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

更新时间:2024-07-27 08:35

开发区是指由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在城市规划区内设立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旅游度假区等实行国家特定优惠政策的各类开发区。

基本内涵

开发区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为吸引外部生产要素、促进自身发展而划出一定范围并在其中实施特殊政策和管理手段的特定区域;是地方政府为促进区域经济迅速发展而设置的专门机构。

据《2016-2020年中国开发区投资建设与转型升级研究报告》显示,自2008年国务院启动省级经开区升级工作以来,到2011年,纳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统计系统的经开区共计131家,其中东部地区66家,中部地区38家,西部地区27家。

到2012年底,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达到171个,其中东部84家,中部49家,西部38家,遍及全国各个省市区,普遍成为所在地区重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极。

截至2014年6月,全国共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15家,其中江苏省最多,有25家,其次是浙江20家,山东15家。

开发区的内涵主要有两层:一是新开垦的土地资源区域;二是挖掘、发现经济潜力的地区。一般是指尚未发挥资源和经济优势需要人为开发的新区域,以达到社会有限资源通过合理配置产生出最大的社会效益。

开发区资源包括三类:第一类是自然资源,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等;第二类是人力资源,包括劳动力资源、管理技术资源,体现在人的体力和智力等方面;第三类是资本资源,包括有形资本资源(基础设施、厂房、设备等)、货币资本资源和信息资本资源。

发展简况

简史

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在沿海开放城市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1984年5月,中国正式决定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并在这些城市先后建立了15个经济技术开发区。

1985年3月28日,正式动工兴建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享有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优惠政策的特殊经济区域。

1986年8月和1988年8月,又先后批准将上海市的闵行、虹桥和漕河泾开发区列为经济技术开发区。

至1993年初,中国已有13个开放城市建立了经济技术开发区,即沈阳、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宁波、福州、广州、湛江、上海。

随后,又相继决定将珠江三角洲、闽南厦(门)、漳(州)、泉(州)三角地带、长江三角洲以及山东半岛、辽东半岛辟为经济开放区,并着手在这些地区组建一系列经济技术开发区。

1992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在青岛开发区内设立了青岛保税区、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同年,青岛开发区与同处一地的青岛市黄岛区实行体制合一。

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铁岭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始建设,职能最大可能地使经济朝着预定目标发展。当然,在一些市场取向型改革的国家中,出于培育市场、扩大市场机制作用范围和力度的考虑,也开始在铁岭经济开发区有所发展了。

1995年,经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铁岭凡河新区和沈北新区之间,产业根基已基本形成。铁岭经济技术开发区参与了铁岭新城,铁岭凡河新区和腰堡新城,以及新台子新城和调兵山市的施工建设,并取得了很大成绩,投资环境最优的现代化产业重要集聚区,并取得了很大成绩,中国铁岭成为了适宜人居,适宜创业,适宜休闲度假,尊老爱幼,守孝道的美丽城市。

1995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辖区内的薛家岛被辟为省级旅游度假区。

2000年,经国家林业局批准,以辖区内的小珠山为主体建立珠山国家森林公园。青岛开发区现已初步形成以现代港口、先进技术、国际贸易、旅游度假为主要特色,集经济技术开发区、旅游度假区和新技术产业开发实验区于一体的现代化国际新城区。

至2003年底,青岛开发区所辖面积217.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2.6万,流动人口20多万。青岛开发区紧邻胶南、胶州两个人口超百万的城市,地理区位优越、腹地广阔、发展潜力巨大。

2001年4月,青岛市政府做出了《关于加快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的决定》,提出要把青岛开发区建设成为“青岛新的经济重心”的宏伟目标,确定了青岛经济发展重心向青岛开发区全面转移的战略决策,并赋予开发区一系列加快发展的权限。青岛开发区将按照“经济国际化、以港兴区、区域城市化、科教兴区”四大战略积极推进各项事业的发展,最终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性的新城区。

