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州

更新时间:2024-04-11 10:33

建州,辽朝明朝初年设置的辽太祖设立建州保静军节度使,治所在永霸县。下辖永霸县、永康县、永和县(后属榆州)、阜俗县(后属利州)。

历史沿革

唐朝时期:为崇州地,设昌黎县。

辽朝时期:辽太祖置建州保静军节度使,辖永霸、永康、永和(981年—1014年,后属榆州)、阜俗(986年—998年,后属利州)四县。建州城早期位于今辽宁省朝阳县木头城子镇,辽圣宗时为避水患,迁址于今朝阳市龙城区大平房镇黄花滩村建州城址处。金、元、明沿袭。

金朝时期:金太宗天会二年(1124年)金朝夺得建州。金熙宗皇统三年(1143年)降为刺史州,为兴中府节度下辖。金章宗泰和八年(1208年)为下等刺史州。金宣宗贞祐三年(1215年)废弃于蒙古。

元朝时期:沿袭金代设建州,属辽阳等处行中书省大宁路管辖,为大宁路九州之一。

明朝时期:洪武年间废州。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二月置营州右屯卫驻建州城,隶属大宁都指挥使司(今宁城)。永乐元年,大宁都司各卫或迁或废,军民内迁,此后包括建州在内,东至兴中(今朝阳)西至大宁(今宁城),皆为蒙古兀良哈部牧区。

历史文献

辽史·地理志》:“建州,保静军,上,节度。唐武德中,置昌乐(黎)县。太祖完葺故垒,置州。汉乾祐元年,故石晋太后诣世宗,求于汉(人)城侧耕垦自赡。许于建州南四十时给地五十顷,营构房室,创立宗庙。州在灵河(今大凌河)之南,屡遭水害,圣宗迁于河(今大凌河)北唐崇州故城(今建州城址处)。初名武宁军,隶永兴宫,后属敦睦宫。统县二:永霸县、永康县——本唐昌黎县地”。

《五代史》:“自辽阳行十数日,过义州(今义县)、霸州(今朝阳),至建州。胡氏曰:建州之南为义州(今义县),建州之北则土河(今老哈河)。土河之北,则契丹中京大定府也”。

读史方舆纪要·北直四》:“建州城,(大宁)卫东南四百余里。唐武德初,尝置昌黎县,属崇州五代初,契丹置建州保静军于此。汉乾祐初,故晋李太后请于契丹主耶律兀欲(辽世宗耶律阮),愿依汉人城寨之侧,给田以耕桑自瞻。许之。乃自黄龙府迁于建州南四十里,给地五十顷,令从者耕以自给”。

辽志》:“(建)州在灵河(今大凌河)南,屡遭水患。契丹主隆绪(辽圣宗耶律隆绪)时,又迁于河(大凌河)北,即唐之故崇州城治焉。初曰武宁军,后曰保静军。金因之。元亦曰建州城。明初废”。

《金志》:“本唐昌黎县地,辽置永霸县。又析置永康县,俱属建州。金废永康县。元复改置建平县为建州治,明初废”。

《金人疆域图》:“建州南至燕京千二百四十五里。永霸废县,建州属县也”。

元一统志》载:“建州城,东西二百七十丈,南北三百六十丈,周十里有奇,四门,蒙古名“喀喇城”。城西北有浮图(今黄花滩塔)十七级,周十二丈,其旁又有小浮图七级,周四丈”。

塔子沟纪略》载建州城:“附近蒙古居民,多在城内旧房基处创挖砖石,亦有掘得他物者,维时附近之家,岁有火灾,蒙民居住不安,地主台吉俄木河图,延请番僧善堪舆者,问以岁岁失火之故,番僧云‘掘动古基,故遭回禄’,台吉率众蒙民,宰牛祭祷,至今永无水患”。

地理信息

坐标点说明:坐标点选取为辽宁省朝阳市龙城区大平房镇黄花滩村。该村现存建州城址(后期建州城所在地)。故选取该村为建州坐标。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