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28 04:45
西周早期应监甗:应监作宝尊彝。通高34.5、口径22.5厘米。
1958年江西余干黄金埠出土;应监甗系1958年9月28日江西馀干县黄金埠初级中学(今江西余干县黄金埠中学),因平球场,取土约50厘米处所发现。铭凡六字,曰: 应监作宝尊彝。
甑、鬲两部连体合铸。甑部侈口,立耳,深腹。甑、鬲结合处有半环连箅,箅有五个十字形通气孔及助提小环。鬲部分裆款足,下端呈柱状。甑部口沿下饰火纹与四瓣目纹相间的花纹带。鬲部款足饰高浮雕兽面纹。内壁铸铭文“应监作宝尊彝”六字。应国始封之君系武王子、成王弟,故地在今河南宝丰县境,应监可能是周王派遣的监国者。
西周初期四大监国——应国
应国原是西周初期的一个姬姓封国。周武王灭商以后,大封兄弟及诸子于商朝故地,对商遗民进行统治和监管。《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说:“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邘、晋、应、韩,武之穆也。”杜预注:“四国皆武王子,应国在襄阳城父县西(今叶县应乡)。”据此而知,应国的始封君当为周武王的儿子、周成王的兄弟。而《汉书·地理志》颍川郡父城下,师古注:“应乡,故国,武王弟所封。”也就是说应国是武王兄弟的封国。应国的始封君,从文献记载来看,有两种不同的说法,究竟应国是武王弟的封国还是武王子的封国,或者两者都不是,至今仍是历史学家探讨的重大课题。但是可以肯定,应国在西周初期已经存在了,并且具有重要的地位。尽管史书对于应国的历史记载微乎其微,但是考古工作者还是从一些蛛丝马迹中找到了有关应国的史影,让人们清楚地看到了应国生存的时代背景及其历史足迹。
据《逸周书·王会解》载:“周武王灭商,诸侯来朝,应侯立内台西面正北。”注:“应侯,成王弟。”这是应国的始封君应叔受封时的情景,级别为侯爵。1958年,考古工作者在江西省余干县出土一件应监甗,上面的铭文为:“应监作宝尊彝”。郭沫若曾考释“监”可能是应侯之名,也可能是中央派往应国的监国。另一种可能是应叔受封应侯后,兼任“监国”一职,与管叔、蔡叔、霍叔同为“三监”,共同监管商纣王之子武庚禄父。
公元前1046年,武王在牧野一举灭掉商王朝,但是如何控制为数众多的殷商遗民,在西周统治阶级内部发生了激烈的争执。最后武王接纳了周公的建议,将殷墟一带封给了纣王的儿子武庚,让他继续统治商朝遗民。这样可以利用殷人内部原有的矛盾,使其更加激化分裂,把民族间的矛盾转化为殷族的内部矛盾。但是周武王对此不放心,便把自己的兄弟管叔鲜、蔡叔度、霍叔封在殷地周围,让他们暗中监视武庚,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三监”。
应国传世的青铜器除前面发现的“应公簋”以外,还有“应公觯”、“应公壶”、“应公方鼎”等器物,考古学家陈梦家先生认为这些应国铜器,无论从形制、花纹、铭文及字体看,皆为西周初期器。铭文中的“应公”,当为第一代应侯之后。对应国的历史,史籍虽然记载不详,微乎其微,但是这些应国传世及相继出土的文物,有力地证明应国的存在是确凿无疑的,而只有在应国墓地发掘后,才有可能揭开这千古谜团。
应监是唯一没有叛乱的西周四监
武王灭商两年后,由于积劳成疾而一病不起。他死后,成王即位,但是由于年幼,暂时由周公辅佐处理朝政,历史上将这一时期称为“周公摄政”。周公姬旦是周武王的弟弟,他曾为武王灭商和治理国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据记载,武王伐纣时,历数商王罪恶,鼓舞士卒斗志的著名檄文《牧誓》,就是出自周公的手笔。武王死后,周公又辅佐年幼的成王代行国政,对周初的稳固安定起了很大的作用。
周公专权,引起管叔、蔡叔、霍叔等统治集团内部的强烈不满。这时纣王之子武庚见有机可乘,便与他们勾结起来,并纠合东方的徐、奄、熊、盈、薄姑等过去殷王朝的属国,发动了大规模的武装叛乱。周公奉成王之命,与太公望、召公奭等率军东征,一举歼灭了武庚的叛军,杀了武庚和管叔,将蔡叔等人放逐到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接着继续东进,趁势灭掉了薄姑、熊、盈、徐、奄等东方各国,并对参与叛乱的各国大加挞伐。在这次征伐战争中,应国不但没有跟随三监起来叛乱,因而且调集全国的兵力设下防线,堵住了叛军西进之路,与其进行了殊死战斗。因为应国在国家动乱时,坚定地站在周王室一边,因而受到周王室的格外恩宠。《诗·大雅·下武》曰:“媚兹一人,应侯顺德。”歌颂了应侯顺应天理,协助平定叛乱的功德。自此以后,应国在周朝享有特殊的地位和权力,其国君被尊称为“应公”。周初能被称“公”者,必定是功高位显,对周朝有过特殊贡献的诸侯。自20世纪50年代末,在江西余干县发现周初的应监甗以后,国内学术界掀起了对西周监国制度研究的热潮,时至今日这一研究课题始终没有间断,学者何光岳经过研究认为:应国地处殷商故地,周初的“应监”应该同周初的“三监”作用相同,实为监督殷商遗民。
1974年3月,陕西省蓝田县一位农民在整理山坡积土时,发现了一件铜钟。该铜钟通高24厘米,甬长10厘米。钟上饰有鸟纹和云纹,两铣及钲间铸有铭文39字,从铭文的内容看,文字未完,此钟应是一组编钟中的一件。铭文中有一句为“荣伯入右应侯见工”。因此该钟被断为周恭王时期的器物,定名“应侯钟”。
这件铜钟正巧与日本人中村不折所藏的“应侯钟”为一组,两钟铭文相连,构成完整的文字,两钟共有铭文72字。大意为:一位名叫见工的应侯,在镐京受到周王的赏赐,计有弓、箭、马匹等。这两件应侯钟当为全套八件编钟中的七八件,它们为研究西周钟的历史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另外对应国历史以及金文的研究也都有重要的价值。
1999年,在新中国成立50周年之际,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这是中国博物馆事业中一颗闪亮的明珠,因为它是由国有大型企业中国保利集团创办的。在开馆前的一年中,保利艺术博物馆曾多次从香港等地购入一批珍贵的文物,终于使一批流失他乡的旷世珍宝能够回归故里。藏品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几件应国墓地出土的青铜器,如应国爯簋、应侯盘、应侯见工簋、应侯壶、应侯见工钟等均为首次亮相,它们大都是辗转从海外抢购回来的,十分令人感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