2005年12月,铁岭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铁岭市委、市政府批准成立。

2015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滚石上山、爬坡过坎”这一关键阶段,为巩固扩大东北地区振兴发展成果、努力破解发展难题、依靠内生发展推动东北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国家发改委今年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推动东北振兴战略扎实向前推进。首先重大政策文件贯彻落实取得了新进展,国家发改委加快落实28号文件确定的76项重点任务,围绕重点领域积极出台具体实施细则和实施方案。按月协调推进28号文件配套的139项重大项目,将东北地区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分类纳入到国家重大工程包。

概况

2015年,国家级开发区逆势突围,145家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和219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均突破8.5万亿元,双双实现平稳增长。未来随着“互联网+”、“一带一路”等战略的深入推进,智慧园区、中外合作产业园、产城融合示范区、“区中园”等新业态和新模式将不断涌现。

国家级开发区(包括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级经开区)数量从2011年的219家增长到2015年的364家,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3.5%。国家级开发区数量在2012-2013年间快速增长后,进入到平稳增长阶段。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大背景下,国家级开发区的审批更为审慎,2014年新获批国家级开发区共9家,增长率仅2.8%。2015年,新获批国家级开发区达到31家,增长率为9.3%。截至2015年底,国家级高新区共145家,国家级经开区共219家。

基本职能

开发区,设有相应的管理委员会、投资公司,投入资金,对本辖区进行开发、建设,具备政府职能部门的性质,其主要管理人员一般是当地政府行政管理的高层人员。

它根据国家相关外资产业政策,对外国直接投资企业的鼓励类项目进行税收减免(如企业所得税的两免三减半),优惠提供工业用土地和其他一些优惠政策,吸引各种资金和实体投资办厂,办公司。一般这种规划出来的地方都比较大,配套设施齐全,招商引资后能带动当地经济起飞。像中国-新加坡两国政府合作开发的苏州工业园,天津开发区等等都是成功的例子。

加强标准体系建设。改革标准体系和标准化管理体制,组织实施制造业标准化提升计划,在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开展综合标准化工作。发挥企业在标准制定中的重要作用,支持组建重点领域标准推进联盟,建设标准创新研究基地,协同推进产品研发与标准制定。制定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团体标准,建立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

发展历程

开始起步阶段

1984年,国家批准兴建了大连、秦皇岛等14个经济技术开发区,标志着中国开发区的正式诞生。1985年7月,中国科学院与深圳市政府联合创办中国第一个高新技术开发区——深圳科技工业园区,拉开了创办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序幕。此后,在经济、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浪潮的驱动下,各类开发区开始出现。

这一时期,是中国开发区建设的摸索阶段,一方面,由于缺乏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吸引外资和引进技术的能力较弱,开发区的发展速度较为缓慢;另一方面,开发区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模式,极大的刺激了各地政府和投资商的热情,使得国家级开发区的形式和内容日趋丰富,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高速发展阶段

1992年至1994年,国务院第二批批准了营口、长春等18个经济技术开发区。2000年至2002年,国务院第三批批准了合肥、郑州等17个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同时,各省市也都在建立各自的开发区,全国范围掀起了设立开发区的热潮,各种类型、各种级别的开发区建设呈现迅猛发展之势。这是中国开发区历史上大规模扩张的时期,中国的对外开放区由东部沿海向沿江、中西部内陆城市发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在这一阶段,开发区以吸引大型跨国公司为主,大规模、成批量的引进外资,项目的档次明显提升,而且带来了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理念,这直接推动了中国工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国的产业结构也由单一转向多元化,实现工业规模和工业实力的积累,同时使老工业基地得以复苏。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很多地方盲目建立开发区,开发区过多、过滥,盲目占地、开而不发的现象比较严重。因此,国务院对开发区采取了大规模的整顿和清理,使开发区的环境得以净化,发展显著的开发区也得以成长。

