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兰克·梯利

更新时间:2023-12-13 15:25

弗兰克·梯利(Frank Thilly,1865—1934),美国著名哲学家和哲学史家,曾任教于密苏里州立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和康乃尔大学。在大学讲授哲学史多年。以其讲义为基础编写的哲学史著作《西方哲学史》一书在西方哲学界颇受好评,已成为美国各大学哲学系广泛采用的哲学史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弗兰克·梯利同时他著有《伦理学导论》。

个人简介

弗兰克·梯利1865年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的辛辛那提,1887年毕业于该州立大学,曾去柏林海德堡

留学,在德国,他受到了严格的哲学思考方法的训练。回国后先后在密苏里州立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康奈尔大学教授哲学与心理学,1915-1921年任康奈尔大学文学院院长,曾主编过国际伦理学杂志(1909),担任过美国哲学协会主席(1912)。著作有《西方哲学史》、《伦理学导论》等。

主要著作

1、《西方哲学史》

这本书就是梯利在康奈尔大学教书时编写的教材;出版于1914年,书一出版,立即被哲学界奉

为名著,在解放前的中国也有广泛的影响。 在这之前,几乎没有出版过像样的哲学史,大学里的哲学系也是为各种哲学流派所控制,很少讲授现代意义的哲学史课程。可以说梯利这本书,开创了哲学史教育的新局面,提供了哲学史编写的范本。从它以后,卷轶繁多的详细的哲学史开始编纂,中型的哲学史也有人重写,比如罗素就写过一本。梯利开创了一门学科。以前哲学史一类的书,充其量只能是“历史上的哲学”。它们只是罗列了历史上有过哪些哲学家,曾经提出过哪些观点,至于他们的内在联系,不是被忽视了,就是着墨不多。梯利不同,他在本书的序论里说,哲学史必须力求把每一种宇宙观放在它适当的背景中,把它看成是有机整体的一部分,把它同它过去、现在和将来文化的、政治的、道德的、社会的和宗教的因素联系起来。

梯利本人并不是重要的哲学家。一般来讲,哲学家写的哲学史最大的问题是带有哲学立场的偏见,因为他总是从自己的立场看待其它哲学家。哲学史家的哲学史则不同,他们介绍起哲学史来就能够比较客观,是纯粹哲学史家的哲学史。

2、《伦理学导论》

本书是一部导读性的伦理学著作。与时下的以说教为主的规范伦理学相异,本书追根溯源,从史的角度探讨了“伦理”即“道德”的起源及其存在的必要性,追问了人性中“德性”“至善”的最终根据。对于时下浮云蔽日的道德精神时空,本书不啻为一剂祛除迷雾的清新剂。

主要理论

就哲学史研究的方法而言,梯利指出,哲学史家不免有先入为主的成见,但“哲学史在很大程度上

是对哲学最好的评论者;某一体系由他的后继者所继承、演变、发挥或推翻,这就会暴露其中的错误和矛盾;这种体系又往往是新的思想倾向的起点” 。因此,哲学史家应尽量采取“不偏不倚和客观的态度”,尽量让每一位哲学家都“有机会充分地表明自己的论点” 。哲学史家不能单单用现在的标准来衡量过去的哲学,“评价一种思想体系,必须着眼于它本身的目的和历史背景,着眼于同它直接的前身和后继的体系相比较,着眼于它的前因、后果以及由它所引起的发展。”因此,梯利认为,研究哲学史的方法是历史的和批判的。就哲学研究的目的而言,“哲学史旨在有联系地阐述那为解决存在问题或使人了解我们的经验世界而作的各种尝试。”这里的“有联系地”是指“哲学史必须力求把每一种宇宙观放在它适当的背景中,把它看作是一个有机整体的一部分,把它同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文化的、政治的、道德的、社会的和宗教的因素联系起来” 。就哲学研究的意义而言,它有三方面的价值。首先,它帮助和满足有识之士解答存在的根本问题和研究人类在不同文明阶段对这些问题的解答的兴趣。其次,“它有助于人们理解自己的时代和其他的时代,通过揭示各种思想所以局的根本原理,使我们弄清过去的和当代的伦理、宗教、政治、法律和经济思想。”最后,“它对哲学思辨是一种有益的准备。它评述民族的哲学经验,从比较简单的推向更复杂艰深的思想结构,并训练人们做抽象思维。”

就哲学史研究材料的运用而言,梯利指出两种方法:第一手材料,即哲学家的著作,这是原始资料;第二手资料,即有关哲学家生平、学说的论述、有关哲学史的通论及专论、有关对某些学说的批评以及在各种书中对某些学说的引证。此外,涉猎所探讨的时代精神的其他领域,如科学、文学、艺术、道德、教育、政治和宗教等一切人类活动领域也是哲学史家要做的。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