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化

更新时间:2023-03-22 19:36

异化(aIienation)是翻译理论术语,与“归化”相对,有中外归化和异化之争。

翻译理论

意义

与“归化”相对。

中外归化和异化之争

归化与异化之争,由来已久。无论西方还是东方,当翻译发展成自觉的规模性活动之后,就产生了归化与异化的讨论。在中外理论家的许多看法和主张中,不少人只看到矛盾的对立,强调归化和异化的矛盾对立和不可调和性。看不到对立矛盾的相互转化,在译文中的兼容性。对于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主张,中外语言学家各有其代表。国外的归化派主要代表人物是奈达(Eugene Nida),而异化派代表首推美国的韦努蒂(Lawrence Venuti)。前者提出了翻译中的“动态对等”(或曰功能对等)的概念,把译文的服务对象读者放到了首要位置。后者提出了“反翻译”的概念,刻意在目的语的文本中,在风格和其他方面突出原文之“异”。

我国译界在归化异化问题上似乎缺少挂帅人物。归化派在我国有着根深蒂固的传统,但耐人寻味的是,我国主张归化的头面人物似乎不在译界,而是文坛泰斗,学贯中西的钱钟书先生。他在《林纾的翻译》一文中写道:“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把作品从一国文学转成另一国文字,既不能因语言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存原有的风味,那就算得入于‘化境’。十七世纪有人赞美这种造诣的翻译,比为原作的‘投胎换骨’,躯壳换了一个,而精神资质依然故我。换句话说,译文对原作应该忠实得以至于读起来不像译本。因为作品在原文里决不会读起来像经过翻译似的”。

在科幻小说中,异化一词也常用到,人类的“异化”常常成为情节突变的引子。如在科幻小说《三体》中,独自飞向太空的飞船上的人们为了自保进行自杀残杀,相对地球人而言,他们就是被太空”异化“了的新人类。

异化派观点

而异化派的观点归纳起来,其主要理由有三:1.有必要让译文读者了解异国文化;2.译者应相信读者的智力和想象力能理解异国文化的特异之处;3.异国文化可以丰富目的语文化和目的语表达方式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