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伟

更新时间:2023-10-12 19:49

张一伟(1933年1月7日—2009年5月24日),祖籍安徽巢湖,中共党员,教育家,地质学家,社会活动家,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生前是中国石油大学教授,中国石油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

人物经历

1933年1月7日,张一伟出生。

1952年—1956年,入读于北京地质学院。

1956年—1958年,任教于北京地质学院。

195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8年—1962年,就读于莫斯科石油学院石油地质综合勘探专业,毕业后获得副博士学位。

1962年—1978年,先后任教于北京石油学院、华东石油学院。

1978年—1984年,任华东石油学院地质教研室副主任。

1984年—1986年,任华东石油学院勘探系主任。

1986年—1989年,任华东石油学院副院长。

1988年,晋升为教授。

1989年—1994年,任石油大学(北京)校长、党委书记。

1993年,遴选为为博士生导师。

1994年,任石油大学校长。

2002年,当选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

2005年,当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2009年5月2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6岁。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张一伟其主要学术成就有: 推动了盆地构造研究,发展了“地壳波状运动“学说,特别对板内含油气凹陷的形成、演化及油气分布规律的认识有重要的意义,弥补了板块学说的不足;不断进行各种类型复杂油气藏的科技攻关,推动和发展了油藏描述新技术;推动和从事油气成藏基础理论研究取得了创新认识和多项进展。

据2006年7月版《科学骄子》杂志显示,张一伟共发表论文30余篇,编著有《油气田勘探》《油气勘探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陆相油藏描述》等专著7部。

据2006年7月版《科学骄子》杂志显示,张一伟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 项。

人才培养

据2006年7月版《科学骄子》杂志显示,张一伟共获得优秀教学成果一、二等奖3项。

据2006年7月版《科学骄子》杂志显示,张一伟共指导培养研究生50余名。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个人生活

张一伟的妻子的是中国石油大学教授熊琦华。

人物评价

“张一伟长期在教学第一线潜心工作,为开拓学校的新局面、探索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规律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为中国石油行业的振兴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和心血,全部奉献给了中国的科技事业,把自己全部的聪明才智献给了中国的石油高等教育事业。他集教育家、地质学家、社会活动家于一身,建立了卓著业绩。作为著名教育家,张一伟多次强调‘唯有人的素质是不能引进的’,在国内备受推崇。他用辩证唯物论指导人才培养,提出‘不断完善人类’应是教育的本质和基本问题,强调培养学生应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尤其注重综合素质。他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为中国的石油工业培育了一批能攻坚能吃苦的高层次人才。作为地质学家,他严谨治学、注重实践,善于吸收新思想并在实践中发展创新,科研成果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作为学校卓有创见的领导者,他知人善任,爱护人才,尤其对青年学生、专家教授、归国留学人员、统一战线成员等各界人士,满腔热情,关怀备至,特别注意发挥他们的优势和特长,为学校建设贡献力量。张一伟德高望重,为人师表。在学生眼里,他慈祥智慧、雍容豁达,以独有的人格魅力,言传身教,为学生的成长倾注了毕生的心血;在亲人眼里,他春风化雨,骨肉相附;在处事方面,他诚信宽厚,淡泊名利,举重若轻,宽容大度;在人与人的关系方面,他推己及人,将心比心,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日常工作中,他兢兢业业,兼容并蓄,总揽全局;在日常生活中,他厚德载物,忠厚讷行,终身俭朴。他为党、为人民的事业,为中国石油大学鞠躬尽瘁、不懈奋斗的崇高精神,值得后辈学习和发扬光大。”(中国石油大学评)

“张一伟为石油高等教育事业呕心沥血数十载,无私奉献,成就卓著,他的教育思想与办学理念立意深远,观点鲜明,见解深刻,对国家、对民族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对高校教育工作者有着深刻的启迪意义。”(《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评)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