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充仁

更新时间:2024-09-18 21:51

张充仁(1907年9月15日—1998年10月8日),上海人,著名艺术家。擅长雕塑、绘画。历任之江大学教授,上海美专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秘书长,上海油画雕塑创作室主任。

人物生平

一个矛盾得令人难以置信的题目:一个能被这么多外国人(而且主要还是欧洲发达国家的)知道的中国人,那在本国不早该家喻户晓了吗?可我要是问你张充仁是谁,你答得上来吗?在欧洲,这个名字几乎尽人皆知。据法国文化部估计,在世界上的法语系国家中,知道张充仁这个名字的总计约有10亿人。

大多数国人对这个名字恐怕是闻所未闻。但要是提到“丁丁历险记”中的《蓝莲花》的话,我想大多数人,一定是如雷贯耳。

《蓝莲花》里的中国向导“张”的原型就是埃尔热在创作此书时结识的一位中国留学生——艺术家张充仁。

张充仁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艺术家,他在油画、水彩画和雕塑等方面的造诣都很深。曾为密特朗邓小平塑像,堪称一代雕塑大师、中外文化交流使者、现代中国雕塑艺术奠基人之一。

1907年9月15日(阴历8月18日),张充仁生于上海徐家汇,当时一个天主教聚集之处。父亲张少圃是个木雕艺人,母亲则擅长刺绣,能绣一手很好的花卉、人物。张充仁耳濡目染,自幼酷爱绘画。

1921年,张充仁进入爱尔兰人安敬斋(F. Enry)创办的土山湾印书馆照相制版部学习、工作。利用业余时间他还学习了素描和法文。这为张充仁的艺术人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张充仁小学三年级时,图画成绩得了第一名。但在颁奖时,因大风吹落奖品上的纸条,错颁他为第二名。此事在他一生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记:“这好像在冥冥之中启示我,虽然我是第一名,但得到的只能是第二名,而这样的事一直持续到我的一生”。无论是看他生平或读他的传记,我们都能得到这种印象。张充仁先生于1931年9月乘邮轮赴马赛,10月即考入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师从巴斯天(Alfred Bastien),在油画班里张充仁是巴斯天教授最得意的学生之一。1933年,美术学院学期结束,张充仁获油画风景第一名、禽兽解剖第一名、透视学第一名、油画构图(人物)第二名、人体解剖第二名、图案构成第二名,由布鲁塞尔市长授奖。4月15日,鉴于上述成绩,当时中国驻比使馆为他颁发“三育奖章”。

1934年,经陆徵祥和鲁汶大学戈赛神父介绍。结识比利时漫画家埃尔热,为埃尔热创作中国题材的故事即《蓝莲花》(《丁丁在中国》)提供了无私的帮助和倾注了全部的热情,两人也从此建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友谊。当埃尔热在四十年后与张充仁通信时,仍然这样写道:“是你让我继马可·波罗之后认识了中国,认识了她的文明、她的思想,她的艺术和艺术家,我仍然专心于《道德经》和《庄子》,这两本书也是你向我推荐的。”1935年毕业,获布鲁塞尔市政府颁赠金质奖。他在留学期间,秉承的是罗丹的现实主义画。

张充仁回国后,在小洋房里创办了充仁画室。先后培训学生300多人,才子遍布海内外,其中较著名的就有:严友人、邱瑞敏等,为我国绘画、雕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直到文革开始。

当时充仁画室的大门是敞开着的,有许多人会来,甚至美专毕业学生也会过来。当时的张充仁是靠学生的学费来维持生计的,但是他却收了许多交不起学费的学生,也许出于对自己的身世的思考,他有时更加关照这些“穷学生”。有空的时候,他还会带学生去复兴公园、郊区去写生。先画一张示范作品,有时是油画,更多的是水彩画。

在1949年中国解放后,许多艺术家纷纷逃亡海外,他们也劝说张充仁一起走,但是张充仁说:“共产党人不是些不学无术的人,我看过他们的报纸,他们也喜爱美术,而且‘充仁画室’还有这么多学生……”

1979年为上海东南纺织厂成立30周年设计了国内第一枚大铜章——《上海东南纺织厂成立30周年纪念》,由上海造币厂采用纯铜限量精铸。成为了当代中国铜章艺术的引领者。