规范调整阶段

加入WTO后,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联系更为紧密,开发区作为对外开放的排头兵,其与世界经济的关联度进一步增强,外向型经济受国际市场的影响也陡然增大。国内外经济环境和政策的变化使开发区利用外资减少,外向型经济的风险也暴露出来,各个开发区在招商引资中面临激烈的竞争,开发区分化明显,高效益与浪费土地的现象并存,开发区进入了规范、调整和稳定发展的阶段。

国务院办公厅于2003年8月份下发了《关于清理整顿各类开发区加强建设用地管理的通知》,同年底,发改委、国土资源部、建设部以及商务部又共同发出了《关于清理整顿各类开发区的具体标准和政策界限的通知》,对国内存在的各类开发区进行了整顿和清理,对国家级的开发区的用地也加强了管理,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这一阶段,开发区在吸引新投资的同时,着重培养区内发展良好的企业,实现资本经营的新突破,形成区内的核心竞争力。开发区在追求产出值的同时,更注重集约化发展,注重产业的升级。但随着优惠政策的淡出,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导致土地成本上升,用什么吸引资本成为每个开发区中重点思考的问题。开发区进入了服务为主的发展阶段,各开发区都在尽力完善服务体系以吸引资本。

投资排名

2010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环境综合评价通报,总指数位于前十名的国家级开发区依次是天津、苏州、广州、昆山、青岛、烟台、北京、上海漕河泾、大连、杭州。天津开发区连续第14次排名第一。 2009年国务院启动省级开发区升级工作以来,先后批准74个省级开发区升级,到目前为止,国家级开发区已有128个。商务部将90个开发区纳入2010年综合评价,其中包括36家新升级开发区。

与2009年评价结果相比,在总指数方面,排名前十的开发区依然是东部开发区,与上年排名相同,天津开发区位居榜首,赢得商务部开展该项评价以来的“十四连冠”。排在第11名至第20名的依次是上海金桥、南京、长春、沈阳、合肥、长沙、哈尔滨、宁波、芜湖、扬州。

在中部地区21家国家级开发区中,综合评价总指数位于前十名的依次是长春、合肥、长沙、哈尔滨、芜湖、武汉、南昌、郑州、太原、安庆。而在西部22家国家级开发区中,排名前十的依次是西安、成都、乌鲁木齐、昆明、重庆、德阳、呼和浩特、银川、陕西航空、陕西航天。

在参加评价的36家新升级开发区中,综合评价总指数排名前十的依次是扬州、徐州、廊坊、东营、德阳、潍坊滨海、安庆、马鞍山、日照。

本次评价结果由8项指数综合得出,包括综合经济实力、基础设施配套能力、经营成本、人力资源及社会责任、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环境、管理体制建设、发展与效率指数。

经过综合评价分析,2010年90个国家级开发区在综合经济实力、技术创新环境和基础设施配套能力三个方面存在的差异最大,成为总指数差异的主要因素;其后依次为发展与效率、人力资源及社会责任、管理体制建设三个方面;而各国家级开发区在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经营成本两个方面的差异最小,即对总指数的影响最小。

类型划分

开发区分为国家级与省级两个等级。国家级开发区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开发区,省级开发区是指由省级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开发区。

国家级开发区主要包括: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出口加工区保税区、台商投资区、边境合作经济区、国家旅游度假区等类型,它们虽都具有享受特殊经济政策地域的共同特性,但相互之间也有明显的差别。

省级开发区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类是经济开发区,功能类似于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一类是工业园区产业园区),功能以发展各类工业项目为主,其中还包括一部分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经济技术开发区

由国家划定适当的区域,进行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集中兴办一两项产业。同时是给予相应的扶植和优惠待遇,使该区域的经济得以迅速发展。开发区由某一个地方政府规化一个专门的区域,成立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和开发区投资有限公司,投入资金进行开发区的载体建设,比如《七通一平》,《九通一平》等等。开发区也具有政府职能部门的性质,开发区的主要管理人员经常是当地政府行政管理的高层人员来兼任或专职。

