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辉

更新时间:2023-12-09 12:01

张国辉(1932年2月—2018年1月6日),1932年2月出生,四川西昌人,1951年12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55年9月参加工作,1981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盟四川省委主委。

人物生平

1951年12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55年10月参加工作,1981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年轻时的张国辉同志亲眼目睹广大民众在国民党反动独裁黑暗统治下蒙受的苦难,在读中学期间,深受爱国民主自由战士李公朴、闻一多事迹的震撼影响,怀着对民盟先辈爱国行为、学术造诣和道德风范的深深崇敬向往,在读华西医科大学二年级时加入了中国民主同盟。

1955年张国辉同志大学毕业,分配到四川省卫生厅工作,1957年1月调入四川省人民医院眼科工作。

1982年赴日本京都大学研究眼底病及眼电生理。

1983年至1991年任四川省人民医院副院长。1986年担任民盟成都市第八届委员会副主委。

1990年至1993年任四川省科技委员会副主任兼任四川省科技顾问团秘书长,分管软科学研究及社会发展工作。1992年担任民盟四川省第七届委员会副主委。

1993年被选为四川省人大常委教科文卫委员会和资格审查委员会委员。

1997年担任民盟四川省第八届委员会主委。

1998年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历任四川省卫生厅医疗预防处科员,省人民医院眼科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副主任、省人民医院眼病防治中心副主任、眼研究室主任、副院长,省科委副主任兼省科技顾问团秘书长,民盟成都市委副主委,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民盟四川省委副主委,省人大常委会第八届常委,民盟四川省委主委,省人大常委会第九届副主任等职务。

先后在国内外发表论文32篇,获省科协、卫生厅、医学会优秀论文奖三次,科研成果泪囊鼻腔造孔术研究获四川省首届科技大会四等奖,输精管结扎术后对心血管的远期影响(眼底部分)、中空式接触镜电极的研制和临床运用各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张国辉同志是我国最早开展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专家之一,在我国首先引进和推广了静态视野检查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首先引进开展了部分外直肌脉络上腔移植术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改进了术式使手术操作更加安全可靠,受到眼科界的高度评价。业务上的突出成就,使他的名字1991年编入美国巴郎思亚太地区名录,1992年编入英国国际传记中心亚太地区名录及1994年美国巴郎思世界名录。

张国辉在担任四川省人民医院业务副院长期间,分管医疗业务、科研、教学、外事、并主管医院改革。他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多次带队外出考察、反复的科学论证,综合形成了省医院管理体制改革方案,领导医院迈出了改革的第一步,使医院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80年代后期,张国辉同志主持筹建四川省急救中心,他亲自收集、翻译、整理谈判所需资料,不辞辛苦地与意大利代表多次谈判、努力争取政府配套资金成功地达成合作项目,并亲自主持中心大楼的设计、施工,为更好地保护人民生命安全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张国辉任省防盲办项目主任期间,与德国克利斯多夫防盲协会在四川开展防盲工作,主持和参与培训了150位眼科医师,使省内原来没有眼科医生的县医院至少有了一名眼科医生。同时常年带领医疗队到省内一些边远农村去为500余位白内障患者义务实施手术,使他们重见光明,受到国内外眼科界的高度评价。

张国辉任民盟四川省委副主委、主委期间,继承和发扬民盟前辈的优良传统、道德修养、思想风范,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团结带领四川民盟各级组织和广大盟员在“盟遂合作”、东方绝缘材料厂、凉山大学、四川函授大学等工作中寻找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服务社会与地方工作的结合点,发挥民盟自身优势,为四川的改革开放建言献策,为四川民盟履行好参政议政职能做出了贡献。

2003年1月退休。

是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七、八届民盟中央委员、第九届民盟中央常委。

人物逝世

2018年1月6日6时46分,中国共产党党员,四川省人大常委会第九届副主任、民盟四川省委原主委张国辉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成都逝世,享年85岁。

张国辉同志逝世后,中央有关领导同志、省有关领导以不同方式表示慰问和哀悼。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