1985年应法国艺术收藏馆之请,张充仁特为自己雕塑了一只右手,与毕加索、罗丹的手,一同为该馆永久收藏,全球艺术家获此殊荣者仅此三人而已。然而,张充仁在其祖国所获的声誉,长期以来与其艺术成就并不匹配,现今在中国许多历史系和艺术系的很多大学生,都不知道他的经历。这是耐人寻味的。1998年10月8日,张充仁病逝。张充仁生前还曾为许多名人塑像,如马相伯、于右任、蒋介石、冯玉祥司徒雷登、聂耳、埃尔热、密特朗邓小平。每一种塑像均能传达人物的神韵及内心世界,使观者感到作品既来自于生活,又超拔于生活,他的风景水彩或油画,让人有身历其境之感觉的同时无疑又能看出作者对于自然和人生平静而安详的思考和悟解。

马相伯,居住在土山湾,因为张充仁的母亲,与马家有渊源,所以马相伯与他关系很好,按辈分,应叫马相伯太外公。

人物年表

1907年9月15日出生于七宝镇俞家浪(今联明村)。

1921年进土山湾印书馆照相制版部当学徒,习素描,受到爱尔兰画家安敬斋指导。

1926年始习油画,并在外太公马相伯指导下学习书法。

1928年入和合电影制片厂当绘景工,不久转入《国画时报》任编辑。

1929年,和郎静山等创办上海美术摄影协会。

1931年10月,获中比庚子赔款助学金,考入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学油画。同年,油画《凉风动荡》参展于布鲁塞尔万国博览会,并考入雕塑高级班,师从雕塑家隆波教授。

1934年,与埃尔热合作创作《蓝莲花——丁丁在中国》连环画。

1935年,在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毕业。

1935年11月返国回上海。

1932年年举办张充仁归国展览会,并建充仁画室。抗战爆发后,创作油画《流民》《恻隐之心》及大量的水彩画,为抗战服务。

1941年举办个人雕塑绘画展,被誉为中国水彩画大家。

1946年创作油画《满目疮痍》,作品表现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而广为流传。1947~1949年任之江大学(今浙江大学)建筑系水彩画教授。1979年任上海画院油画雕塑创作室主任、全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委员。

1985年应邀访法,并应法国文化部之请创作《爱尔席》塑像。

1988年,应法国政府之请为密特朗总统塑像,并被聘为法兰西艺术院院士。

1991年接受上海市政府之请,从法国返沪创作《聂耳》塑像,引起轰动。

1993年完成《邓小平》塑像。

1998年10月8日病逝于法国。

人物任职

1962年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

1979年任上海油画雕塑创作室主任、全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委员。

1981年应比利时国家电视台和爱尔席画室之邀访问比利时。

1982年任交通大学美术研究室主任,还担任上海油画雕塑院名誉院长等职。

人物作品

《蓝莲花——丁丁在中国》

《磨励以后》

《觉醒》

《流亡》

《恻隐之心》

《满目疮痍》

《解放》

《鲁迅像》

《双人舞》

《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

《电焊工》

《王林鹤》

《张充仁水彩画集》

《张充仁雕塑选》

《遍地黄金》

《甘雨》

《锻工》

《登山英雄》

《聂耳》

《茅盾》

《钱君陶》

《密特朗胸像》

人物纪念馆

中国现代雕塑艺术大师张充仁纪念馆在他的家乡上海闵行区七宝镇开馆。纪念馆坐落在上海复兴路口上的那座纪念民族音乐家聂耳的雕像《起来》,就是张充仁的作品。中国现代雕塑史上,素有“南张北刘”之称。刘为刘开渠,张即为张充仁。张充仁生于1907年,1998年病逝于法国巴黎。张充仁纪念馆坐落于上海闵行区七宝镇,占地800平方米,馆舍建筑面积600平方米,分设6个展室,展出其20多件雕塑代表以及他140多幅生平照片、30多幅画作和他晚年使用的工作台、泥塑刀、画架等展品。

人物评价

张充仁是现代中国老一辈雕塑家、画家,在艺坛辛勤耕耘70年之久。长于肖像雕塑,尚写实,重视神态刻画,风格质朴有力,与社会现实保持着较密切的联系。其油画浑厚有力,表现了爱国热忱和人道主义精神。他的水彩画,色彩响亮,风格沉着从容。其创办的充仁画室,数十年间培育了许多人材。

经半个世纪追求,建立起个人的独特写实艺术风格。雕塑崇尚罗丹,尚写实,作品追求形似之中体现人物的性格和内在魅力。油画风格浑厚,表现了爱国热忱和人道主义精神。水彩画风格奔放,色彩明亮。又为美术教育家,毕生办充仁画室,培养了一批有杰出成就的学生。

