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8-31 01:55
元代杂剧家刘君锡的《庞居士误放来生债》,写的是富人庞蕴为人宽厚,常放债而不索还,最后一家人复归仙班的故事。其中有这样一段二煞唱词:“古人道:鹪鹩巢深林无过占的一枝,鼹鼠饮黄河无过装的满腹。咱人这家有万顷田,也则是日食的三升儿粟。博个甚睁着眼去那利面上克了我的衣食,闲着手去那算盘里拨了我岁数。…… ”在杂剧唱词中出现了“算盘”一词,可见当时算盘已是民间常用的计算工具了。 《庞居士误放来生债》是元杂剧中以佛教居士为主人公 ,赞美疏财仗义、扶困济贫 ,批判金钱罪恶、世风衰微的典型作品 ,堪称元曲中之《钱神论》 。明清亦有多种以庞居士故事为题材的杂剧和传奇 ,但学者们很少注意到它。对剧中题材之来源及其价值情况作一些探讨 ,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脉络。
《庞居士误放来生债》是元杂剧中以佛教居士为主人公,赞美疏财仗义、扶困济贫,批判金钱罪恶、世风衰微的典型作品,堪称元曲中之<钱神论> 。明清亦有多种以庞居士故事为题材的杂剧和传奇,但学者们很少注意到它。对剧中题材之来源及其价值情况作一些探讨,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脉络。
元代杂剧家刘君锡的《庞居士误放来生债》,写的是富人庞蕴为人宽厚,常放债而不索还,最后一家人复归仙班的故事。其中有这样一段二煞唱词:“古人道:鹪鹩巢深林无过占的一枝,鼹鼠饮黄河无过装的满腹。咱人这家有万顷田,也则是日食的三升儿粟。博个甚睁着眼去那利面上克了我的衣食,闲着手去那算盘里拨了我岁数。……”在杂剧唱词中出现了“算盘”一词,可见当时算盘已是民间常用的计算工具了。这部杂剧后被明代戏剧家藏懋循收入《元曲选》。
《庞居士误放来生债》是最杰出的一部中国喜剧。这出戏为佛教徒画了一幅非常奇怪的肖像。
作者刻画出一个想以数学般的精确来完成所有佛教功课的人。这是个财主。他有家,有妻子、孩子和许多仆从。他身居高位,管理着丰厚的财物和资产。然而皈依佛教之后,他必须严格遵从所有信条。
他是个财主,可要遵从的第一条信条却是鄙视财富!喜剧效果油然而生,以后的情节发展都围绕这个困境。
一个优秀的剧作家可以从这般处境中得到种种好处。在这里,一个角色分裂为两个截然不同的人:一个是遵守宗教规则的虔信者,一个是遵从自然法则的一家之主。作者小心翼翼地展现出这种分裂争斗的所有曲曲折折。也许他想要描绘失望,将它夸大,要警醒和剧中人物类似的人,让他们注意到过分虔信佛教信条的危险。我们可以设想,无论如何,违背信条都是可以理解的:我们可以鄙视财富,但不该鄙视到令自己贫穷、破产的地步。所以,一个理智的人不该任由信条主宰自己,不该成为自己所爱的人、自己出于义务应该保护的人的独裁者。
我认为基督徒在这一点上远胜于佛教徒。他们非常清楚信条,却并不实行。他们知道怎样使原则配合曰渐进步的社会,他们幸福地生活,既满足又信服,一点不操心信条。金钱和慈善之间的斗争存在于人的心灵中,与宗教无关,信条首肯的乐施好善者很少。在佛教徒中也是这样。
为了展示信条的错误,剧作者任由它的种种后果按照逻辑衍生出来。他让信条而非感情指引行动。如果我们相信经验,我们就会知道信条进人生活时会带着怎样强暴的力量。自以为开明的人最危险,最不宽容。他们抵制激情,意料之外的结论可能会吓倒他们。信条在静观自己所创造的恶中得到满足,这是它们预期的后果。
在佛教喜剧中,道德表现出一种强大的力量。在皈依佛教之前,庞居士是一个可敬的人,一个好父亲,他只想通过佛教信条变得更完美。但他对佛产生了激情,从此,他要完成世上最怪诞的事情。他的心灵干涸了,似乎他心中所有美好的品质也和他的财富一起消失了。他令妻子、孩子陷入悲惨境地,却无动于衷,面带满足,如同一个观察试验结果的学者。
在这出戏中,有一些触及灵魂深处的真实的喜剧情景,有属于最高级的喜剧体裁的尖锐对比。所以,尽管它体现的是中国风情,却能赢得外国文人的欣赏。
刘君锡,字号不详,燕山(今北京西南)人,家甚贫。元时曾任省奏,性格方正耿介,不屈节,人有过必正色责之。约明代洪武中前后在世。时与邢允恭、友让、贾仲明等友善。善隐语,为燕南独步,人称“白眉翁”。所作杂剧有《东门宴》、《三丧不居》等,俱佚。《录鬼簿续编》于其名下著《来生债》一本,然《元曲选》存本属无名氏,今从刘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