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5-18 21:56
广西觿茅,(学名:Dimeria guangxiensis S. L. Chen et G. Y. Sheng),是禾本科觿茅属植物,一年生细弱禾草。秆直立,节具倒髯毛,可分枝,分枝极纤细,往往顶生一单生总状花序。叶鞘老时禾秆色,在下部者长于节间,在上部者短于节间,密被疣基毛或毛脱落而仅留有疣基,边缘干膜质,透明,无毛;叶舌与叶鞘顶边缘联合,弧形,边缘破裂状;叶片线状披针形,上面淡红棕色,下面黄褐色,先端短渐尖,基部与叶鞘顶略狭,两面均被细疣基毛,尤以下面毛密,顶生叶极退化,颖果长圆形,棕红色,花果期10月。概述图片取之中国植物志。
一年生细弱禾草。秆直立,高35-40厘米,具6-8节,节具倒髯毛,可分枝,分枝极纤细,往往顶生一单生总状花序。叶鞘老时禾秆色,在下部者长于节间,在上部者短于节间,密被疣基毛或毛脱落而仅留有疣基,边缘干膜质,透明,无毛;叶舌与叶鞘顶边缘联合,长约0.5毫米,弧形,边缘破裂状;叶片线状披针形,长2-5厘米,宽1.5-3.5毫米,上面淡红棕色,下面黄褐色,先端短渐尖,基部与叶鞘顶略狭,两面均被细疣基毛,尤以下面毛密,顶生叶极退化,呈针状。
总状花序2或在分枝秆顶为1,长2.5-3.5厘米,直立,总状花序轴紫褐色或浅棕红色,一侧扁平,宽约0.8毫米,近边缘具脉,呈沟状凹陷,边缘较钝,具短纤毛;小穗柄长0.3-0.5毫米,顶端漏斗状,呈两行交互排列于轴的一侧,棱角被短纤毛;小穗棕褐色,长圆形,长约3.5毫米,先端尖,基盘稍尖,具髯毛;第一颖与小穗等长或略短,宽约0.5毫米(不含纤毛长),边缘稍薄,密被细短柔毛,脊上密被短纤毛;第二颖与小穗等长,长椭圆形,宽约1毫米,背脊具较宽翼,沿翼具短纤毛,常杂有1-2根细长毛,边缘狭膜质,透明,疏具纤毛,余几无毛,先端尖;第一外稃倒卵状披针形,长约2毫米,透明膜质,无脉,边缘具纤毛;第二外稃长约2.5毫米,透明膜质,先端2浅裂,裂口间伸出一芒,芒长约8毫米,多数较直,分不出芒柱,但单生总状花序小穗的芒常有芒柱,且常伸出小穗外,芒柱棕黄色,长1-2毫米;芒针稍粗糙,雄蕊2,花药长约0.8毫米;花柱基短联合;柱状帚刷状。
颖果长圆形,棕红色,透明状,两侧扁,长约2毫米。花果期10月。
广西觿茅生长于海拔540米以下的草地、山顶、山坡向阳处。
广西觿茅产于广西;模式标本采自广西怀集。
在广西怀集和容县两地发现本种的类型,其单生花序和小穗的形态酷似华觿茅D. sinensis Rendle,惟本种的小穗芒直而稍短,长约8毫米,无芒柱,花药长约0.8毫米,且本种以2枚总状花序为主。总状花序2枚的形态近似镰形觿茅Dimeria falcata Hack.,惟本种花序轴边缘稍钝无翼,具纤毛,小穗第二颖具脊呈宽翼,花药长约0.8毫米等性状较易区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近危(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