高新技术开发区

指中国在一些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建立的发展高新技术的产业开发区。

高新技术的范围包括:微电子科学和电子信息技术,空间科学和航空航天技术,材料科学和新材料技术,光电子科学和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生命科学生物工程技术,能源科学和新能源、高效节能技术,生态科学和环境保护技术,地球科学和海洋工程技术,基本物质科学和辐射技术,医药科学和生物医学工程,其它在传统产业基础上应用的新工艺、新技术。高新技术范围将根据国内外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而进行补充和修订。

高新技术企业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经济实体,兴办高新技术产业,必须具备国家科委《关于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和办法》中规定的条件。认定工作由省、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的科学技术委员会主管。

高企兴办者向开发区办公室提出申请,经核定后报省、市科委批准。高新技术产业享受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各项优惠性政策。如享受进出口货物的关税优惠,为生产出口产品而进口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免领进口证,经批准可设立技术进出口公司,享受外贸经营权,可通过银行发行债券以筹集资金,基本建设投资可优先纳入当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可以免购国家重点建设债券,可以自行制定产品试销价格或自行定价,可以对用于高新技术产品生产的仪器、设备实行加速折旧,五年内企业交税收新增部分可用于开发区建设,安排劳动就业和招收职工时可得到优先考虑等,国家对高新技术产业采取优惠政策是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行之有效的措施。

1988年8月,中国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计划-火炬计划开始实施,创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被明确列入火炬计划的重要内容。在火炬计划的推动下,各地纷纷结合当地特点和条件,积极创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1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共批准建立了53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区以来,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得到了超常规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道路。

中国现已建成30多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取得了显著成绩。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兴建有利于促进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它对于中国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传统产业的改造,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国际竞争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成立高新技术开发区,也会成立高新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简称管委会,负责统筹管理及招商等,可以与其联系。

保税区

出口加工区

边境经济合作区

省级开发区

省、市级开发区是纳入《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管理的产业园区,是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区域经济的重要支撑,是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发挥着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引领产业结构升级、带动地区经济发展、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等重要作用。

研究制定产业园区发展规划是落实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提升园区发展水平的客观要求,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做好规划研究工作对于充分发挥园区比较优势、科学开展招商引资、切实提升园区核心竞争力等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整合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要素,以前瞻的眼光、科学的理论、客观的实践和详实的数据,对园区产业项目作宏观的、方向性的计划、筹划和谋划。主要包括产业园区的现状、目标、动力结构、产业结构、市场结构、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服务机制等内容。

国家级经济开发区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名录(共221个)

省份(数量)

北京(1个)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天津(6个)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西青经济技术开发区、武清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子牙经济技术开发区、北辰经济技术开发区、东丽经济技术开发区

河北(6个)

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石家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唐山曹妃甸经济技术开发区、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

山西(4个)

太原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同经济技术开发区、晋中经济技术开发区、晋城经济技术开发区

内蒙古(3个)

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巴彦淖尔经济技术开发区、呼伦贝尔经济技术开发区

辽宁(9个)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大连长兴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锦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盘锦辽滨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沈阳辉山经济技术开发区、铁岭经济技术开发区、旅顺经济技术开发区

吉林(5个)

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四平红嘴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松原经济技术开发区

黑龙江(9个)

哈尔滨经济技术开发区、宾西经济技术开发区、海林经济技术开发区、哈尔滨利民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庆经济技术开发区、绥化经济技术开发区、牡丹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七台河经济技术开发区、双鸭山经济技术开发区

上海(6个)

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上海金桥出口加工区、上海化学工业经济技术开发区、松江经济技术开发区

江苏(26个)

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南京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苏州工业园区、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镇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锡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太仓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张家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靖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吴中经济技术开发区、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宜兴经济技术开发区、浒墅关经济技术开发区、沭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城经济技术开发区

