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29 11:45
康华光,1925年8月出生于湖南衡山,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1925年8月,康华光出生于湖南衡山。
195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电机工程学系(电讯组),并留校任教。
1953年,武汉大学院系调整,到华中工学院(现名华中科技大学)工作。
1956-1957年,被派往哈尔滨工业大学进修,师从苏联专家,学习自动调节原理和应用电子技术。
1961年3月,被任命为华中工学院电工学教研室主任。
1980年,晋升为副教授,在两个领域开展研究,一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仪表”,另一则是“生物医学工程”。
1983年,晋升为教授。
1985年,被评为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博士生导师。
1994年,全面组织华中理工大学(现名华中科技大学)的生物物理与生物化学研究所的筹建工作。
1996年,退休,安度晚年之余仍然继续主修《电子技术基础》教材。
在科研方面,康华光特别重视交叉学科的研究,例如信息科学与生命科学的交叉。1987年以来,康华光教授率领的科研队伍选定膜片钳技术为核心,并在神经生理学、内分泌学、心脏药理学以及胞内钙离子平衡机制等领域取得了开创性的成果。他主持研制的 PC-II 型膜片钳系统经省级鉴定达到当今国际水平,现已形成小批量生产,并在全国推广应用。实验室应用该膜片钳系统研究中药莲子芯的有效成分莲芯碱的抗心律失常作用的机理,为中药研究的西化开创了新思路。
1993年,康华光向时任校长杨叔子打报告,建议成立生物物理与生物化学研究所,希望以生命科学(生物物理、生物化学)基础研究为主,以应用开发(生物医学电子仪器开发、应用化学开发)为辅,集中力量于优势研究方向,鼓励与国内外同行互利协作,共同奋斗,使该所为生命科学基础研究作出贡献。同年4月,生物物理与生物化学研究所宣布成立。而后,创建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细胞信使实验室。
康华光教授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和专著《膜片钳技术及其应用》(科学出版社,2002年)。
康华光教授在中国国内与同济医科大学和北京医科大学共同申请课题联合培养研究生。在国际上与德国国家科学院马-普生物物理化学研究所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互派人员参加研究工作和进行学术交流,并多次赴美国、德国、法国、荷兰等国家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访问讲学。1987年10月,康华光参加在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市举行的学术研讨会,会后访问了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经过华工生物系留学生左坚博士的联系,康华光拜访了该校生理系的A.J.Hudspeth教授,A.J.Hudspeth教授亲自为两人讲解了膜片钳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的若干基本概念,并利用膜片钳系统演示了细胞膜离子通道电流的测试技术,左坚博士还为康先生通宵复印了共502页的相关专著。这为开展细胞生物物理与技术开发做好了前期准备。
康华光教授坚持认为,作为高等学校的教学集体,不能只从事教学,不参加科学研究。当时学校提出“科研要走在教学的前面”的口号,因为只有通过科研实践,把科研成果反映到教学和教材中去,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康华光教授的科研理念是:“生命科学x信息科学→创新成果。成功的奥秘是:基础研究与技术开发相结合”。
康华光教授先后讲授过的本科生的课程有:《电磁测量》《有线通讯工程》《电机学》《工业电子学和电子技术基础》等;讲授过的研究生课程有:《高等电子电路》《数字信号处理》《医学成像原理与技术》《膜片钳技术及其应用》等。
据2006年第5期《电气电子教学学报》上的《康华光教授传略》报道,康华光培养了博士、硕士生40余名。1961年康华光和西安交通大学教师沈尚贤、南京工学院的李士雄一起完成了《工业电子学》教材上下册,由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这套教材解决了中国没有自编工业电子学教材的问题。除《工业电子学》外,康华光主编或参编的教材有:《电子技术基础》《医学成像原理与技术》《膜片钳技术及其应用》等。主编的《电子技术基础》(模拟、数字)作为高等学校电气信息类专业的教材,自1979年以来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印行五版(1979、1982、1988、1999、2006年),累计发行近500万册。
康先生的一生可谓“苦心科研摘累累硕果,教书育人享桃李芬芳”“溉中华兮增国光”。(华中科技大学 评)
(华中科技大学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