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茨·哈尔德

更新时间:2024-05-30 16:29

弗兰茨·哈尔德(Franz Halder,1884年6月30日-1972年4月2日),德国陆军大将,出身于军人世家,54岁出任德国陆军总参谋长。

人物简介

1902年从军,1914年毕业于巴伐利亚军事学院。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任职于德军总参谋部,任巴伐利亚亲王利奥波德·马克西米利安·约瑟夫·玛利亚·阿努尔夫元帅的参谋军官。

1935年任步兵师长,获陆军少将军衔,1937年晋升为陆军中将。1936-1942年在陆军总参谋部先后任第二、第一总作战官。

1938年9月接替路德维希·贝克任陆军总参谋长。赢得对法战争胜利后的1940年7月19日晋升为陆军一级上将。策划了对苏的巴巴罗萨计划,在莫斯科战役失败,陆军总司令瓦尔特·冯·布劳希奇元帅辞职后,哈尔德成为德国陆军的实际指挥者。

1942年夏季战胜铁木辛哥后,因不同意分兵突击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两个方向,9月被解职入预备役。

1944年7月20日刺杀希特勒的事件发生后,盖世太保逮捕了哈尔德并指控他参与了这个阴谋。他被送入达豪集中营关押直到1945年才被盟军解放出来。

1945-46年为美军羁押,后于美军军史局合作研究“二战”史料直到1961年。

尽管1946年哈尔德在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上提供了不利于纳粹头目的证词,但对他持批评态度的人指出:哈尔德与希特勒的分歧仅仅是基于军事问题,而非对纳粹哲学的批判。

军旅生涯

哈尔德出身于巴伐利亚军人世家,1884年出生,是在父亲的教育影响下长大的。所以从小就想往成为一名出色的军人;他18岁开始服役。1914年毕业于军事学院,并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

1935年他成为师长。1936年调任陆军总参谋部第二军军长,1938年升任第一军军长。该年9月他接替老资格的贝克上将出任德国陆军总参谋长,参与策划、准备和实施侵略波兰、北欧、西欧和苏联的战争。

波兰战局

哈尔德精明干练,在制定计划和指挥作战上对陆军总司令布劳希奇帮助很大。进攻波兰前,他对未来战局进行了详细分析,指出:在地理和军事方面,德军具备迅速战胜波兰的一切条件。东普鲁士和帝国的其他州从北面和西面对波兰大部形成了地理上的合围之势。捷克斯洛伐克已经瓦解,扩大了德国军事力量的战略展开地区。德军可以从西部边界撤出重兵,而利用东部边界的轮廓,使用在武器装备上超过敌人的大量军队沿向心方向突击。在此情况下,假如波兰只依靠自己的力量作战,那么它就不可能指望战争会有好的结局。只有在波军未遭到合围,而适时实施退却,并隐蔽到纳雷夫河维斯瓦河对岸的情况下,德军的速胜才会有问题。

他信心十足地接着指出:现在看,波兰的军事部署是自相矛盾的。他们既想守住自己国家的全部领土,又想在东普鲁士当面采取进攻行动。假如他们决心利用纳雷夫河维斯瓦河桑河等水障碍只实施防御行动,并预防德军由东普鲁士西里西亚斯洛伐克实施突击来合围自己的一切企图,那么就会迫使德军进行阵地战,也许就能坚持到西方国家开始对德国进攻,威胁德军并使之从东线撤出重兵西调。

可是这种对德军不利的态势根据波兰人的思维方式永远也不会出现。因为波兰决不愿自动放弃西里西亚工业区、西部的大部分兵工厂秘罗兹纺织工业区,那样的退却对他们来说是不可思议的。经过周密伪装和充分准备的帝国军队战略展开和在战争一开始就应以大兵团和快速兵团实施突然突破,造成波兰军队难以在最后时刻实施退却的局面,尔后围而歼灭之。

德军陆军总司令布劳希奇指挥的对波兰的“闪击战”,基本上正是按哈尔德的观点进行的。这位总参谋长的高见对战役的胜利起了关键作用。当战争开始后,看着手头的战况进展报告,他对布劳希奇说:“看来我们赢定了,波兰军队一切都想掩护,所以在任何地方他们都不可能强大,那样的分散兵力同坚决进攻的帝国优势兵力作战能不失败吗?他们的战争概念太陈腐了。”

战争观念的更新是哈尔德注重学习和研究的结果。经常分析战例,得出最有成效的结论是他的一种嗜好。他不但自己这样做,还要求手下的参谋人员和情报人员都要这样。他讲过,德军战役的指挥决策,都要依据总参谋部的意见来完成,总参谋部的意见正确与否事关成败,切不可掉以轻心。

