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修人

更新时间:2024-01-09 18:01

应修人(1900-1933),原名麟德,后更名修人,笔名丁九、丁休人等,浙江慈溪赭山应家河塘(今属江北区半浦乡)人。小学毕业,去上海福源钱庄学业,后任帐房。1919年五四运动中,发起组织“救国十人团”,始在《少年中国》、《文学周刊》等发表诗作。次年任中国棉业银行出纳股主任。1921年,发起组织上海通信图书馆,倡导青年读书运动。次年4月赴杭,与冯雪峰、潘漠华、汪静之结成湖畔诗社,编辑出版《湖畔》诗集,为国内第一个新诗社。1923年12月,与冯、潘、汪合出《春的歌集》,突起于诗坛,人称“湖畔诗人”。1925年初去上海,主编《支那二月》文学月刊。“五卅”运动中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任支部书记,不久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次年底,受遣进广东黄埔军校,任中尉会计。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至武汉国民政府劳工部工作,7月赴苏联进东方大学(中山大学)学习。1930年回上海,在中共中央军委工作,加入“左联”,后任中共江苏省委秘书长、宣传部长。次年调中共中央组织部工作。1933年5月14日,因抵抗国民党逮捕,坠楼牺牲。早年诗作多反映反封建礼教,感情真挚,风格清新。著有《金宝塔银宝塔》、《修人集》等。

人物生平

应修人,原名麟德,慈溪赭山(今属江北区)人。小学未毕业便离家,到上海福源钱庄做学徒,在三年学徒期间勤奋刻苦,通过自学接触到许多新思想。

五四运动爆发后,福源钱庄由应修人发起组织救国十人团,以“提倡国货,不用日货,鼓励储蓄”为归旨。应修人被推为救国十人团的书记,起草《商界之态度》并发动募捐。经过五四运动,应修人意识到群众的力量是任何人都不能抗拒的。只要组织起来,一切难关都可以攻破。他将自己的名字改为“修人”,即“修身以为人、修身以利人”之意。

1921年,应修人和十几个青年组织了读书会,后参加的人渐渐增多。应修人倡议集中每人的书,建起一个小图书馆,馆址设在天津路一家钱庄的楼上。稍后,本着竭尽全力为借书者服务的理念,图书馆采用通信借还制对外开放,对外称上海通信图书馆(简称“上通图”)。图书馆以宣传新文化、新思想为旨趣,收藏有反映时代思想的各种学术文艺书报和能收集到的马克思主义著作、新文化书籍。

为了推展图书馆工作,他们成立上海通信图书馆共进会(简称“共进会”),恽代英杨贤江郭沫若郑振铎叶圣陶郁达夫等都曾为会员。在党的关怀和各界读者的支持下,图书馆不断壮大。其间,应修人广泛接触群众,目击身受阶级对立和社会痼疾,开始参加革命活动。

1925年,上海爆发五卅运动。应修人代表上通图加入上海学术团体对外联合会,参与该会主办的《公理日报》的编辑出版工作。五卅运动的怒潮,使蕴藏于应修人心中的激情腾跃,他成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上通图成立团支部,应修人是第一任团支部书记。设在上通图的共进会,实已是党的一个外围组织,而样代英是该馆的监察委员。这使应修人对马克思主义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中国共产党有了更多认识。上通图还与商务印书馆保持着密切联系,而商务印书馆其时已有党的组织,是闸北工人运动的中心。在烈火的冶炼下,1925年七八月间,应修人在商务印书馆加入中国共产党。

五四运动带来科学和民主的新声,也带来新诗的崛起。给应修人影响最大的,是提倡写作白话诗。早在1922年3月,他为会晤诗友,请假一星期,从上海到杭州春游。汪静之潘漠华冯雪峰把各自的诗稿拿给应修人看,应修人阅后提议他们四人合出诗集,并动议成立“湖畔诗社”。5月上旬,诗集《湖畔》出版。这些诗带着清新和缠绵的风格,受到广大青年学生的喜爱。广大读者的支持、作家的鼓励,使年轻的湖畔诗人更加热心于新诗创作,这对发展新诗创作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1926年底,应修人受党派遣,毅然放弃在银行的优厚待遇,赴黄埔军校。他在军校担任中尉会计,没有公开共产党员身份。继上海发生四一二大屠杀后,广州也发生四一五政变,反动派疯狂捕杀革命群众、共产党员。

黄埔军校的党组织决定让已暴露的共产党员分批离开,应修人是最后一批撤走,回到上海的。5月,党派其赴武汉国民政府劳工部,在苏兆征的领导下从事工人运动。国共分裂后,劳工部撤销,党的组织转入地下。为保存实力,党决定派遣一部分干部赴苏联学习,应修人是其中一个。

应修人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被编入第四班,与陈伯达陈昌浩帅孟奇等同班。张闻天是班副辅导员。1930年8月,应修人、曾岚等许多学习期满的同志装扮成夫妻、华侨,在海参践(今符拉迪沃斯托克)登上一艘装木材的英国货轮回返上海。从此,应修人一直战斗在白色恐怖下。中央组织部把应修人和曾岚分配在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根据需要,军委秘书处要求应修人负责新建油印科,任务是把文件油印好后用秘密方法掩藏起来,由交通同志带往苏区。应修人是该科负责人。他负责把原稿从秘书处拿来,又把印好的东西送到交通同志所住的旅馆。他在此工作了三四个月后,奉调中央组织部,半年后,又到临时中央做会计。

一·二八事变后不久,党中央从上海撤至苏区。组织上叫应修人留下,到江苏省委工作。起初他担任省委秘书,不日担任宣传部部长。除了日常事务外,应修人还负责省委主办的小报编辑出版。那段时间,白色恐怖越来越严重,党的地下组织经常遭到破坏,被捕的人中也时常有变节者。应修人和曾岚还担负递送警报的任务。送警报,关系着党组织和同志们的安全,一刻也不能耽误。有时一夜要通知十几个单位和个人转移。有时刚送完回来,上级又送来新的警报。他们冒着风险,一次次巧妙地瞒过旁人,躲过特务的盯梢。

1933年5月14日下午4时许,应修人按照事先安排,到昆山花园7号“左联”书记丁玲住处联系工作。因叛徒出卖,丁玲及前来联系的潘梓年已被特务秘密绑架,屋里埋伏了几个密探。应修人推开门,发觉情况有异,立刻退至门外。丁玲的房子在二楼,他发现楼梯口已有特务把守,便向楼上跑。几个特务追至四楼屋顶阳台,他与特务展开徒手搏斗。由于寡不敌众,应修人边斗边向后退却,从阳台边缘失足跌落。

应修人牺牲后,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发表《对青年作家应修人被害宣言》,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上海文化界、北平文化界也发表宣言,强烈谴责国民党反动派秘密绑架丁玲、潘梓年及杀害革命作家应修人。

出版图书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