浙江(21个)

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宁波大榭开发区、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绍兴袍江经济技术开发区、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长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嘉善经济技术开发区、衢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义乌经济技术开发区、杭州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绍兴柯桥经济技术开发区、富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宁波杭州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

安徽(12个)

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马鞍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安庆经济技术开发区、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滁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池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淮南经济技术开发区、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宣城经济技术开发区

福建(10个)

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厦门海沧台商投资区、福清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漳州招商局经济技术开发区、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漳州台商投资区、泉州台商投资区、龙岩经济技术开发区、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

江西(10个)

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上饶经济技术开发区、萍乡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昌小蓝经济技术开发区、宜春经济技术开发区、龙南经济技术开发区、瑞金经济技术开发区

山东(15个)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邹平经济技术开发区、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招远经济技术开发区、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胶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聊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威海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

河南(9个)

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漯河经济技术开发区、鹤壁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封经济技术开发区、许昌经济技术开发区、洛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新乡经济技术开发区、红旗渠经济技术开发区、濮阳经济技术开发区

湖北(7个)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襄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荆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鄂州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

湖南(8个)

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宁乡经济技术开发区、湘潭经济技术开发区、浏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娄底经济技术开发区、望城经济技术开发区

广东(6个)

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

广西(5个)

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国-马来西亚钦州产业园区

海南(1个)

海南洋浦经济开发区

重庆(3个)

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万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

四川(8个)

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遂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宜宾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内江经济技术开发区

贵州(2个)

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

云南(5个)

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曲靖经济技术开发区、蒙自经济技术开发区、嵩明杨林经济技术开发区、大理经济技术开发区

西藏(1个)

拉萨经济技术开发区

陕西(5个)

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陕西航空经济技术开发区、陕西航天经济技术开发区、汉中经济技术开发区、榆林经济技术开发区

甘肃(5个)

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金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水经济技术开发区、酒泉经济技术开发区、张掖经济技术开发区

青海(2个)

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格尔木昆仑经济技术开发区

宁夏(2个)

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石嘴山经济技术开发区

新疆(9个)

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奎屯经济技术开发区、阿拉尔经济技术开发区、五家渠经济技术开发区、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甘泉堡经济技术开发区、库车经济技术开发区

边境经济合作区

截止2015年9月,全国共有17个边境经济合作区。

边境经济合作区(共17个)

内蒙古(2个)

满洲里边境经济合作区、二连浩特边境经济合作区

辽宁(1个)

丹东边境经济合作区

吉林(2个)

中国图们江区域(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和龙边境经济合作区

黑龙江(2个)

黑河边境经济合作区、绥芬河边境经济合作区

广西(2个)

凭祥边境经济合作区、东兴边境经济合作区

云南(4个)

畹町边境经济合作区、河口边境经济合作区、瑞丽边境经济合作区、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

新疆(4个)

伊宁边境经济合作区、博乐边境经济合作区、塔城边境经济合作区、吉木乃边境经济合作区

产业开发区

产业开发区(共58个)

北京(1个)

中关村科技园区

湖北(2个)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襄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江苏(4个)

无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常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辽宁(4个)

沈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铁岭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鞍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天津(1个)

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

陕西(3个)

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宝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四川(2个)

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绵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广东(6个)

广州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惠州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珠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吉林(1个)

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黑龙江(2个)

哈尔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贵州(1个)

贵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湖南(2个)

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株洲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江西(1个)

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福建(2个)

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

山西(1个)

太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内蒙古(1个)

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安徽(1个)

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新疆(1个)

乌鲁木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重庆(1个)

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浙江(2个)

宁波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广西(3个)

桂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河南(3个)

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洛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信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宁夏(1个)

兰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河北(2个)

石家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国电谷

山东(6个)

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淄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潍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临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吉林(1个)

