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08 15:48
古代 洛阳 城门名。《文选·谢庄》:“经 建春 而右转,循 阊阖 而迳渡。” 李善 注引《河南郡境界簿》:“ 洛阳县 东城,第一 建春门 。” 南朝 梁 江淹 《齐太祖高皇帝诔》:“傍 建春 而南跸,径 宣阳 而东践。” 隋唐洛阳城规模很大,仅外郭城就有8个城门,其中东墙有3个门,自南向北为永通门、建春门(隋名建阳门)、上东门,建春门是东三门里中间的那个门。
建春门内住宰相
唐代建春门,不在洛河之北,而在洛河之南,地处今李楼镇的中岗村与楼子村附近。
当时,洛阳共有112坊,洛河之南有83坊,洛河以北有29坊(引自王铎《洛阳古代城市与园林》)。里坊是城市居民社区,各坊四边长度为三百步,合一华里,故称里坊,简称里。
洛南东城墙一线,从北到南依次有延庆里、静仁里、仁风里、怀仁里、归仁里、利仁里、永通里、里仁里。建春门在怀仁里与归仁里之间。这就是说,从建春门的北侧到洛河还有四坊,还有四华里。
建春门内紧挨着的这几坊,当年住过名人。
建春门北侧仁风里住过宰相魏元忠,此人秉性坚忍,百折不挠,武周时期,他数次被贬流放。武则天重用的周兴、来俊臣、二张兄弟,都和魏元忠过不去。面对这几个“凶猛动物”,别的大臣唯恐避之不及,魏元忠却敢直面斗争。一次,“二张”的家奴犯了法,魏元忠立马下令乱杖将其打死了。还有一次,酷吏来俊臣陷害他,他直接当着武皇的面说:“这周兴就是想杀我而求富贵!”武则天听他这么说,也就没有杀他。他软硬不吃,经常惹事,屡涉险境,但每次都化险为夷,一直活到70多岁。仁风里还住过一个诗人——杜甫,不过那时他还不会写诗。杜甫出生在巩县南瑶湾村,其母早丧,他一岁到六岁被寄养在东都建春门内仁风里,这里是他的二姑家。二姑待他很好,把他当亲儿子看待,他在这里度过了愉快的童年。
建春门内南侧归仁里住过牛僧孺,他是唐穆宗、唐文宗时的宰相。他最大的特点是不受贿赂。《唐书》这么记载:士族韩弘入朝为官时,其子暗地里贿赂了许多朝官。韩弘父子死后,皇帝派人助其幼孙清理财产,发现宅簿上“具有纳赂之所”,至牛僧孺名下,却写着“某月日,送钱千万,不纳”。穆宗看后大受感动,在选拔宰相时说“首可僧孺之名”。
牛僧孺曾与另一个宰相李德裕斗争,两人身后各有党人集团,老牛是牛党领袖,老李是李党领袖,两人都曾在洛阳居住,牛僧孺住归仁里,李德裕住龙门南平泉山庄,两人因为政见不同,斗得死去活来。白居易和牛僧孺关系好,经常到仁风里游玩,刘禹锡有时候也来,李德裕对这些很清楚,但好像并不在意,还向皇帝推荐白敏中(白居易的堂弟)做宰相。
按照建制,各里坊四边长度为三百步,合一华里。但前几天我查史料后发现,并不完全是这样——靠近洛河的延庆里、嘉猷里等里坊都达不到“尺寸”,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这一带靠近洛河,居民都不愿意来此居住。每当洛阳发洪水时,洛河岸边的里坊首先被淹,洛阳城东和城东南角地势低,所以从建春门到永通门,再到长夏门一带,居民不多,路宽人稀。
但白居易、刘禹锡、牛僧孺等人,喜欢在这一带居住,不为别的,只为城东有好风景。刘禹锡曾写过一首诗:“金谷园中莺乱飞,铜驼陌上好风吹。城东桃李须臾尽,争似垂柳无限时。”再看李白的《洛阳陌》:“白玉谁家郎,回车渡天津。看花东陌上,惊动洛阳人。”这两首诗,都在间接地写城东桃李花美。刘禹锡写的是感伤,说“城东桃李须臾尽,争似垂柳无限时”,他这是在咏史,我们可以理解。李白玩的是审美,他描写一个洛阳富家子弟,驾着宝马香车,驶于天津桥上,忽然决定要去城东看桃李,掉转车头就向建春门而来,其果断举止和风流潇洒,引得洛阳人观看。
洛阳八小景中,本来就有“东城桃李”一景,东城,本指隋唐东都皇城宫城东边的一个夹城。过去我们认为,“东城桃李”指的就是东城街市中或私家园林中的桃李花,但根据唐诗和其他史料相互印证后,我发现这“东城”不是狭义上的“东城”,而应该是指城东地区,包括上东门外、建春门外、永通门外广大地域,因为从李白的诗《洛阳陌》来看,阡陌相连,必在城外,而且他强调“看花东陌上”,这个“东陌”便是“东郊”了。
为什么八小景说是“东城桃李”,而不说“城东桃李”呢?
我认为这是为了对仗。细看洛阳八大景和洛阳八小景,会发现它们各为四组,每组两景,两两对仗。譬如八大景中的“邙山晚眺”对“平泉朝游”,“金谷春晴”对“洛浦秋风”;八小景中的“东城桃李”,是为了和“西苑池塘”对仗,若写成“城东桃李”,就必须对“苑西池塘”,西苑是固定名词,隋炀帝时已有“西苑”之称谓,不能随意改动。
唐代诗人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则更明确地写了城东桃李:“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咱们只看其中两句,“洛阳城东桃李花”,明确是指“城东”,不是“东城”;“古人无复洛城东”,再次点明是洛城东郊。
李白是盛唐诗人,刘希夷是武周诗人,刘禹锡是中唐诗人,这几个人处于不同时期,都有诗赞美城东桃李,只能说明建春门外风景好!
当然,隋唐洛阳城损毁之后,金元明清时期,洛阳城缩水了,小小城郭只有四个城门,东门一度也叫建春门,1948年解放洛阳时,担任建春门主攻第一梯队的是我军三纵八师二十三团。该团的张明营长战前曾让一个战士去侦察,这个战士画了一张《东门敌情图》,图上画满各种奇怪的图和符号,甚至还画了一条死狗。
拿着这张图,张明糊涂了。小战士向他解释:大弧线是建春门,长线条是护城壕,上面的短线是桥,老百姓说上面有座桥可以过去。桥头圆圈是敌人的暗堡。张明问:“为啥还画上一条死狗?”小战士说:“这条狗跑上去就死了,说明那里有电网,我军要防备!”
张明表扬了小战士。部队经过强力攻城,于3月7日攻破建春门。军旅作家邓友梅当时也从这个门洞里冲进了洛阳城,他后来撰文说:有一年,他来洛阳开会,别的地方不去,先找东城门,结果没有找到,后来一问,早被扒掉了,他感到遗憾。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他将看到新建的建春门,目前效果图已出,只待再现雄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