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16 10:53
张亭栋,男,1932年11月出生于河北省吴桥县,中国共产党党员,中西医结合血液病学专家,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教研室主任、终身教授、主任医师,三氧化二砷治疗白血病的发明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专业肿瘤科建设单位学术带头人,全国区域中医诊疗中心(肿瘤)培育单位学术带头人。
1932年11月,张亭栋出生于河北省吴桥县。
1950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
1960年,到黑龙江中医学院参加西学中班,后来又到辽宁中医学院研究生班学习,完成学业后就来到了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
1971年,被黑龙江省卫生厅派去东北林甸县一个公社卫生院考察用“砒霜、轻粉、蟾酥”等中药治疗癌症的方法。
1996年,和陈竺一起去美国参加血液病年会。
2014年7月1日,被授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名誉教授。
张亭栋从事中西医结合医疗、教学、科研工作50余年,重点研究血液病,承担白血病的中西医结合与机理的研究。在20世纪70年代初,张亭栋与合作者便开始对当地中医所使用的药方进行细致的探索与研究。从1973年至1979年与合作者发表学术论文,并于20世纪90年代与上海血液学研究所等单位进一步开展研究,研究得知三氧化二砷是药剂中治疗白血病的有效成分,而其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效果最好。在此之前,尽管含砒霜的制剂曾经在中外用于一些疾病治疗,但长期以来不能确定砒霜单独用药能否治病、对什么疾病有确切的疗效。张亭栋的发明通过与合作者的研究生在1990年代后推广全国,其后推广到全世界,成为全球治疗APL白血病的标准药物之一。
截至2011年9月,张亭栋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专利优秀奖;杜邦科技创新奖;第三届韩国首尔国际发明专利金奖;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
1979年,张亭栋和荣福祥在《黑龙江医药》杂志发表了题为“癌灵一号注射液与辩证论治治疗急性粒细胞型白血病”的研究论文。总结了1973——1978年治疗急性粒细胞型白血病共55例,这55例都有不同程度的好转。
1974年,张亭栋与韩太云以哈尔滨医科大学一院中医科和哈医大一院检验科署名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发表“癌灵1号注射液与辨证论治对17例白血病的疗效观察”,总结从1973年1月至1974年4月对不同类型白血病的治疗效果,发现“癌灵1号”对多种白血病有效、对急性白血病可以达到完全缓解。
1979年,荣福祥和张亭栋在《新医药杂志》报道“癌灵1号”治疗后存活4年半和3年的两例病人,皆为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1979年张亭栋和荣福祥发表他们当年的第二篇论文,在《黑龙江医药》,题为“癌灵一号注射液与辩证论治治疗急性粒细胞型白血病”,总结他们从1973年至1978年治疗急性粒细胞型白血病共55例。其中1973年至1974年单用“癌灵一号”治疗23例,1975年至1976年用“癌灵一号”加其他中药和少量化疗药物治疗20例,1977年至1978年用“癌灵一号”加其他中药和加少量化疗治12例。
1984年,张亭栋和李元善在《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发表“癌灵1号治疗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临床分析及实验研究”,总结他们1972年以来治疗的81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分析其中完全缓解的22例。
1991年,在《中医药信息》杂志,孙鸿德、马玲、胡晓晨、张亭栋、荣福祥、王钦华、李金梅、冯秀芹发表“癌灵1号结合中医辨证施治急性早幼粒白血病长期存活16例报告”。
1992年,孙鸿德、马玲、胡晓晨、张亭栋在《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发表“癌灵1号结合中医辨证治疗急性早幼粒白血病32例”,作为“经验交流”,实质相同于1991年论文。
截至2015年9月,张亭栋发表有关癌灵1号治疗M3型白血病及其它学术论文102篇。
截至2015年9月,张亭栋著书3册。