1941年对苏战局

从1940年夏季开始,消灭苏联已成为希特勒下一步战争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7月底开始具体准备拟制作战计划。当时德军第十八集团军参谋长马克斯中将从哈尔德那里受领了拟制对苏作战预案的任务。随后几个月,又根据这个预案拟制了作战计划草案,并在德军陆军总参谋部11月举行的军事导演中进行了检验,得到了进一步充实。12月5日,哈尔德向希特勒报告了计划拟制结果。他在报告中指出了把未来作战地区分割为两个部分的普里皮亚季沼泽地的重要性,而且特别重视该沼泽地北部。他认为在北部华沙到莫斯科之间的地区有较发达的道路网,便于实施大的战役。哈尔德判断苏军不会退到第聂伯河西德维纳河及其以远地区,因为再退他们就不能保卫自己的工业区了。因此,他计划实施坦克楔形突击,阻止苏军在上述河流以西建立绵亘的防线。

哈尔德的判断和对战役实施的见解基本上得到希特勒的赞同,随后便写入了1940年12月18日第21号训令中,这一训令是德军战略展开和以后实施初期战役的基础。根据这个训令,德国武装力量应做好准备,以便在结束对英战争之前,通过一次速决战打败苏联(“巴巴罗萨”计划)。1941年1月21日,哈尔德又根据第21号训令,按布劳希奇的指示颁发了陆军总司令部自己《关于战略展开》的训令,进一步明确了各集团军群和集团军的任务。这些任务将贯彻在整个作战过程。

哈尔德协助布劳希奇组织了准备参加东线作战的部队的训练,特别是冬季严寒下的适应性训练。为提高总参谋部在战争中的素质,他在芬兰军队总参谋长海因里赫斯中将首次访问德国时,不但同其进行了磋商,还请其为德军总参谋部的军官们作了关于苏芬战争的报告。以便了解、掌握苏军作战特点和作战能力。

由于哈尔德领导的总参谋部的高效率,尽管苏联与外界仿佛隔着一道铁幕,许多资料受到严密封锁,德军对于苏军军事实力、技术装备、人员来源和军火工业生产等情况还是都有了大概和较为准确的数据结论。判断出苏军共约有150个步兵师,35至40个摩托机械化旅(其中包括8至10个坦克师)和32个骑兵师。战争开始时,约有25个步兵师、7个骑兵师和若干摩托机械化旅会被拖在东亚边界等其他边境地区。这样,德军可以指望战争开始时只同大约125个步兵师、25个骑兵师和30个摩托机械化旅(内含6至8个坦克师)作战。而且,苏军军官的指挥素质和士兵的单兵素质都不如德军。德军最高统帅部对陆军总参谋部的工作很满意,对整个战争的前景充满了乐观精神。

1941年6月22日,德苏战争爆发。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在龙德施泰特元帅指挥下,突破苏联边境,直驱斯卢奇河德涅斯特河;中央集团军群在费多尔·冯·博克元帅统率下,在比亚韦斯托克明斯克首次大规模围歼战中消灭苏军近33万人,尔后攻向第聂伯河,北方集团军群在威廉·约瑟夫·弗朗茨·冯·勒布元帅率领下,横扫波罗的海沿岸各国,已越过西德维纳河

此时,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上将再次强调了他在对苏作战第一份报告中关于苏军想要保卫自己的工业区,那么第聂伯河及西德维纳河将构成其势必固守的最后一道防线的观点。他催促最高统帅部应力求以坦克部队的突击制止对方沿两河西岸建立绵亘的防御正面。苏军确实抓紧时间在几星期内沿两河西岸抢修了带防坦克壕的长长的野战工事,这就是“斯大林防线”。德军按哈尔德的计划,奉最高统帅部的命令与苏军在“斯大林防线”进行了激烈的争夺战,歼灭了苏军近50万。并包围了基辅大卢基,占领了斯摩棱斯克,进抵列宁格勒

这时哈尔德的阴影逐渐加深,他在日记中写道,我们计算苏军有150个师,可是当我们消灭了这150个师后,却发现前面还有300个师的敌人。当德军攻势极度紧张,希特勒同布劳希奇及总参谋长哈尔德对尔后的作战问题发生了分歧。3个集团军群越接近预定目标,这些分歧就越尖锐。除了战术观点不同,在战役观点上布劳希奇和哈尔德认为其主要目的是消灭苏联的武装力量,达到这一目的途径是向莫斯科进攻。希特勒却想首先夺占重要经济区,主张向乌克兰高加索克里米亚挺进。

