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5-24 11:45
张中孚(1911—1943),原名张凤歧,字乐然,号兴周,曾用名张子孚。1911年2月19日生于辽宁省开原县八棵树村貂皮屯。1943年牺牲,时年32岁。
张中孚(1911—1943),原名张凤歧,字乐然,号兴周,曾用名张子孚。1911年2月19日生于辽宁省开原县八棵树村貂皮屯。家境中等,有地30多亩,车马农具俱全,年收入略有节余。父亲张仲刚,母亲阎氏。家中兄弟四人,张中孚排行老二,都读过小学,在家务农。1917年他6岁时入貂皮屯小学,后入八棵树高小,品学兼优。其老师说:“凤歧念书与众不同,开学课本发到手,不到几天工夫不但能通读,尚能背诵大半,真是个天才。”课余时间爱好书画,喜读古书。书中的爱国人物对其影响至深,为他后来走上革命道路奠定了思想基础。
1923年春,张中孚考入开原中学,各科成绩名冠全校,1926年毕业后回家当小学教员一年。1927年在北平毓文中学补习,后考入北平中国大学法科。1931年毕业再次回八棵树两级小学教书。他不甘当亡国奴,渴望参加抗日斗争。1936年冬他毅然离家出走,经同乡好友介绍,到黑龙江省富锦县立中学当语文、美术教师。当时的富锦县立中学是中共北满临时省委和抗联在边境地区的重要活动据点。负责人张甲洲早年就读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与于九公(于天放)、胡乔木是同学,曾任北平西郊区委书记、代理北平市委书记。1932年5月,与于九公等组建东北民众抗日义勇军,即巴彦游击队。6月,赵尚志来队任参谋长,后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六军,张甲洲任军长。1933年春,到富锦进行秘密工作,任富锦县立中学校长(后由于九公接任),张、于对张中孚的学识和书画水平及进步思想颇为赏识,许多工作都交给张中孚去做。他的抗日活动被日特察觉后,将其照片寄到开原警察局,对其家属进行搜查和监视。
1937年8月28日,东北抗联独立师祁致中师长派副官郭革一带队去富锦接张甲洲、于天放、张中孚、陈森等去部队,途中遇敌,张甲洲壮烈牺牲。于天放被任命为独立师随军学校教育长、第十一军一师政治部主任,张中孚任独立师师部秘书。同年11月,独立师改编为东北抗联第十一军,张中孚任军部秘书长,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10月10日,他以北满抗联总司令部秘书身份,参加了由李兆麟指挥,由第十一军一师和第六军教导队组成的第三批西征。
1939年5月,张中孚任抗联第三路军总指挥部秘书长,在庆安、铁力、绥棱、德都等地活动。1940年11月兼任抗联第九支队宣传科长。1941年12月,张中孚入苏,在伯力抗联北野营进行军政训练。1943年3月被派回北满工作,1943年牺牲,时年3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