人物事迹

2003年3月17日,张充仁纪念馆终于在张先生的故乡,在千年古镇七宝的蒲汇塘畔建成迎客。我们和张充仁家属共同的梦想终于成真。张以菲女士特意发来贺电称:“您们从零开始,以超乎想象的速度,竟然在短短一年时间里,开办出一个初具规模的小型博物馆,比利时、法国的同行朋友们个个睁大眼睛不肯相信。这种奇迹,只会发生在今日的上海!” 我们终于走近张充仁,能走进他德艺双馨的艺术人生,能完整地向世人介绍他的人品艺品,为此深感荣幸。

我们真切地看到,张充仁先生一生情操高洁,热爱祖国,热爱民众,热爱生活。当年,他不贪恋繁华的巴黎而选择安静的比利时潜心留学,而且在课余时间,为能把国外的先进工艺带回上海而特意去补学化学;他从第一件成功之作起,就将艺术灵感与人生感悟揉为一体,注重责任感,崇尚真善美;在《丁丁历险记》的创作中,他丝丝入扣地倾注对受难同胞的关切和对邪恶势力的愤慨,他说,要让全世界知道真正的中国,这可比我学美术更重要;为投身救国事业而谢绝比利时皇家美院的盛情挽留,他无怨无悔;为创作《无产阶级革命创造中华人民共和国》等歌颂革命先辈的作品,他几易数稿,呕心沥血;他始终关心民生、贴近工农,用自己的作品传播真诚、呼唤正义,热情地为社会主义讴歌,由衷地希望祖国繁荣昌盛。“文化大革命”的劫难,把他一切可以打碎的都给打碎了,但是没能打碎他的情操,改变他诚恳待人的性格。而“文革”后,他又不计个人得失,继续为繁荣上海的油雕艺术尽心尽力。晚年他身处异国,饱受荣华,但是没有改变他的赤子之心,他不顾年事已高,坚持为上海的改革开放,为香港的回归祖国,为邓小平的深得民心而纵情创作,表达夙愿。他始终以身为中国人而自豪,他的艺术人生为祖国赢得了尊严和骄傲。

张充仁先生一生勤奋敬业,自强不息,执着地追求艺术真谛,攀登艺术高峰。年轻时他就刻苦地在绘画、摄影、戏剧等领域里闯荡,磨练艺术灵感。当他倾心投身油画、雕塑、水彩等西洋美术之后,仍坚持研究历代国画、书法名家大作,积蓄中国文化底蕴。他为中国水彩画、油画的兴盛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泥塑之神手”,足以堪称我国当代雕塑艺术奠基人之一,又不愧为世界级的雕塑艺术大师。他多才多艺,又不知疲倦,以毕生的心血为后人留下了难以确切计数的传世之作,其艺术价值必将与时俱增。他当年创办“充仁画室”,开辟艺术教育新天地,不但培养了大批艺术人才,而且将上海的美术事业推上了新台阶。他长期从事西洋画美术教育,桃李满天下,一批批日后推进当代美术事业发展的学生,是他的又一项传世杰作。

张充仁先生是极其难得的跨越洲际的中国艺术家,是杰出的中西方文化艺术交流的先驱者,他贡献卓著,其意义深远。他把中国文化带到了欧洲,更把中国人自强不息的精神状态和独具特色的艺术风采展现于世界。在法语系国家中,约有十亿人通过“丁丁”认识了他,他的大名在欧洲妇孺皆知,并影响了几代人。从而,使无数的西方人由于知晓“中国张”而走近了他的祖国,由于崇敬张充仁艺术而热爱华夏文明。张先生又把先进的西洋美术技法带回中国,推动了上海美术界历史性的变革;他将西方文明和先进理念介绍给人们,促进了海派文化的发展。尤其难能可贵是,他与埃尔热的艺术合作和情感交融,堪称中西文化相敬同荣的典范,是我们拓展文化多元性,大步走向世界,并让世界更全面地了解中国的楷模。

走过将近一个世纪,享誉大半个地球的张充仁先生,是一个中西方文化交融的精灵,是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典型,是中国人在欧洲的化身,是上海人在当代文化史中的缩影。如果要用语言为他构画一幅肖像,不妨说“他是一个在天主教堂边长大的、持有比利时学历证书的、身穿法国西装的、话带上海本地口音的、要强又要情义的、喝茶不放茶叶的、手捏泥巴从事高雅艺术的、偏爱蓝色崇尚写实风格的、下过地狱又逛过天堂的、影响了几代欧洲人却尚未被中国人完全认识的中国人。”

因此,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张充仁先生是我们故乡的,是我们上海的,是我们中国的,也是中西方世界共同拥有的。为此,我们将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张先生的艺术人生,弘扬张先生爱国爱乡、自强不息、永攀艺术高峰之精神,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而不懈努力。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