国家发明专利:抗白血病、肝癌、淋巴瘤注射液,发明人:张亭栋
国家发明专利:亚砷酸在制备治疗妇科肿瘤、淋巴瘤药品中的应用,发明人:张亭栋
国家发明专利:治疗呼吸系统肿瘤注射液及其应用,发明人:张亭栋
国家发明专利:治疗消化系统肿瘤注射液及其应用,发明人:张亭栋
砷剂应用于临床初期,针对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发病急、病情重,患者随时有可能出现生命危险的情况,为确保患者生命安全,从早上7点到深夜11点,张亭栋始终坚守在病房,和病人在一起,寸步不离,几个星期不回家都是常有的事。
“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要努力发掘,还要加以提高,让它不仅为中国人民服务,更要为全人类服务。”
“掌握了中西医两种方法,这一辈子能治好一种病就不算虚度。”
张亭栋一直致力于中西医结合治疗白血病的研究,在使用砒霜(三氧化二砷)治疗白血病上作出了奠基性贡献,让公众再一次感受到中医的神奇魅力。(新华社评)
“表彰张亭栋发现三氧化二砷和全反式维甲酸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作用”。(2020未来科学大奖获奖评语)
“你的药把我给救了,咱们手拉手,打出中国的旗帜来,走上世界。”(血液病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振义评)
张亭栋的研究发现足可以使他获得诺贝尔奖。(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饶毅评)
张亭栋开创的白血病砒霜疗法,不仅为全世界白血病人的治疗带来了福音,而且其进一步研究,还有望对其他癌症的治疗产生积极效果。张亭栋的白血病砒霜疗法,与王学昌的颈肩腰腿痛弧刃针疗法、王振义的恶性肿瘤诱导分化疗法、盛志勇的烧伤病程规律和新疗法、施一公的剪接体结构和机理、韩济生的针灸镇痛原理、吴孟超的肝脏外科新理论及疗法等一起,被认为是中国大陆继屠呦呦之后,有希望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中国大陆重量级科技成果。(中国科技网评)
张亭栋跨越了中西医学研究理念的鸿沟、打破了研究手段的壁垒,张亭栋教授的重大科学发现彰显了中西医整合的宝贵价值和强大生命力。(中国日报网评)
张亭栋被誉为砒霜医治白血病的奠基人。(澎湃新闻评)
张亭栋教授和陈竺院士在中医与西医整合、基础与临床整合、医学与药学整合、研究与开发整合方面作出了世界性的、开创性的杰出贡献。他们团队的重大科学发现彰显了中西医整合的宝贵价值和强大生命力。张亭栋教授能够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用脚踏实地的实践获得真知,除了理念和观念的突破,还在于他用孜孜以求的精神和实际行动,树立起生命至上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始终践行着医学誓言的初衷与坚守,用“一辈子治好一种病”的朴素医者良知与情怀诠释着大医精诚的精神。
张亭栋教授是一名勇于创新的医学匠人,用一名知识分子素有的浓厚家国情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诠释了科学研究的伟大使命。 张亭栋教授是一名心系患者的医学大家,行医60年,他亲自参与挽救了1200名白血病患者,全世界无数人因三氧化二砷而重获新生。他常怀一颗关爱病人,尤其是关爱那些贫弱病人的炽烈滚烫的心,永远燃烧着忘我工作的激情,耄耋之年依然活跃在科学研究和教书育人的第一线。他用对自我的严苛与对患者的仁爱诠释了医者的悬壶济世与大医精诚。
张亭栋教授的事迹真实感人,平凡中蕴含伟大,集中体现了一名医学科技工作者坚持真理、继承创新的精神风貌,集中体现了当代医务工作者大医精诚、大爱无疆的高尚医德,集中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人生境界,是“龙江医生”精神的杰出代表,是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楷模。(东北网评)
张亭栋教授对三氧化二砷治疗白血病的临床试验和研究作出了开创性、原创性贡献,为中国医药卫生事业赢得了世界赞誉。张亭栋教授身上充分体现了锲而不舍、探索求真的科学精神,体现了医者担当、甘于奉献的家国情怀,体现了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职业操守,荣获首届“以岭整合医学奖”,既是对张亭栋教授和团队的褒奖,也是黑龙江的骄傲。(黑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庆伟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