财产合为一体,成立“柳州地区共产主义劳动大学”。
1971年底,柳州地区共产主义劳动大学解散,学校恢复名为“广西柳州卫生学校”。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更名为“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同时将原柳州地区人民医院、柳州地区卫生学校归属学校管理。
广西工学院
1958年6月,原广西工学院在南宁筹建。1960年11月,广西化工学院、广西水利电力学院、广西邮电专科学校、广西化工学校、广西工业干校5个院校合并定名为广西工学院。
1961年8月学校本科停止招生,1962年7月,因教育部在全国范围进行大中专院校撤并调整,广西工学院停办。1982年6月,广西轻工学院、广西机械学院、广西石油化工学院合并重建广西工学院。1984年,广西工学院并入广西大学,保留广西工学院的牌子。当时,柳州市作为中国西南工业重镇和广西工业中心还没有一所高等学校。为此,时任柳州市市长石琪高等领导提出了把广西工学院搬到柳州来的思路。在柳州市政府的请求下,1985年7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将广西工学院移到柳州市办学,并在广西大学柳州分校和桂林电子工业学院柳州走读部教学资源的基础上,设机电工程、轻纺工程、建筑工程3个系。1989年8月,广西工学院上划自治区管理。
2006年2月,广西工学院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广西科技大学
2011年12月28日,广西工学院和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联合申办广西科技大学接受教育部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组实地考察。
2012年3月,广西工学院与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筹建广西科技大学。2013年3月,学校获批自治区新增博士学位立项建设单位。同年4月,教育部下文批准建立广西科技大学。2015年12月,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22年9月,发起成立国际糖业产教融合联盟。同年4月完成教育部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自评自建和试点工作,2023年获批为第九批广西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1月29日,广西科技大学在校大学生哈泽洋学生向学校捐赠了20万元。
截至2024年2月,学校设有16个二级学院、1个学部,开设69个本科专业、9个专科专业,学校以工为主,专业涵盖工、管、理、医、经、文、法、艺术、教育等九大学科门类。
截至2024年2月,学校设有2个直属附属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
截至2024年2月,学校有3个博士学位授权点立项建设学科,2个广西一流学科(B类),9个广西高校重点学科,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截至2024年2月,学校现有教职工近1900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比近50%,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八桂学者、广西特聘专家、广西优秀专家、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八桂青年拔尖人才、广西高校卓越学者、广西高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百人计划”20余人。2017年重点实施“3331高层次人才计划”以来,新增博士近300人,近100人入选“3331高层次人才计划”。
质量工程
截至2024年2月,学校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1个,1个专业通过国际实质等效认证,1个专业通过住建部专业评估认证,12个专业列入广西本科第一批次招生;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教育部职教师资本科专业点建设项目3个,广西高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9个,广西高等学校优势特色专业6个,广西本科高校特色专业及实验实训教学基地(中心)建设项目7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自治区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40门,广西普通本科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1门。
教学成果
截至2024年2月,2017年来,学校获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46项,其中一等奖14项;学生参加“互联网+”“挑战杯”、数学建模、电子设计等学科竞赛获国家级奖项800多项,其中,参加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得国家级银奖1项、铜奖4项;参加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3)获得国家级铜奖4项;参加2018年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2020年中国大学生电动方程式大赛均获得亚军;在全国大学生攀岩锦标赛中累计获金牌51枚;参加广西第十三届学生运动会获普通本科组团体总分第三名,女子足球队获普通本科组亚军。
截至2024年2月,学校国际化办学水平日益提升。学校被自治区教育厅确定为“实施国际化评价试点高校”和“中国—东盟教育开放合作试验区来桂留学基地培育学校”,荣获“广西高校来华留学教育进步最快单位”和“汉语水平考试(HSK)网考优秀考点”荣誉称号。目前,与俄罗斯、德国、意大利、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等18个国家的50多所大学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交流合作,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外国留学生规模近400人。与澳大利亚南十字星大学、英国爱丁堡龙比亚大学合作举办本科“4+0”项目2个,项目在校生800多人。
截至2024年2月,学校现有省部级科研平台20个,厅级重点科研平台11个,柳州市重点科研平台31个,其中广西特色新型智库2个。
截至2024年2月,教师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800多项,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近40项。其中,获国家级科研项目140多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广西科学技术奖15项、广西社科优秀成果奖17项,其中,广西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广西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专利授权近1700件,其中发明专利554件,授权专利数居全区高校前列;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通过验收;学校技术转移中心获评自治区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截至2024年5月,广西科技大学图书馆由文昌校区图书馆、柳石校区图书馆和柳东校区图书馆组成,是桂中地区规模最大的图书馆。文昌校区、柳石校区及柳东校区图书馆建筑面积分别为21897平方米、12826平方米、1727平方米,并建成箭盘校区的图书馆流通阅览服务点。图书馆设置了采编部、流通阅览部、技术服务部、参考咨询部、推广服务部和办公室、信息素养教育教研室等“五部二室”。
