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17 19:39
张声典(1866---1934年),广东省普宁市燎原镇泥沟乡(泥沟村)人。清光绪十一年乙酉科(1885年)秋考中秀才。后任职于普宁县乌石电报局译报员,历任教于大南山陂沟振声学校、光南村光南学校、本里草草学校。张声典能诗善文,功底深厚书法行家。平时勤抄善记,笔不离手,坚持天天用蝇头小楷书写日记、手扎。日记、手扎,现由普宁市文史馆妥为保存。
在1985年第2期和1987年第1期的<<普宁党史资料>>上,党史办曾摘录登刊了“张声典日记”中有关普宁县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重要史实记录,“张声典日记”成为研究和编写地方党史的一份重要材料依据。张声典到底是什么人?他为何留下了大量的手记资料?1990年10月,笔者与市委党史研究室有关领导走访了张声典家族后裔和知情老同志,现将张声典其人其事简介如下。
张声典是普宁二区泥沟人(今普宁市燎原镇泥沟村),生于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卒于民国二十三年十月二十九日(公元1934年12月5日),享年69岁。
张声典少年聪明好学,刻苦攻读,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秋考中秀才,后任职于普宁县乌石电报局,任教于陂沟村振声学校、光南村光南学校、泥沟村草草学校。他不但能诗尚文,还是一位颇具功底的书法行家,曾应邀代人撰写了大量文书,平时勤抄善记,笔不离手,且坚持不懈,几十年如一日,逐渐形成了一部内容十分丰富,共有150万字的“张氏手记”资料。现在县档案馆和党史部门征集珍藏的11本“张氏手记”资料中,记述了国内外许多重大政治事件,重要人物以及潮汕和全国发生的政治、军事、文化、教育、气象、交通、卫生、商情、侨情、物价、货币、民俗、市政建设、华侨活动等史料。特别是比较客观公正地记述了普宁及潮汕地区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农民运动和中共地方党组织开展革命活动的资料等,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科研价值,是一份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少年用功,考中秀才
张声典出身于泥沟村一户书香门第,其父亲名张珂彦,是清朝同治癸酉科(公元1873年)拔元,曾任潮州金山书院监督。因其办学有方,两广总督张之洞视察该院后,赠以写着“金山书院惠存。两广总督张之洞赠”字样的金丝灯笼。张珂彦对子女管教甚严,要他们从小刻苦读书,以求学有所成,报效朝廷。张声典从小聪明好学,贤慧过人,深得其父珍爱。在其父亲的教育指导下,他学习刻苦认真,奋发读书,对于<<四书>>、<<五经>>等科目,更是熟读牢记,特别是喜好书法写字,临摹名家字,一丝不苟,笔画到功。工夫不负有心人,在他的努力下,终于练就了一手漂亮隽秀的正楷毛笔字。19岁那年秋天,他便以优异成绩考中秀才,从保留下来的<<张声典日记>>中,可以看到,他当年自始至终用狼毫毛笔竖写,每字只有1-0.5毫米,比现在的六号印刷楷书字体还小,字虽小,但字字清晰,笔划苍劲有力,并历时16年,始终如一,足见其楷书书法之过硬功力。张声典的日记、笔记,不仅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在书法艺术上也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可以说是书法艺术上的珍品。
从十九世纪开始至二十年代,张声典在普宁乌石电报局任译报员。他工作认真负责,且文字端庄秀丽,勤抄善记,深得电报局领导器重,每逢有官员、人客来访,必要叫他出席作陪。当时,在民主革命浪潮的冲击影响下,张声典的思想也逐步向民主进步方面转化。他利用收译抄写电报、电讯工作的方便条件,首先看到国内外急剧变化的政治局面,看到腐朽没落的满清封建王朝正被觉醒了的中国人民所推翻,他的内心上深表支持和赞同。为了把这些重要的历史事实记录下来,他从1915年12月12日开始至1930年8月10日 止,便坚持天天写日记。日记以甲子纪年,阳历、农历并存对照,并写明当天的天气情况。日记内容不仅有家庭琐事、乡情民俗,更重要的是记录了当时普宁、汕头、广东、全国以至世界发生的大小事件,可以说是有闻有看必录,且常年坚持不断,精神实属难能可贵。张声典性情刚直,写日记的态度是比较客观公正的,而且富有正气和正义感。日记中记录了当时军阀混战对人民群众造成的危害,揭露了民国初期盗贼横行、残害百姓,地主和贪官相勾结,狼狈为奸,贪污腐化等丑恶。笔触涉及共产党领导的农民运动和革命斗争时,采用白描的手法,客观地加以描述,可谓不偏 不倚。此外,他还抄录了从1898年至1926年十多家报纸所刊载的重要资料。从他抄录的5本报刊资料中,抄录的主要报刊有:上海<<申报>>、<<上海时报>>、<<上海商务印书报>>、<<广州国华报>>、汕头<<大岭东日报>>、<<新岭东日报>>、<<汕报>>、<<平报>>、<<岭东民国日报>>、<<潮商报>>、<<潮商会报>>、<<民声日报>>、<<汕头晨报>>、<<汉报>>等,抄录的内容有:重大新闻、电讯、游记、民俗资料、趣闻等。他抄录的这些报纸资料,有的报纸已荡然无存,这就为后人全面研究这一时期的历史提供了十分可贵和翔实可靠的史料。
张声典的后半生,主要从事乡村的文化教育事业,他先后任教于大南山陂沟村振声学校、光南村光南学校、泥沟村草草学校。泥沟村草草学校是张声典的堂侄张伯封创办的,也叫文学专修班,是一所自办、自教、自给的私办学校,共有学生一百多人,分3个班教授。张声典应邀在该校任教。他治学十分严谨,讲课认真透彻,细心讲解,循循善诱,力求不同年龄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所懂。他对学生的也很严格,布置书法写字作业时,一定要学生认真完成好,对书写潦草马虎的学生,一定叫其反复认真重写,绝不轻易迁就。他除讲授<<书法写字>>外,还兼授<<古典文学>>、<<帖式大全>>、<<联对作法>>等科目。在现存的“张氏手记”中,就有二本是<<录各帖式>>、<<录光绪年间各帖式>>,共约11万字。在张声典、张伯封叔侄的共同努力下,草草学校办得很有成绩,每届学生学有所得,结业之后,都有一定学问和应世能力 。学校深为社会各界所瞩目,每年慕名而来校读书的学生不断增加,学生遍及普宁、潮阳、揭阳三县,还有海外侨胞送子回国到校就读的。限于教学场地,每年招收的学生虽不多,但也为社会培养了不少有用的专门人材。
1931年后,张声典因年老体弱多病,只好辍教在家疗养。1934年12月5日因病逝世,享年6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