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30 21:08
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Konstantin Novoselov),1974年8月23日出生于俄罗斯下塔吉尔,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学会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新加坡国立大学陈振传百年纪念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功能智能材料研究所所长。
1974年8月,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出生于俄罗斯下塔吉尔。
1997年,毕业于莫斯科物理技术学院,获得优等硕士学位。
1997年—1999年,担任切尔诺戈洛夫卡微电子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1999年—2001年,在荷兰奈梅亨大学高磁场实验室担任研究员。
2001年—2005年,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担任研究员。
2004年,获得荷兰奈梅亨大学高磁场实验室博士学位。
2005年—2006年,担任曼彻斯特大学莱弗休姆研究员。
2007年—2014年,担任曼彻斯特大学英国皇家学会研究员。
2010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2010年—2013年,担任曼彻斯特大学物理学教授。
2011年,当选英国皇家学会院士。同年,当选英国皇家化学学会名誉院士。
2013年,当选保加利亚科学院外籍院士。同年,成为曼彻斯特大学物理学朗沃西教授。
2014年,成为英国皇家学会研究教授。
2015年,当选欧洲科学院院士。
2019年,当选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同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成为新加坡国立大学陈振传百年纪念教授。
2021年,出任新加坡国立大学功能智能材料研究所所长。
2022年,当选摩尔多瓦科学院外籍院士。同年,当选黑山科学院外籍院士。
202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在微观超导性领域,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开发了弹道霍尔磁力计技术,这种技术首次实现了对“亚微米”级单个超导体的磁化测量。他的研究揭示了许多新奇的现象,例如巨型涡旋、分数涡旋和“负”涡旋,以及顺磁性“迈斯纳效应”。
在磁畴壁的亚原子运动方面,诺沃肖洛夫利用弹道霍尔微磁力计技术,首次直接观察到了铁磁材料中单个磁畴壁在皮尔斯谷之间的亚纳米级运动,并发现了一种新的传播机制。
在壁虎胶带研究中,诺沃肖洛夫参与了新型微制造粘合剂的研发,这种粘合剂基于壁虎脚毛的范德华力,展示了干性粘合剂的概念验证。这一研究引发了广泛关注,并推动了多个研究团队建立自己的壁虎胶带研究项目。
在二维原子晶体领域,诺沃肖洛夫发现了一类新材料——自由悬浮的二维晶体,包括单层石墨、氮化硼、几种二硫化物和复杂氧化物。这些原子级薄片在环境条件下稳定,具有高晶体质量,并在宏观尺度上是连续的。他的研究证明,石墨烯中的准粒子行为类似无质量的相对论费米子,受狄拉克方程描述,而不是标准的薛定谔方程。这一发现开创了“类相对论凝聚态物质”的新范式,使得量子相对论现象可以在纳米科学实验中研究。诺沃肖洛夫还展示了基于石墨烯的第一个电子器件,改善了碳基电子学的前景。
据2024年6月新加坡国立大学功能智能材料研究所数据,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以主要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论文超过550篇,包括在《自然》和《科学》杂志上发表的30多篇论文,在《自然物理学》《自然材料》《自然纳米技术》和《自然通讯》上发表的65多篇论文,以及在《物理评论快报》上发表的17篇论文。其论文总引用次数超过27万次,h指数超过140。其中,一篇论文被引用超过5万次,六篇论文被引用超过1万次,35篇论文被引用超过1000次。在《科学》杂志2004年发表的论文“Electric Field Effect in Atomically Thin Carbon Films”被列为所有领域中被引用次数最多的100篇论文之一。在2004年和2005年发表在《科学》和《自然》上的两篇关于石墨烯的论文是该领域被引用次数最多的论文之一,并被认为“开启了一个快速发展的前沿”。
2013年,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领导了曼彻斯特国家石墨烯研究所的设计、建设和建立工作。
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的学生Liam Britnell,2012年博士毕业于曼彻斯特大学,曾在曼彻斯特大学石墨烯工程创新中心担任应用经理,并成为Vector Homes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
2015年,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出任英国国家石墨烯研究所首席科学顾问。
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是著名物理学家。(《福建日报》数字报评)
(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他精通凝聚态物理学和介观物理学,并因在这些领域的贡献而赢得了国际赞誉。是科学界的领军人物(Proficient in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and mesoscopic physics, he has earned international acclaim for his contributions to these domains.as a leading figure in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纳米材料科学》杂志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