吉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上海(1个)

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海南(1个)

海南国际科技工业园

云南(1个)

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管理模式

1.苏州工业园区:工业园管理委员会(简称SIPAC)是苏州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园区管委会为投资者提供从企业设立、开工建设、劳动用工到生产经营各阶段的“一站式”快速服务。园区开发建设实行政企分开。园区管委会作为苏州市政府的派出机构在行政辖区范围内全面行使主权和行政管理职能;中新双方财团合资组建的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CSSD)负责开发建设,主要是基础设施开发、招商引资、物业管理、项目管理、咨询服务、产业开发、风险投资等业务。

2.上海嘉定高新区:嘉定高新区管理委员会受嘉定区人民政府委托行使政府职能,管理委员会和工业区开发总公司合署办公,管委会下设外商服务中心、招商部、土地所、工程部、地区部、办公室、劳动所、物业公司、绿化公司等职能部门全面负责区域内的规划实施、招商活动和社区管理。对投资总额在3000万美元以下的鼓励类项目,1000万美元以下的允许类项目实行“一站式审定”和“一条龙服务”,并设置有海关、工商、税务、财政、劳动力介绍、银行、法律服务、保安等机构,能提供全方位的配套服务。

3.苏州高新区: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是苏州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代表市人民政府领导与管理开发区范围内的经济、科技和社会事业,协调各部门和各单位在开发区的工作。开发区管委会受市人民政府的委托,行使以下经济和行政管理权限:

(1)依法制定和实施开发区行政管理的具体规定和投资办法;

(2)制定并组织实施开发区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规划;

(3)按照规定的权限审批投资者在开发区的投资项目;

(4)管理开发区内的房地产开发;

(5)组织兴办和管理各项基础设施及公益事业;

(6)依法管理、指导和监督开发区的企业事业单位;

(7)按照国家规定处理开发区涉外事务和进出口事务;

(8)领导开发区内市人民政府所属各行政管理部门相应的机构;

(9)行使市人民政府授予的其他职权。

4.西安高新区:“小政府、大社会,小机构、大服务”模式是其重要特征。其管理体制有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决策层,即高新区建设领导小组。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市政府和省直有关部门及部分区县主要领导为成员,负责制定高新区整体规划和发展目标,协调解决高新区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第二层次是管理层,即以“精简、高效、服务”著称的高新区管委会。管委会是市政府的派出机构,被授予市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具有一级财政权限以及规划、建设、土地开发、项目审批权、劳动人事、进出口业务等经济管理和部分行政管理职能,市政、市容、物价等业务由市级主管部门授权委托管理。这种管理体制的特点是:管委会有别于一级政府,却具有市级经济管理和部分社会事务管理权;不同于企业,但具有企业化运作的机制。另外,管委会内部机构不与区外政府部门对口设立,管理人员不到100人,对口市上60多个部门。这种精干、高效的管理机制,为高新区的快速发展注入了活力,并将政府行为优势及企业行为优势发挥到了极致。

第三个层次是经营服务层,即管委会下设的高科集团。管委会主任兼高科集团董事长。第一次创业时期(1991-2001),管委会与高科集团的关系实际上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但进入第二次创业时期(2002-),除党组织外,管委会与高新集团已经分家。该集团实行企业化运作,通过房地产滚动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技术引进、产品推销等方式为区内企业提供服务。

5.重庆特色高新技术园:成立了重庆市特色高新技术园区规划建设领导小组;由一位副市长任组长,一位副秘书长和市经委一位负责人任副组长,成员单位由市经委、市计委、市农办、市建委、市科委、市外经委、市财政局、市国土房管局、市规划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工商局、市劳动保障局、市环保局等部门组成。该小组负责全市特色工业园区建设的审核,负责拟定相关政策法规。并依据“精简、统一效能”的要求建立了具有较强协调能力的园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负责园区的对外招商、项目申报和全方位服务。

