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12 23:36
张友尚(1925年11月2日—2022年12月23日),出生于湖南长沙。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25年11月2日,张友尚出生于湖南长沙的一个书香门第之家。
1931年,进入孔德小学读书。
1948年,从浙江大学化工系毕业,之后在湘雅医学院、北京医学院、兰州医学院从教。
1957年,考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现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1961年,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毕业,获得硕士学位。
1964年至1966年,在英国剑桥分子生物学研究所及伦敦生物物理研究所进修。
1979年至1987年,担任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副所长。
1987年至1990年,担任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22年12月23日,张友尚在上海逝世,享年97岁。
张友尚主要从事:(1)从粗产物中分离纯化结晶的重合成胰岛素,表明重合成分子具有天然胰岛素分子的三维结构;(2)利用酶促方法合成结晶的胰岛素活力碎片;(3)创立猪胰岛素制备的新工艺并研究胰岛素的分子进化;(4)实现重组人胰岛素在酵母细胞中的高表达并研究胰岛素的蛋白质工程;(5)用微量酶促方法合成表皮生长因子类似物;(6)早期曾研究烟草花叶病毒蛋白亚基的晶体结构。
张友尚研究了重合成天然胰岛素的分离、纯化与结晶;利用酶促合成方法合成胰岛素类似物,有多项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 BIOCHEM. J杂志上,应邀在生物化学动态上发表了酶促合成的综述;用啤酒酵母和甲醇酵母表达人胰岛素,前者获得国家专利,后者申请国家专利及欧洲专利;利用酵母表达和酶促合成得到了单体去四肽胰岛素。单体胰岛素前提为首创,已获国家专利,单体胰岛素为第二代胰岛素;利用酵母系统表达人胰岛素突变体。利用酶促方法合成了胰岛素类似物-去六肽胰岛素,成果发表在1981年的Nature杂志上。
截至2017年4月,张友尚先后获得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三等奖,中国科学院技术进步三等奖等。
2009年5月10日上午,张友尚在湖南农业大学做学术讲座,在讲座中,他从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发展起源,讲到中国的生化学科起源于医学,并由吴宪开拓了生物化学领域。随后他从蛋白质的变性与复性、蛋白质的一、二、三、四级结构,牛胰岛素的一级结构人工合成,胰岛素分子的折叠及烟草花叶病毒的解聚等方面讲述了他长期从事生化领域的研究。
2017年10月18日下午,张友尚在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第六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结束后,为学子们作学术报告,报告以合成胰岛素为例,通过介绍胰岛素的合成路线、重合成胰岛素的纯合与结晶,详实为同学们解释了蛋白质和多肽在体外的合成原理。
2001年,张友尚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友尚的父亲张孝骞是中国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院士)之一,他是家中的长子,从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张友尚懂事较早,学习刻苦,成绩优异,为后续学习开了一个好头。
张友尚是中国最早提倡将计算机引入生物学研究的倡导者之一。(中共上海市科学技术工作委员会评)
张友尚院士是中国著名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家。他克服重重困难分离、纯化与结晶的重合成胰岛素,表明重合成分子具有与天然胰岛素分子相同的三维结构,为胰岛素人工合成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副所长阮康成在张友尚院士八十华诞生日祝辞中说)
张友尚院士知识渊博、博闻强识,交谈中经常能够引经据典。张友尚外语造诣非常高,生化与细胞所投诸国际刊物的学术论文,不少就是经过他的润色,变成了流畅通行的学术表达,为研究成果走出去做出了重要贡献。半个世纪以来,张友尚院士的科研创新为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事业的进步、为生化与细胞所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