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04 13:33
历史沿革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日本占领北平期间,为兴建东郊的工业区和西郊的“新北京” ,在今建国门和复兴门之处各拆除了一段城墙,形成豁口。当时未顾及建设城门,仅安装了简易的铁栏杆(一说为铁门)。 1940年代初,日伪当局曾拟过新开豁口城门的名称,初定东豁口名“启明门” (寓意“旭日启明”),西豁口名“长安门”,但迟迟未正式使用,人们仍称这两处为“豁子”。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11月,改启明门为“建国门”。但仍未建正规的城门。中国北京市建国门于1969年兴建中国北京地铁时拆毁。1977年,在北京市建国门原址处兴建北京市建国门立交桥。建国门外大街西起北京市建国门桥,东到北京市国贸桥(大北窑)。中国北京市建国门外大街1947年前为一条沙土路,曾名“东长安街”(含现北京建国路大北窑至八王坟段)。1955年随着兴建南使馆区和永安里统建住宅区,该大街拓宽改筑,铺沥青路面,并定名为“建国门外大街”。1983年又进行了改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