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2-23 19:02
廊是一种常见的建筑类型,广泛运用于古今中外各种建筑和城市范围内。古汉语中“廊”的语义复杂,经历了从“围墙”到“围合庭院的辅助用房”,再到“联系型建筑物”的演变过程。现代汉语中对廊的解释是在总结古代廊的概念的基础上,加入现代廊的特征成分,抽象概括而来。 是指中国古代建筑中有顶的通道,包括回廊和游廊,基本功能为遮阳防雨和供人小憩。
廊是形成中国古代建筑外形特点的重要组成部分。殿堂檐下的廊,作为室内外的过渡空间,是构成建筑物造型上虚实变化和韵律感的重要手段。围合庭院的回廊,对庭院空间的格局、体量的美化起重要作用,并能造成庄重、活泼、开敞、深沉、闭塞、连通等不同效果。园林中的游廊则主要起着划分景区、造成多种多样的空间变化、增加景深、引导最佳观赏路线等作用。
康熙字典
《唐韵》鲁当切《集韵》《韵会》卢当切《正韵》鲁堂切,𠀤音郞。《说文》东西序也。《玉篇》廊,庑下也。《广韵》殿下外屋也。《前双窦婴传》赐金,𨻰廊庑下。《注》师古曰:廊,堂下周屋也。《扬雄·光禄勳箴》廊殿门闼,限以禁界。
又通作郞。《前汉·董仲舒传》盖闻唐虞之时,游於巖郞之上。《注》晋灼曰:堂边庑。巖郞,谓严峻之郞也。
又《司马相如传》陛下筑郞台,恐其不高。《注》师古曰:郞堂,下周厢也。
双面空廊:屋顶用两排柱支撑,四面无墙无窗、通透;在廊的柱间常设坐凳,栏杆供游人休息。
单面空廊:一边用柱支撑,另一边沿墙或附属于其他建筑物,形成半封闭的效果。
复廊:在双面空廊的中间隔一道墙,形成两侧单面空廊的形式。
双层廊:廊分上下层。
交通联系功能
交通功能是廊最基本的使用功能,廊实际上就是交通通道的空间化。这一功能以使用者的动态位移为具体表现。廊的众多其它的功能基本上都是在交通联系功能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
组织空间的功能
廊的交通联系功能使其具有类似“路径”的特征,可以起到组织各功能空间的作用。组织空间的功能是对交通功能联系功能的发展,它能使廊在发挥交通联系的作用时具有更丰富的形态和意义。
容纳公共活动的功能
廊的边界特征和交通功能促使它成为各种人员接触、各种环境共生和各种活动发生的场所,从而衍生出多种多样的公共活动功能。这种功能是对廊空间静态特征的具体体现。
其他功能
主要包括调整建筑形态和空间形态功能、气候调节功能 、造型功能等。
从廊的主要功能特征来看,无论是交通联系功能、组织空间功能还是容纳公共活动功能,廊都起到一种联系的作用,用以在空间与空间、人与空间以及人与人之间形成联系。廊的设计应符合整体性的原则,使各种联系连续、清晰,使人的活动更有意义。
空间构成的整体性
整体的概念是审美和环境评估的基础。这一观点同样适用于对空间的体验和评价。不论是适应哪一种活动的廊的空间设计,都需要多样性的空间形态,多角度的空间构思和多层次的空间构成元素等各种因素共同作用来形成。
功能的整体性
廊是一种中介空间,这决定了它常常是作为建筑整体空间的一个部分而出现。因此,它必须服务于整体,这就包括了在功能上要与整体功能相适应的要求。每一个作为整体的空间都有其空间目标,也就是说有一定的功能倾向。不同的功能会对人产生不同的心理约定和行为约定,使人产生不同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从而形成不同的行为活动意向。因此,廊的设计必须在功能上与主体空间形成统一的整体,以提供相应的功能环境,满足人的意向。
环境的整体性
廊作为一种人工建筑,总是处于一定的环境条件中,且人的各种活动也必然发生于一定的环境背景下。因此,廊的设计必须考虑环境的制约因素和环境自身的特征。充分利用环境提供的有利条件,摈弃或改善不利条件,使所处的环境更好地为人的活动服务。
文脉的整体性
整体性从文脉层次上讲,实质就是关联性和继承性。在特定环境下,在历史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人类行为与环境的长期相互作用形成了大量的积淀物,这些积淀物便是文脉延续的重要条件。
适配性原则
适配性原则主要指与人的生理特征和行为心理特点相适应的原则。适配性原则要求廊的设计必须体现对人的行为活动的支持。
多样化原则
不同的人由于所处背景不同对空间环境有不同的要求,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情绪等的影响下也会产生不同的需要。因此,廊的设计应该具有多样性和创造性,才能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为多样的活动提供支持。多样化的设计可以借助空间形态、技术、材料、照明、色彩等多方面的变化和创新来实现。通过多样化的设计也有利于使廊的设计随时代的进步不断革新,具有时代特征。
可识别性原则
空间的可识别性是人的基本需求。具有可识别性的空间能给人以安全感和领域感,从而为人在其中的行为活动提供适宜的场所。同时,也能增强人们内在体验的深度和强度,提高空间的质量。
廊这种建筑类型的应用非常普遍而广泛,除了作为功能空间以门廊、内走廊、外走廊、檐廊等形式运用于建筑单体中,在空间范围和意义层面上也有广泛的应用。当廊与城市空间发生关系时,有助于改善和强化城市空间的形态特征,加深人对城市空间形态特征的认知和理解,并优化人在城市中的公共活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