管理体制上,实行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首先成立园区管理委员会,管委会作为政府的派出机构,代表政府审批、决定高新技术园区的有关事项,对高新技术园区的开发建设实施统一领导和管理。管委会拥有包括项目审批、城市规划、土地审批、工商管理、劳动人事、进出口业务等各项行政管理权。有的高新技术园区还拥有一级财政,一般具有建设性财政的特点,建设性支出比例很高。

在进行实际建设时,成立高新技术园区开发建设公司。高新技术园区开发建设公司是拥有政府背景的投资建设主体,实行企业化运作,承担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开发建设公司可以由政府单独投资,也可以由政府和企业联合投资、甚至完全由企业投资。

转型升级

开发区向来是地方经济增长的引擎,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原有的管理体制和模式也正在悄然发生改变。

定位

据悉,商务部国家发改委等部委已派出工作组到各地对开发区的管理体制进行大调研。而从调研的情况来看,关于开发区的管理模式问题,有不同的声音:一种声音认为,向新型行政区体制转型是开发区管理体制创新的必然趋势;另一种声音认为,政府的管委会体制较为灵活高效。

在对东部地区多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一项研究表明,开发区经济总量占所在城市GDP比例的平均值为13%,区内产业结构中服务业比例平均达23%,其开放水平占据当地高点,对城市化率的贡献也非常明显,开发区对地方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有关专家指出,为外部环境所迫,“十二五”是国内开发区的“急速转弯期”,开发区面临着区内产业和自身功能的双重转型升级。

中国的开发区已逐渐形成沿海接单、内地加工、服务于珠三角、长三角两大中心的模式。开发区下一步的产业选择应该更多地指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资源节约型产业和科技创新型产业。从产业链的角度看,就是精选中游产业,同时向上、下游延伸,努力发展“配套经济”、“总部经济”。

而园区作为产业发展的平台,自身的功能也面临着转型升级。据介绍,国际上工业园区的发展已走过了五个阶段:劳动密集型园区、资本密集型园区、技术密集型园区、创新战略型园区和信托网

目前国内大部分开发区还停留在第一代或第二代的水平,东部沿海地区则有一部分园区先行进入了第三代,成为资本密集型产业的集聚区。在国家力推自主创新的大背景下,它们也将是执行创新战略的先行者,多学科、知识交叉型产业将成为这一类园区的主导选择。

改革

中国开发区主要有两大管理模式:管委会(或功能区)体制较为简单灵活,但难以与开发区的发展规模相匹配;开发区与行政区合一的管理体制便于协调,但容易造成运行成本高、财力不足的问题。

随着开发区范围的逐步扩大,功能的逐步多元化,以及特殊政策的逐步消除,很多开发区的功能呈现出由单一工业化的经济功能区向多功能新城区发展的趋势,其管理体制也相应从派出机构代行职能的准政府向一级行政区的新型行政体制转型。

上述趋势已在国内一些地方出现,比如青岛开发区跟黄岛区、宁波开发区与北仑区的合并,以及广州南沙区萝岗区的成立。该研究人员表示,这一管理体制的转变不是新体制向旧体制的简单复归,而是体制并轨基础上的创新,机构设置管理模式充分体现了“小政府、大社会、小机关、大服务”的原则。

不过,也有专家指出上述模式并非最佳选择。一方面,过多的行政机构增加了运营成本;另一方面,与单一的管委会体制相比在灵活性上较为欠缺。

审核公告目录

间隔12年之后,《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再次更新。2018年,国家发改委发布消息,经国务院同意,多部门联合公布了2018年版目录。其中,北京市所有开发区的定位、产业都进行了转型和升级。

2006年,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原建设部曾发布过一版清理整顿后的开发区《目录》,公告了全国符合条件的1568家开发区。刚刚公布的新版名单显示,全国开发区数量增至2543家,其中国家级开发区552家,省级开发区1991家。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