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2-12 11:28
总户数1006户,总人口4046人,耕地2369亩,年工农业总产值3250万元。
少康城在禹州市郊区西16公里康城村,是夏朝“中兴之君”少康王居住的地方,属禹州市顺店镇。
夏禹王传位给其子启。夏启传位给其子太康。他居其位而不为其事,好酒嗜饮,盘游无度。经常狩猎于外,数月不归。有穷国君侯羿,因而将他拒于洛河之北,使其不得回朝,乘机废了他。太康被废后,他的五个弟弟带着母亲过流浪生活,作《五子之歌》曰:
“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为人上者,奈何不敬。 ”
又歌曰:“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饮,峻宇雕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
太康死后,仲康继位。仲康死后,其子相即位。在与有穷国交战中,相不幸阵亡。相妻怀着身孕,逃到娘家有仍国(今山东济宁),生下儿子少康。少康长大后,被有穷国追杀,逃到有虞国(今虞城县)。虞国国君念他是夏禹后代,遂将两个女儿大姚、二姚嫁他为妻。少康四处联络招集原夏朝臣民,伐暴安良,活捉了有穷国大将寒浞。夏朝旧臣伯靡将少康迎回夏地,选定少康城为国都,建城池、葺宫室、修钧台、祭诸陵。次年正月,少康即帝位,诏告天下,万国来朝,使中断了四十年的夏王朝重新强盛起来。
史称这段经历为“少康中兴”。
少康城,北承具茨山之灵气,南接颍水河之秀色,确是一个好地方。到了周朝,周武王也对少康城格外看重,遂将少康城封给其弟康叔作食邑,称为康城。三国魏明帝又封卫臻于此,称为康城侯。北魏在此地设康城县。
如今在康城村西,还有夏少康城夯土城墙数十米,点将台一座。村东有少康所建“禹王功德台 ”。台上树有功德碑,凡七十七字,以记禹王治水之功。康城村北名麟凤坡,是因夏禹王时,天下太平,有吉祥鸟兽麒麟、凤凰出现于此而得名。清代文人刘玉威曾造访康城,写《康城访友》诗二首:
其一 万树荫森拥远村, 村村雨过净沙痕
河悬天上横无涯, 山挂云中倒有根
其二 落日荒城怀古迹, 秋风匹马立高原
故人家住清溪外, 一水蒹葭思正繁
西汉至三国时期,少康城更名纶氏城、归颍川郡所辖。
三国时期,魏明帝封卫臻于此,称康城候。
至北魏孝明康孝昌二年(公元526年)康城设县为康城县至唐贞观三年(公元629年),有百余年。
唐末之乱至宋元明清,康城饱受战乱之苦,政治经济地位每况愈下,有时设镇,有时也仅仅是一个村落,但是康城的地名一直未变。
清末同治年间,为防匪患,村人在老紫禁城之外又重新修筑了坚固的康城寨,配备土炮近百门,有效保护了当时康城的工商业经济和百姓生命财产安全。
民国时期设康城镇,辖17保。
1949年11月设康城乡,辖康城、张庄、赵庄、柴村四个自然村。
1956年冬成立高级社为康城农庄,包括康城、张庄、赵庄、庄头、王庄、杜村、刘村、程村、邵村、柴村千余户,近八千口人。
1958年8月,康城高级社转入顺店五四人民公社,康城村为管理区,下设三个连。
1961年5月,康城公社建立,康城村划分为康东、康西两个大队。1965年1月,康东、康西两个大队合并为康城大队。
1984年9月,康城大队更名为康城村至 今。
据传,最早的“打铁花”活动,充满宗教色彩和行业特征。宋代崇尚道教。社会上的金、银、铜、铁、锡五门工匠,与道士共同敬奉的是一个祖师——太上老君,所以,工匠们与道士们可谓师兄弟。“打铁花”初源于工匠们的祭祀活动。遇到道教的重大庆典,道士们也会出钱出物,请工匠们举办“打铁花”,为道教增添光彩。这无形中促进了“打铁花”活动的开展。显而易见,“打铁花”的最初目的既是为了展示本行业的气派,取悦于群众,扩大影响,等于做一次广告;也是讨个吉利,利用“花”与“发”的谐音,取“打花打花,越打越发”之意,象征着事业发达兴旺。
传说三, 河南省禹州市西部山区矿藏丰富,尤其富产煤炭,催生了有着上千年历史的铸造产业,勤劳智慧的铸造工人,在通红发亮的铁水中发现了镁的元素。每逢元宵佳节,顺店镇、花石镇一带的铸造厂便会专门熔出一炉铁水,为周围乡亲表演“打铁花”。据“打铁花”的匠人讲,每打一回铁花,都要新垒一个炉灶,把装满白茬铁块(犁铧最佳)的石墨坩埚放进灶炉,用大炭火烧约一个半小时,将铁块化成沸腾的汁水。舀铁汁的勺子由金属镁、碱石和毛土自制而成,使用前再涂上一层石墨。表演时一人持长柄钢勺,一人持浸过水的木掀,两人相距一丈左右,持钢勺者舀出玉米粒一样大小的火红铁水抛向持木掀者,持木掀者用掀背自下向上用力击打抛过来的铁水,上千度的高温铁水迸射四散,遇空气发生强烈的氧化,发出耀眼的光亮,并伴有噼啪和呲呲声,形成铁花飞舞,绚烂无比的景观。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康城工匠们舞动着上千度的铁汁,伴随着噼噼啪啦的击打声,灼热的铁水在半空洒开,宛如一朵朵菊花凌空绽放,又如一颗颗流星飞速滑落,构成一幅幅壮丽异常的烟花图景。当时是:春雨如丝,从天飘落。丝绦万缕,夜空飘荡。流星飞逝,璀璨夺目。金华点燃,银蛇飞转。雪山崩倒,惊涛拍岸。铁花倒悬,如喷火山。光芒四射,蔚为壮观。
在整个河南省甚至周边许多省市,“打铁花”的技艺几近失传,唯有禹州市康城村还有几人能把这种绝活娴熟表现。传统民俗“打铁花”有着美好的寓意:鲜红滚烫的铁汁和绚丽无比的铁花,预示着新的一年,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兴旺,越过越红火,预示每个人前途光辉灿烂,因此很受群众喜爱。康城人喜欢打铁花,会“打铁花”的匠人也不足十人了,每年元宵节期间都会打几场铁花。康城村在2016年首次向社会公开展示“打铁花”这种传统艺术,就得到普遍欢迎,中央电视台一套、二套,新闻频道都给于头条报道。它对尊重传统民俗,丰富节日文化生活,激发群众热爱家乡的情感,推动本地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康城人非常重视“打铁花”文化形式,我们将会把这种民俗文化世代传承而且准备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