哈尔德坚决支持布劳希奇的论点:只能力争消灭敌人武装力量,而不是追求次要目标,因为夺取军事胜利后,一切反正都会属于胜利者。他认为这是经过无数次考验的一条战略原则。不向莫斯科实施突击无论如何是不行的,主张坦克部队进行了休整和补充之后,应立即恢复对莫斯科的进攻。但是固执的希特勒拒绝了陆军总司令部的建议,并与总司令布劳希奇产生了深深的隔阂。还把陆军总司令部的作用降低到一个普通执行机关的作用。

基辅战役快要结束时,受到该战役胜利鼓舞的希特勒才下决心进攻莫斯科。但德军特别是坦克部队因连续作战已太疲劳,冬季也快要来临了。希特勒不管这些,他于10月2日下达了在全线转入进攻的命令。声称:终于创造了在冬季来临之前对敌人实施毁灭性突击的一切条件。“今年最后一次大交战今天开始了”。然而德军在进攻中遭到了一连串的失败。丢了罗斯托夫,受阻于列宁格勒,大雨雪使对莫斯科的突击陷于停顿。

11月13日哈尔德奉希特勒和布劳希奇的命令,在第聂伯河畔的奥尔沙陆军总部紧急召开了有各集团军群、集团军司令和参谋长参加的作战会议,决定是否继续向莫斯科进攻和各部队冬季攻势问题。所有高级指挥员中,只有费多尔·冯·博克元帅主张继续进攻。不愿放弃争取最后尝试一下胜利的陆军总部支持了他,特别是哈尔德认为年底前攻占莫斯科还有一线希望,想以此最后一拼重震陆军总部的威望。从11月17日开始至12月初,德军竭尽全力加速了攻击,但在苏军强有力的抗击下,这些攻击宣告失败。哈尔德的“通过一次速决战战胜苏俄”的愿望与他的元首想达到的这同一目的成了泡影。

失败的阴影使愤怒的希特勒接连免除了布劳希奇、博克、龙德施泰特、勒布、古德里安、赫普纳等高级将领的职务。他自任陆军总司令,并对哈尔德说:“作战指挥这样的小事人人都会。”这以后,哈尔德就只好给希特勒这个极不好提供参谋意见的人当参谋长了。而德军在希特勒这位最高统帅兼总司令的指挥下从1941年冬季到1942年春季始终处于苏联军队大反攻的打击下,丧失了战场的主动权。

哈尔德在2月将尽时,在日记中记下了这次冒险进攻俄国失败的兵员损失数字。他写道,到2月28日为止,兵员损失共计1005623人,相当于他的全部兵力的31%。其中死亡202251人,受伤725642人,失踪46511人,冻伤112627人。这还不包括匈牙利、罗马尼亚和意大利部队在俄国的重大损失。

1942年对苏战局

1942年3月15日,希特勒在庆祝英雄纪念日时,发誓要在夏季消灭苏军。他命令哈尔德制定了一个计划:1942年夏季在南方对苏军实施毁灭性突击,消灭那里的敌军重兵集团,通过夺取最重要的地区,在经济上严重削弱这一国家,使苏联人长期不可能积极作战。

在第一次哈尔科夫战役中,苏联铁木辛哥元帅的的猛烈突击打的南方集团军群的冯·博克元帅都沉不住气,要求动用预备队进行反突击,只有哈尔德比较冷静,指令继续放苏军深入,随后用克莱斯特坦克集团在在苏军突破口进行切断,一战消灭苏军24万,苏军西南方面军副司令战死。德军作战中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胜利的前景距他们越来越遥远了,斯大林格勒战场的危机已经在等待着他们了。

有两份情况使哈尔德对战争的前途陷入忧虑之中。在弗里茨·埃里希·冯·曼施泰因指挥作战的克里米亚半岛,1941年12月党卫军的一个师将雅尔塔市和邻近村庄的犹太人都集中起来进行了大清洗,约40000多人死在大屠杀中,尔后炸山埋尸(成千上万的遗骸于本世纪90年代被一场大暴雨冲露出来,纳粹罪证昭然天下)。这激起仇恨的做法只会增强对方的战斗信念和士气,对德军的战事会产生不利影响。