截至2022年12月,图书馆馆藏图书总量达1126.0629万册,其中,纸质图书283.695万册,电子资源842.3679万册,建设有CNKI、经纶、读秀、Springer、Elsevier、PQDT等中外文数据库52个;自建了学校硕士学位论文及随书光盘数据库,基本覆盖了学校的所有学科和研究领域。
图书馆一线藏书为利用率较高的最近10年出版的图书,在文昌校区馆东面6个书库。在文昌、柳石和箭盘还设有24小时自助借还服务站。二线藏书为10年前出版的图书,在文昌校区馆一楼的2个密集书库。三线藏书为1995年前图书,在文昌校区馆外存贮书库。除学校图书馆拥有的文献资源外,学校还通过与中国其他图书信息机构的协作开展原文传递服务及开放获取(OA)资源,从而进行信息资源共享。
截止2024年5月,学校设立的学术期刊为《广西科技大学学报》。《广西科技大学学报》(季刊)是由广西科技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类学术期刊,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学报主要刊载机械、汽车、交通运输、土木工程、计算机、电子信息与控制、化工轻工、食品、环境科学及数学、物理、化学、工程力学等基础研究与应用方面的学术论文。是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美国《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UlrichPD)等数据库的来源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和《万方数据库》(China Info)系统科技期刊群等。
学校名称为广西科技大学,简称“广西科大”。英文名称为Gu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缩写GXUST)。
广西科技大学的校徽主体图案的“盾形”是庄重、荣耀、高贵与典雅的象征,同时彰显出刚强、团结、拼搏的精神品格;图案勾勒出正在勤奋读书的“人”的姿态,寓意着学校“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体现了学校教书育人的根本任务和师生对知识孜孜追求的热情。
校徽的图案中心大写字母“G”是“Guangxi”的第一个字母,图形的右半部分是汉字“广”的变形,表示广西科技大学是一所直属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管理的大学;右上角的六边形图案(六边形化学分子结构)突出了作为科技大学科技创新的属性特征和价值追求。图案的下半部分是个“U”型,既代表着大学(university)的办学层次,又是“柳江”的象征,表明学校依托地方办学,坚持“校市相融、校企合作“的办学特色。外环上方是“广西科技大学”的中文校名,外环下方是“GU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的大写英文。图形整体表现“外圆内方”的寓意,既积极适应时代发展,主动融入社会,又坚持大学精神操守,保持独立品格。
校徽图案以蓝色作为主色调,蓝色是科技的象征,视觉鲜明,色彩严谨、庄重,富有青春、活力感,既具有蓄势待发的力量,又能体现工科为主的学科特点。
求真近道,明德致新。
“求真”:就是“求是”,求真相,求真学,求真理。是用务实的态度追求、探究事物的本质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作为校训,凸显广西科技大学人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态度和严谨治学、治校的作风。同时,这也符合学校一贯的传统学术精神。
“近道”:出自《大学》“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意思指天地万物皆有本有末凡事都有开始和终了,如果学生能够探求到物象的本末、事理的终始,明白它们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就能接近或掌握事物的本来面目及其发展规律了。在大学里,求知求学是大学人之根本,求知求学就应当追根溯源,探求本真,求得真知,切不能一知半解,不求甚解。因此,“近道”是学校师生应当提倡和推崇的。
“明德”:出自《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明德”意为明其至德,明其根本,明其人格,是为人处世最高的学问准则,为“大学之道”的纲要。作为校训,彰显学校注重培养学生具有完善人格的教育理念,提倡内圣自明的学问准则。
“致新”:致者,达到也。新者,更新,创新。致新之意就是追求和达到更新、更高的境界。作为校训,体现学校坚持与时俱进,科学发展,不断推动事业向更高目标前进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广大师生员工对学校建设和自身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果、新成就的期盼与祝愿。
《广西科技大学之歌》这首歌的歌词采用的是四字短语,一共有3段,其中,第一段阐明学校的办学历史和办学特色,第二段阐明学校的地域特色、学科建设思路和师生的价值追求,第三段阐明学校的校训和使命担当,进一步激励广大师生员工和校友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截至2024年5月,广西科技大学校属各学生社团有读书协会、未晏汉服社、计算机爱好者协会等。
截至2024年2月,广西科技大学有文昌、柳石、柳东3个校区。
截至2024年2月,广西科技大学东环校区更名为广西科技大学文昌校区,学校办公、教学、科研、实验实训等场所已从紧邻东环大道的西北面,发展到紧邻文昌路的东南面。学校的正门已从面临东环大道的西门调整为面临文昌路的南门。
柳石校区位于广西柳州市鱼峰区柳石路257号,2017年9月25日,柳石校区204书库位于柳石校区图书馆二楼开放,收藏的图书类别有:哲学、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语言、文字、数理科学和化学、工业技术、机械、仪表工业、电工技术、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等。2022年9月28日,柳石校区校友桥开启使用。
广西科技大学柳东校区位于柳东新区官塘大道西侧,规划用地面积约2000亩,分三期建设,建成后可容纳2万多名学生。其中,一期建设项目包含汽车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和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主要建设内容有教室、实验室、学生宿舍、食堂、运动场地、生活设施及附属用房。
螺蛳山是广西科技大学的特色景点之一,它前拥积微湖,后靠桃花林。登高其上,可俯瞰校园风光,从另一个视野欣赏柳州的魅力。
宗元广场南接科技楼,北连第四教学楼,花草植株与石桌石椅搭配得相当协调,明净的天空是它们优秀的拍档。
鹿鸣欢呼附池莲,宗元桥上望鹿湖。宗元桥横跨整个鹿鸣湖,粉的莲,绿的叶,决眦尽是满眼的生命力。在桥上卧看湖中满满的娇荷与翠叶,是无数游客驻足观赏、心生震撼的缘由。
广西科技大学校友会于2020年12月19日成立,地址在柳州市城中区东环大道268号,由学校校友自愿联合组成,以开展合作交流、促进教育发展为目标的地方性非营利性社会团体,其宗旨是加强校友与校友、校友与母校的交流合作,为国家的富强和母校的发展做贡献。
截至2024年5月,广西科技大学获得多项荣誉,2018年学校获得“2018年广西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突出单位”称号,2022年,学校被授予“统战信息工作先进单位”以及“广西壮族自治区绿色学校”称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