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少泉

更新时间:2023-12-11 20:02

张少泉,(1937年10月25日-2023年8月18日)北京市人,祖籍北京房山周口店山口村。 1956-1962在北京大学攻读物理系、地球物理系。毕业后,先后在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和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任研究员、研究生导师。曾任北京市政府三、四、五届科技顾问。承担国家、北京市和中国地震局多项课题研究,获五项科技进步一、二等奖。有学术论文50余篇、专著5部。退休后,全身心投身城市综合减灾、青少年和社区科普以及地震台站业务培训工作。在2004年12月26日9.3级印尼苏门答腊地震引发的印度洋海啸发生后,以“人类面对天灾”为题在CCTV-10和各地发表科普演讲50余场。另外,经常赴中小学对学生进行教育。

个人履历

先后在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和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任研究员、研究生导师,还曾任北京市政府三、四、五届科技顾问。

教学活动

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学院讲授《地球物理学概论》(对象:非地球物理学专业研究生)。

在20个省市地震局讲授《地震波分析与应用》(对象:地震系统工程技术和台站监测工程师)。

参加中国科协和中国科学院组织的中国西部“科普西部行”活动,为西部12个省市的青少年、老师和国家公务员普及防灾减灾知识。

研究课题

在地震联合定位等参数测定研究中,首次引入台站布局理论和质量评估方法。

带领课题组在我国地壳深部探测和精细结构的数值计算中,重点在首都圈地下结构模拟计算中作出开拓性工作。

在矿山安全生产监测工作中,首次引进地震和-地声监测和分析技术,为北京矿务局门头沟矿10年无死亡事故作出贡献。

参与北京城市综合减灾规划的编制和修编工作,探讨城市灾害形成链特点、城市减灾综合指标体系等问题。

个人经历

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附近海域93级地震引发海味后,以“人类面对天灾”为题在CCIV-10和各地发表科普演讲50余场,成为“百家讲坛”目颇有影响和震撼力的报告。

在地震联合定位等参数测定研究中,首次引入合站布局理论和质量评估方法。在首都圈地下结构探测研究中做出开拓性工作。在矿山安全生产监测工作中,首次引进地震-地声监测和分析技术,为北京矿务局门头沟矿10年无死亡事故作出了贡献。

人物特点

热情、专注,有自知之明;能吃苦、肯学习,讲究实效,不做无用功;兴趣广,人缘好,说话幽默、有智慧。

个人作品

1996年撰写《“中尺度地震预报实验场〞的思路与方案-门头沟煤矿矿山地震的观测与应用研究》

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专著5部。

获奖激励

五项科技进步一、、二等奖。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