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北路

更新时间:2022-05-24 20:35

建国北路为建国路之北段。建国路在抗战胜利后始名,南起望江路西段,北至文晖路,长5160米。以清泰街、庆春路分截为三段

简介

杭州建国北路南起庆春路中段,北至朝晖路。宋元时这一带为田垄菜园,元末张士诚扩建航程后成为城内一隅。明代称艮山门大街,晚清时称东营街,民国23年(1934)与建国南路和建国中路统称为东街路,抗日战争胜利后改名为建国北路。

历史背景

建国北路为建国路之北段。建国路在抗战胜利后始名,南起望江路西段,北至文晖路,长5160米。以清泰街、庆春路分截为三段,望江门至清泰街为建国南路,古为小道,南宋在东郊建东花园(富景园),有百花池,故元朝时称百花池上巷,讹名白花蛇散巷。明称板儿巷,因巷多木作坊。清泰街至庆春路段称建国中路,宋称小粉墙,明称崇新巷,清分称石牌楼、小粉墙、金洞桥、普安街,民国时统称东街路。庆春路至艮山门段称建国北路,明时称艮山门大街(东营街),又称东街。1934年,石牌楼、小粉墙、金洞桥、普安街和艮山门大街合并统称东街路。抗战胜利后,庆春路北称建国北路。1954年,建国北路从艮山门向北延伸,跨运河至朝晖路。2002年又延长至文晖路,与东新路相对。至此,建国北路全长2725米,全在下城区地域内。

建国路宋时在城外,多是荒野,狐兔争奔,偶有庵庙犬吠,亦仅天籁生机而已。绍兴三十二年(1162)高宗传帝位于孝宗,做了太上皇,断茅山河水筑德寿宫,又将城东新门外以北一大片地揽入东御园(富景园),为德寿宫后圃,专养畜禽、艺蔬莳花,供官家享受。元初园毁,元末张士诚扩城东三里揽入城内,贴沙河成了护城河。本来地植桑麻、养蚕缫丝的菜市河沿岸乡民成了城里人,他们傍河筑巢起屋,依邻成片。东河(菜市河)遂成了杭城水陆运输的主干线,和东河平行的东街应运而生,市井繁忙,商贾辐辏。东街有个特点,东面巷弄曲而长(依荡建屋成巷),西面巷弄直而短(因为店门临街,后门是东河),商店作坊杂而全、小而多,差不多全是前店后(工)场的夫妻作坊。东街上多丝织零机户,大的机坊主有四五张织机,小的二三人拼凑一张亦算豆儿老板,真是“机杼之声,比户相闻”。东街上的商店、作坊亦大多是为丝绸业配套服务的工场。

遗迹

建国北路71号内水井,在住户客厅内。据住户说,此井除供给水洗涤外,还有救火之用。水井置于室内,在杭城十分鲜见。

地图信息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