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1-17 08:59
庄泽宣(1895—1976),原名庄泽悯,浙江嘉兴人,生于湖北武昌。祖籍常州,是江南顶级书香世家常州庄氏的后人。祖父曾辅佐刘铭传治理台湾,父亲自日本归后在湖北张之洞手下办新政。后其父与张之洞决裂,举家迁往江西南昌。1910年,庄泽宣随其三哥到北京念书,一年后,其兄毕业,庄泽宣随之离京,入上海南洋中学(今南洋中学前身)。1912年辛亥革命后,庄家再迁上海。1914年,庄泽宣毕业。
1917年公费留学美国,先后获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教育与心理学博士学位。
1922年归国历任清华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岭南大学、广西大学、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心理学系和教育系教授及主任等职。
庄泽宣是1934年—1938年受聘于浙江大学教育学院的,担任教育学系主任,主讲《比较教育》和《外国教育史》,浙江大学教育学院的前身是创办于1897年的求是书院和育英书院的相关学科。百余年来,一大批享誉国内外的著名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如俞子夷、孟宪承、郑晓沧、庄泽宣、黄翼、沈有乾、陈立、王承绪、陈学恂等曾在学院任教工作。对外国教育史的研究浙大是最早的,庄泽宜在浙大时也不甘落后,先后写了“西洋教育制度之演进及其背景”、“各国学制概要”、“民族教育通论”、“我的教育思想”和“职业教育通论”等著作。庄泽宣先生还在大学刚毕业的陈学恂的帮助下,完成了《民族性与教育》,还组织学生翻译美国比较教育学者康德尔的《比较教育》。
在浙大西迁泰和办学中庄泽宣先生也是竺可桢校长的重要助手,1938年1月24日校务会推定庄泽宣为首六人为工读委员会,以办报、合作社、中小学、修理马路及助理等五项为补救贫困学生之法;又推定庄泽宣、周承佑、腾熙为教职员住屋委员会成员,2月10日竺校长又召集特种教育执行委员会,推定庄泽宣、张晓峰、郑晓沧、张绍忠四人为泰和小学校董,以郑晓沧为主席,庄泽宣为校长;又以赣江一名为澄江,故改小学名为澄江学校。办学地为上田村萧氏祠堂,这是为泰和人民办了一件大好事,使当地儿童和搬迁中的教职工子弟们都得到良好的教育。
1934年,庄泽宣先生向浙江图书馆捐赠了先祖守斋公“兰味轩遗书”共计二十七箱,计经史子集一百五十六种,共二千三百七十九册,除酌留善本及书画碑版若干种外,举箧赠诸浙江图书馆。
庄泽宣夫妇在定居杭州后,1935年花了1万银元,买了桃花河边的一块地,在河边建了一幢砖木结构的花园别墅,就是如今的安吉路35号。浙大西迁后庄泽宣夫妇去了岭南大学,解放后他们赴南洋教书就将别墅转让他人,文革中变成了民杂院,杭州二次拆违时,在环西新村1幢周围人们意外发现了一处青石门框,门框上镌刻着两个大字——“逸庐”。落款:蔡元培,民国24年。经杭州古建筑保护专家鉴定:这就是庄泽宣夫妇花园别墅的正门,石库门上的“逸庐”二字正出自庄泽宣好友蔡元培之手。蔡元培是取庄夫人梁逸群的“逸”字为名。民国24年6月,也就是1935年6月所题。蔡元培鲜少为居所题字,这几个字算是飘逸潇洒,而且石库门保存非常完好。地板楼梯用的都是美国红松,80多年过去了,没有腐烂依然保存完好,青砖外墙上,至今都保留着“倪增茂”的字样,这是当年著名的砖窑厂“记窑砖”“红松木”“倪增茂”青砖都是民国时期杭州豪宅的标配。可见此属难得文物。目前,杭州市历史建筑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已进行了现场勘查。带有“逸庐”二字的石库门将进行保护修缮,对于石库门的历史沿革也将进一步进行考证,这是后话。
1948年夏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之聘,赴巴黎主持战后文教损失调查。
1950年应聘去马来西亚创办韩江中学,推进华侨子弟中文教育。主张教育中国化。认为应该让教育伸展到社会各阶层去,强调大学扩充教育、部分时间教育和巡回教育。编纂民众基本读物、基本字典。
1952年任新加坡联营出版公司总编辑,编印华侨学校教科书,在东南亚各国影响甚大。侨居美国期间致力于沟通中美文化,至今为人称道,曾列入美国工具书《教育领袖》之中。
著作共30余种,有《职业教育通论》(1926、1934)、《教育概论》(1927)、《各国教育比较论》(1928)、《西洋教育制度的演进及其背景》(1928)、《如何使新教育中国化》(1929)、《各国教育新趋势》(1936)、《乡村建设与乡村教育》(1939)、《战争受害国的文化与教育》(1949)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