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斯坦茨会议

更新时间:2023-10-01 00:28

康斯坦茨会议:天主教会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西吉斯孟(Sigismund,1368年至1437年)的主使下,1414年至1418年于德国南部的康斯坦茨(Constance)召开的会议。旨在纠集天主教各派势力,加紧镇压捷克胡斯运动,并解决天主教会的大分裂等问题。

起因

中世纪天主教会内部因推选教皇而引起分裂。1377年,法籍教皇格列高里十一世(Gregorius XI,1331年至1378年)由阿维尼翁(Avignon)迁回罗马,次年死去。教会在意法世俗封建统治者的分别支持下,先后选出两个教皇,分驻罗马和阿维尼翁。各自正统自居,势不两立。为了弥合分裂,1409年召开比萨会议调处,无结果,又选出第三个教皇,造成鼎立的局面。

加之自13世纪起天主教会同德意志封建主的势力侵入捷克,压迫剥削当地人民,也损害了一部分捷克中小贵族和城市中等阶层的利益。自15世纪初以胡斯为首,捷克掀起了反对教皇和德意志天主教会的改革运动。所以迫使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西吉斯孟在1414年召开康斯坦茨会议,以解决胡斯战争和天主教分裂的问题。

会议过程和影响

康斯坦茨会议于1414年在德国康斯坦茨城召开,会议曾诱骗捷克爱国者胡斯到会受审,并于1415年将胡斯以“异端罪”杀害,激化了捷克与天主教会的矛盾,成为1419年布拉格人民起义既胡思战争的开端。1417年会议上选举新教皇马丁五世(Martinus V,1368年至1431年)驻罗马,结束了天主教会三位教皇公开分裂的局面。会议还曾表示要对天主教会进行“改革”,以图挽回教会的名声;因各派互不相让,无结果,仅宣布公会议为教会最高机关,位于教皇之上。但此决议在1460年被教皇庇护二世( Pius II,1405年至1464年)斥之为“异端邪说”。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