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4-12 11:45
张希庸(原名张希荣),1917年12月生,男。五台县石咀乡南坪村人,汉族,相当于高中文化。幼年丧父,靠祖父、叔父抚养成人。1937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9月参加山西新军决死队。正兵团职军队离体干部。曾为中国共产党第十次、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32年耿镇二高小毕业后,祖父去世,家道破落,返回母校当校役,后得外祖父15银元救助,遂于1935年夏考入河边川至中学。在川至中学学习期间,参加了“绥东抗敌后援会“、牺盟会等抗日救亡活动。1937年9月在决死一总队任战士;1938年在太岳区决死一纵队游击1团2营营部任政治干事;1939年6月在太岳区决死一纵队游击1团4连任指导员;1940年春在太岳区决死一纵队25团3连任指导员;1940年8月在太岳区赵城县抗日游击大队任教导员;1941年9月在太岳二分区武装科参动股任股长;1942年春在太岳二分区政治部宣教股任股长;1943年4月在太岳三分区政治部任巡视组组长;1944年6月在太岳区党委整风学校任区会委员兼组长;1945年4月在太岳军区政治部组织部任干部干事;1945年9月在太岳军区政治部组织部任组织科长;1947年7月在太岳军区政治部组织部任副部长;1948年11月在华北军区第一兵团十五纵队(后改称18兵团62军)政治部任组织部部长;1949年7月在62军184师任政治部主任;1950年3月任184师兼西昌军分区副政委;1951年10月在南京军事学院政冶系学习;1952年3月至1958年12月在南京军事学院政工教授会任教员和副主任;1958年12月至1960年12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驻越南军事教员组副组长(即原军事顾问组、军事专家组);1960年12月至1970年7月在总政治部群工部任处长、副部长;1970年7月至1972年2月在四川省军区任副政委;1972年2月任成都军区空军指挥所政委,1978年1月任福州军区空军政委,1983年5月退居二线任福空顾问;1984年任全军整党办公室副主任;1986年任北京军区空军顾问。1987年3月离休。
1938年春,在反敌九路围攻晋东南时参加了高平县白家沟战斗,后在同蒲路打游击战,参加了临汾城关等多次战斗(时任战士);1939年初,参加了袭击洪洞南官庄战斗(时任营部干事);1940年上半年,带领连队在同蒲路连续参加了反敌顽战斗,石门峪战斗。同年7月,参加晋家山反顽战斗,全连坚守蹄子堰(霍山顶峰)战斗七天七夜(时任连队指导员);1940年下半年,参加百团大战,破击赵城县南北的同蒲路,后又在洪洞南垣、赵城路西、苑川等进行多次反顽战斗(时任独立营教导员);1941年6月1日,为保卫麦收反敌袭击(骑兵),打了土桥战斗(时任独立营政治教导员);1942年至1945年调分区,先后任宣教股股长、政治部巡视组组长。后来参加整风,此时参加了多次反扫荡;1947年参加了解放霍县城的战斗(时任太岳军区政治部组织科长);1948年至1949年4月参加了太原战役(时任十五纵队组织部长);1949年至1950年由组织部长调任62军184师政治部主任,参加了解放大西北战役,184师在陕西武功打了仗后进入甘肃、青海;1949年底参加成都战役,抢修都江堰后,投入川西剿匪;1950年初至1951年参加了西昌战役。解放西昌后,184师兼西昌军分区,任副政委时,投入紧张的建设西昌,剿匪平叛,做民族工作,奉命率550团进行了剿灭盐边土匪头子葛绍武的战斗;1952年上半年在南京军事学院学习时,参加了由副院长陈伯钧上将率领的赴朝参观志愿军学习团,在朝鲜西线(开城地区)深入40军、63军前沿阵地学习。1967年初,正值越南南方抗美救国战争紧张时期,在总政任群工部副部长时,奉中央军委命令,带领学习组进入越南南方解放区,历时三个月,深入部队、机关,察看战场、制药厂,访问了越南南方解放武装力量指挥部和越南劳动党南方中央局。回国后,向叶剑英、徐向前、聂荣臻、粟裕等军委主要领导进行了汇报。1952年至1954年,参加全过程编写新中国成立后首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草案)》;1986年参加编写山西新军历史丛书,任《山西新军决死第一纵队》副主编;参编62军184师组织编写的《从汾河到凉山》一书。
1942年在太岳二分区被评为模范干部;1947年授予太岳军区特等功臣奖;1955年在南京军事学院成立五周年时给予二等奖。
曾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