另一情况说明了苏军的战斗气势如何高昂强盛,就连那些女飞行员都在变幻莫测的天空夜以继日地同德军英勇战斗。斯大林颁布了成立3个全由妇女组成的空军团的命令,这些女战士驾驶着用胶合板制作的极易着火的双翼飞机飞往德军后方作战,还轰炸了南部港口新罗西斯克的纳粹总部。

她们每个人都执行过数百次轰炸任务,有的甚至达千次以上,每个晚上要飞行10至12次,困了就吃一种特制的巧克力糖。女机械师在暴风雪中通宵达旦地工作,把沉重的炸弹装上飞机。女射手和轰炸瞄准员由于轰炸机座舱不是密封的,在俯冲时太阳穴的毛细血管被鼓裂,耳朵里往外滴血,眼睛血红,疼得她们尖声喊叫。但她们从不畏缩,从不怕死,竟敢在月光朗朗的云层中进行德军简直难以置信的夜间攻击。你不得不佩服她们,她们干着男人该干的事,而且非常出色。吃过她们苦头的德军官兵,称她们是“黑夜魔女”。

这样的对手能战胜吗?哈尔德不得不以悲观的眼光看待现实,而现实又有一个斯大林格勒摆在面前,德军在这里损失惨重,进退两难。情况越来越使哈尔德领导的德国陆军总参谋部及对这一地段战况负责的B集团军群长官感到不安。此次大战役进展不利的事实越明显,他们的不安就越严重。哈尔德对苏军的作战能力进行了十分细致的分析,判断出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根本无法取胜,而且这个判断很快被证明是完全正确的,从而引起了陆军总部的极大忧虑。哈尔德依据自己的观察结果和见解给希特勒写了份报告,提出了自己对战事的警告和怀疑,这令希特勒大为不快。希特勒早就对哈尔德经常向他提意见不满,这种不满因哈尔德这个总参谋长的固执个性变得难以忍受,好像他正步前总司令的后尘总跟自己过不去,两人之间的争执日趋激烈。

被希特勒解职

曼施坦因元帅在回忆录中曾记载了哈尔德被希特勒撤职前的一件事:“……当我飞往北方履行新计划时,中途曾到希特勒大本营中去请示。我与参谋总长哈尔德大将,详谈作战问题,哈尔德明白地表示他完全不赞成希特勒的意见,在执行南方的攻势以外,又同时想攻下列宁格勒。但是他说希特勒却坚持这一点,而拒绝放弃上述主张。接着,当我问他,是否认为把整个第十一集团军从南面撤走,实际不会出问题呢,他说天知道。”

这时,我对于希特勒与其参谋总长之间的紧张关系殊感骇异,当着我的面,两人就发生了争执。由于苏军在我们中央集团军群地区中发动了一个有限的攻势,遂造成了一个局部的危机。于是这个问题被提到每日汇报中来加以讨论--事实上,这个危机使德军不能不调去七十二师。希特勒乘这个机会,谴责在前线战斗的人员。哈尔德却不惜犯颜力争,他指明部队的实力早已消耗过度,而军官和士兵的巨大损失更会产生对战斗力的影响。虽然哈尔德所说的话是非常客观的,却激起了希特勒的恼怒。他用极粗野的口气,质问哈尔德有什么权力与他唱反调,并且宣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他就是一个前线上的战斗员了。而哈尔德那时还没穿军装,论资格同他比军事常识,他自问比哈尔德对当前作战情况更具有绝对正确的判断能力。

这个场面是如此难堪,所以我立即离开了房间。直到希特勒平静了之后,才请我再进去。事后,我与希特勒的卫士长兼最高统帅部人事处长鲁道夫·施蒙特将军谈起时,曾对他说,总司令和总参谋长之间如此相处是不行的,元首应多听听总参谋长的意见,至少也应尊重总参谋长的人格和职务,否则哈尔德就只好自动辞职了。”

很不幸,此事让曼施坦因元帅说准了。在那场争执过后6个星期,也就是1942年的9月24日,希特勒撤了哈尔德总参谋长的职务。哈尔德这位在德军中比各集团军群司令都享有更高威望的年龄和服役时间最老的高级将领,走到了自己军事生涯的尽头。他的职位由蔡茨勒大将接任。

解职后的哈尔德被编入预备役。他在解职前后曾参与了反希特勒的密谋活动,也是谋反积极分子,但未参与组织谋杀活动。1944年7月20日谋杀希特勒事件发生后,他受牵连被捕,关在集中营里。

1945年德国投降,他被美军俘虏。后来在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受审,被判了徒刑。释放后,过起了闲居生活。哈尔德死于1972年。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